初探高校会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3-08-15 00:49胥兴军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3年4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技能职业

苏 梦,胥兴军

(西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2010年6月7日,胡锦涛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知识经济背景下,审核、业务单位对会计创新的要求日益提高。

1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缺陷

高校是培养会计人员的主要场所,但因其教育质量和专业性质的限制,对会计专业学生创新性培养存在缺陷。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1.1 固定的教育模式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与职业完全对接的专业并不多见,而会计专业正是与会计职业完全对接的高等教育专业。根据麦可思对2008届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会计毕业生的单位流向前三位分别是:民营企业/个体、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

由此可见,对会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应当遵循会计职业需求的基本规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材内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布置与实际贴合度较小的作业、期末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学习情况,固定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妨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2 落后的软硬件设施

高校软硬件设施配置是培养会计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在多数高校扩招的情况下,政府投入资金不能完全满足高校扩招所需,增加的生源与新投入的软硬件设施不成比例。最终导致高校在执行会计教育方案时,既要面对师资匮乏、学术氛围不浓的问题,还要面对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落后等硬件不足的问题。

1.3 错误的自我定位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 ”(Acc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AECC)对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是:为日益发展的会计职业界作准备。为此会计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是:

(1)技能。包括沟通能力、智能能力、人际能力等。

(2)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和会计知识,这类知识重点在于建立进行分析及概念性思考的能力,而不在于背诵专业准则。

(3)专业认同。会计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建立会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学识、技能和价值观。

所以,AECC给“会计职业”下了一个较广泛的定义。包括大中小型会计公司的会计工作,分公司会计(包括财务管理、主计管理、财务分析、计划与预算、成本会计、内部审计、税务及一般会计)和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尽管这是美国所谓的“通才”教育目标,但对我国仍有借鉴作用。

这个目标实际上是把会计教育目标定位在从事各行业实际会计工作上,即会计教育方向定位为从事会计实务活动的“会计职业界”。因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知识,突出了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该目标在会计教育中具有可操作性。

目前,国际会计联合会确定的会计教育目标有以下三个:

(1)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2)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

(3)从事专业的态度和方法。

这些目标和上述目标是一致的,也强调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然而,当前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缺乏明确的自身定位,进大学读书不是为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而是获得文凭。显然,在没有对知识和实践的刻苦钻研背景下,创新便无从谈起。

2 高校会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以上缺陷,笔者认为,培养模式的建立应分为四个主体: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即“四位一体”培养模式。

2.1 高校:改革固定教学模式,明确自我定位

2.1.1 改革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课时分布

应当将会计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技能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四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会计学导论、会计学原理、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税法等,其课时数占专业课程总课时的20;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中级财务会计实务、出纳实务、财务管理实务、企业电算化实务等,课时数占会计专业课程总课时的40;专业理论课程包括会计法规、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理论、国际比较会计等,其课时数占会计专业课程总课时的15;专业拓展课程包括管理会计、财务分析、审计学、财务咨询与诊断等,其课时数占计专业课程总课时25的。同时减少会计必修专业课的门数,在上述四类课程中,除专业技能课程全部为必修外,其他三类可确定12门为必修课,其余的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

这些会计专业课程在课时安排时,应当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适当的实践课时,加强会计技能的培养。

2.1.2 改革会计主干专业(技能)课程

会计职业要求会计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从事会计职业必备的会计核算技能,该技能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的会计专业课程来实现,其中“中级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是最主要的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内容安排上,中级财务会计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其会计知识体系中属于主干核心专业课程,而且在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模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俗地讲,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是会计专业学生今后从事会计职业的必备技能、是吃饭的本钱。因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从内容到教学方法都应当结合会计职业的发展进行改革。

2.1.2 改革教学方法

高校方面应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将一成不变的教材内容、死板的教学方法、不科学的评价方式,改为创新的教材、灵活的教学和科学的评价。例如,为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高标准淘汰制度、开展灵活多变积极讨论的课堂活动、重建科学系统的评价方式等。

考试方法也应做出相应调整:(1)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法;(2)试题采用标准化命题法,建立计算机随机抽样组合的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业务题,试题设计应涉及每个章节。

2.1.3 明确定位

高校应明确定位,如专科学校定位应是实务型人才,而本科院校应向学生传授与会计本专业相关联的其他领域知识,并给予一定重视,借以培养高层次全面发展的会计人才。同时,教师团队创新水平应随学校定位高低而有所调整。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其关键是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即高校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创造性思维的一般规律,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

2.1.4 团队式教学

会计人才的创新能力往往受限于会计学生固有的专业视角和行为习惯,要破除这种思维习惯,可以通过混龄、跨专业和小组团队讨论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智力的互激和思维的碰撞。如对于全校性选修课程、基础大类课程,没有严格的专业限制,学生可以以团队合作调研、小组讨论、集体表演展示等团队搭配的学习形式,弱化专业班级概念,进行集体创新。

2.2 学生:树立职业目标

学生不应只把高校作为学习理论知识的场所,还必须树立清晰完善的职业目标,再结合钻研精神、实践进行会计创新。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教师及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应辅助学生完成目标制订。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会计已成为一种职业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白会计是一种职业,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今后谋生的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去学习和掌握这种手段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我国会计工作的特点,会计职业主要有两大领域:

(1)工作于会计师事务所,向公众提供专业服务,称为公众会计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主要是持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证书的注册会计师。

(2)就业于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其他组织,在这些单位从事内部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会计职业,在国外称为专有会计或私人会计,我国称为企业会计、事业会计和预算会计。

这两大领域结合起来就是前面 AECC所定义的会计职业界。

2.3 政府、高校:政府增大高校教育资金投入

要实现人才兴国战略,教育乃是重中之重。首先,政府投资应与向学生提供资源所需资金成比例,政府应投入资金用以改善高校软件、硬件设施,如建立会计仿真模拟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环境条件。其次,高校应积极争取政府补助,合理分配使用财政拨款,使教育资金发挥实质作用。

2.4 高校、企业:产、学、研结合

会计实践教学环境的真实性或相似性决定了会计的职业教育属性完成情况。学生只有在职业真实情景或与职业真实情景相似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够全面了解职业活动的完整流程,练习职业所需要的技能,体验职业活动的真实感受,以便在离开学校后能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因此,校、企合作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路径之一。

为了做到这一点,学校在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依托企业或行业协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与地方、行业、会员企业的联系,为学生的各种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能较早介入生产和科研活动,努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课题研究、产品研制设计、中试、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然,校外实训基地应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并应相对稳定。

3 结束语

可以说,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四位一体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具备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互动性、专业性和代表性等特征。这与过去传统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单纯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体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互动性,彰显了平台搭建的互补性和专业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模式运作的高效性。

[1]古淑萍.高校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1):67.

[2]王民治,李娟.会计创新人才培养探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4):113.

[3]魏慧文,刘爱东,杜秋.基于学生视角的会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1):72.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