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课教师如何教好汉字硬笔书法——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例

2013-08-15 00:45王美溢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笔画双语写字

王美溢

(新疆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分院,乌鲁木齐 830043)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写好规范汉字是使用汉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正确认识汉字、写好汉字、使用汉字,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应该掌握的基本素质。写一手好字,可让你受益终生。中国人写不好汉字的现象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忧虑。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强调说,讲中国文化史,不能忘记了中国的茶;学中国文化,就离不开中国书法。学者们指出,应在中小学开设写字课、书法课,让更多的人喜爱写字。笔者有幸承担了新疆教育学院双语师资班硬笔书法的教学任务,就如何探索“双语”教师书法的教学模式,提出个人看法和观点。

一、双语班开设硬笔书法课的意义

作为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语教育事业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提高各民族素质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而双语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始终是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和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双语教学,更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民汉兼通”的综合性人才。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师者不合格,怎么给学生传道授业呢?更何以解惑?所以只有解决师资这一根本基础性问题才能更好的推进双语教育事业。

目前,新疆教育学院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双语师资教学培训任务,笔者作为教育学院的一名双语师资培训教师,深感责任重大,认为双语教师如有一手好字,会为教学添上金翅膀,教师的板书,犹如一幅作品,出现在学生眼前,留在学生心里,以至影响学生的书写。人们常说:怎样的教师带怎样的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因此,对于“双语”教师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掌握汉语的同时尽快掌握好书写能力,特别是硬笔书法的书写能力,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二、立足“双语”培训学员实际,探索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我院民考民的培训学员由于他们汉语基础较弱,汉语言理解能力不高,以致认为汉字书法太难,并且已形成的书写汉字笔画习惯难以纠正等一系列问题使他们对硬币书法缺乏信心,因此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书法是一门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深艺术的印象。硬笔书法的目标指向是将字写得美观、流畅、易认,既不要过多的技法也不需要太多的变化,加上书写汉字工具的使用方法易掌握,在短时间内,把字写好是不成问题的。那么如何才能写好硬笔书法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书法学习是需要一定量变过程的,要引起质变,就应培养学员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中国古今书法历史上有无数书法家动人的故事及丰富的人文典故,书法教师应利用这些资源,让他们不仅能明白学习书法的意义,更要能唤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书法教师在学员练习写字时可播放一曲舒缓、优美的音乐,怡人心境,陶冶情操,让学员体会到写字是一种享受。这样做是让学员们认识到书法与教学的关系。

(二)严格规范学员书写姿势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民族学员在书写时都习惯趴在桌子上写字,这一不好的习惯直接影响到书写的速度和书写的质量。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应该做到“三个一”,也就是眼睛离纸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这看似很简单,但对于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来说确实有难度。所以民族学员在书写过程中,书法教师应时时提醒,帮助学员纠正书写姿势,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三)实行分段教学,强化书法教学力度

笔者认为在书法教学中,基本笔画、读帖、临帖、背帖、创作五步为一体,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第一步基本笔画。笔画在书法中向来占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清代书法家朱履贞《书学捷要》序中明确指出:“凡学书,须求工于一笔之内,使一笔之内棱侧起伏,书法俱备。而后逐笔求工,则一字俱工;一字既工,则一行俱工;一行既工,则全篇皆工,断不可凑合成字。”如果练习者忽视了基本笔画的练习,急于书写大量以间架结构为主的汉字是无益的。我们可以把汉字笔画比作是一些“零件”,如果“零件”都出了毛病,那整个作品不就成了废品了吗?但是对于民族学员来说基本笔画的练习更显得枯燥,在教学中对于书写难度比较大,两个相似笔画及同一笔画书写优与劣书法教师应进行对比,甚至将一个字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对比,这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该笔画的书写要领。通过对比,优与劣一目了然。又如,将“竖钩”与“弯钩”进行比较,它们的异同一目了然。

第二步读帖。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读帖是临帖的预备阶段。凡事预则立,如果不预先熟悉对象,往往会走弯路,甚至失败。读帖是思考、领悟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临帖时缺少读帖,缺乏思考和理解,便会流于机械的重复,甚至迷失方向。所以书法教师在每堂写字课前,用五分钟让学员集中注意力,观察这节课要书写的范字,引导学员注意笔画的长短、粗细、平斜、结构的大小、疏密、高低等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读帖的能力。

第三步临帖。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在作业纸上,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临帖是从选贴开始的,在教学中尽量避免全班学员练同一本字帖,而应根据学员自身喜好选择不同风格的字帖。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作业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四)强化笔顺错误的纠正与练习

笔顺错误是民族学员汉字书写中最常见也最不易纠正的错误之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出正确的书写顺序,还演示学员错误的书写顺序,学员们也知道这样书写不对,但拿起笔书写时又回到了常规错误模式,可见,这种积习由来已久。

教学中,笔者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学员们的笔顺问题,如:展示学员错误、纠正学员错误;

学员之间互相纠错;开展“做个督导员”活动,形成互相监督的学习风气;从教学角度加强汉字知识引导:加强学员对汉字的感悟,让他们在头脑里产生一个形象,不仅容易记忆汉字,而且便于理解汉字,特别是使用汉字时会更加准确。我们最熟悉的典型例子:日和月加在一起就是“明”(明亮)。

(五)加强教师示范

教师要让学生把字写好,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教,不如亲自动手给学生示范一遍。这种示范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化抽象为具体,直观了解范本中的技法及技法的表现程序,实现向理性认识的跨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既要节约时间,又要解决问题。因而对范例的选择不可信手拈来,而要根据示范侧重点的不同,事先在范本中选取最能说明的问题,最切学生实际、最具代表性的例字做示范,做到举一反三,以少胜多的效果。做示范时不能任情挥洒,应有针对性地分解示范动作,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突出细节,让学生真正看出“门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获得具体、鲜明的印象。

(六)加强讲评,激发兴趣

评比是鼓励先进、督促后进,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每次作品完成后,教师可将全班学员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由学员进行评比。这种做法不仅能培养民族学员审美能力,还能达到相互理解、交流,增长知识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员对书法课持久的兴趣。这样,学员的学习动力自然就会被调动起来。

(七)鼓励学员增强信心

学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民族学员能够坚持学习,这本身就是成绩。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学员,使他们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书法的进步是渐变式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回头看,就能看到变化。要想使学员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急功近利的情绪。因为急功近利会导致学员急躁,看不到他们渐渐取得的成绩。在民族学员学习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说“不好”这两个字,首先要表扬写得好的地方,然后再告诉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员就肯定能做到“更好”。教师的任务就是示范、引导、欣赏和赞美。这样就能够营造出一种亲切、友好、互动的学习氛围。在笔者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书法家,在给学员的作业评分时都是以90分作为底线起评,他们也都很开心,并且非常乐意、非常自觉的去练习写字。学员之间自发的互相比赛写汉字,不甘落后,使书法学习变得既有乐趣又好玩,学习书法作为一种快乐的感觉逐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

三、创造平台参与竞赛

竞赛是激发学员写字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要有层次的开展一些书法竞赛活动。如开展优秀作业展评,书法展,选拔参加各级书法比赛,还可以在校内展示他们的书法。

总之,硬笔书法在双语教师培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的地位,书法课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无限的潜在力量,随着时间推移,民族学员书写汉字会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1]陈振濂.书法教育学[M].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1992.

[2]赵嘉熙.书法艺术与书法教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3]许晓俊.灵飞经笔法精讲[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4]钟明善.书法基础与欣赏(上)[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5]《书法教程》编写组.书法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笔画双语写字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我学写字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找不同
一笔画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