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呼吸机护理培训中的应用研究1)

2013-08-30 07:25方小君林彬群朱蔚仪黄敏霞
护理研究 2013年24期
关键词:工作坊考核成绩呼吸机

方小君,林彬群,朱蔚仪,黄敏霞

呼吸支持是挽救急、危、重病人生命最关键的手段之一,在急救、麻醉、ICU和呼吸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因而学习和掌握呼吸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是监护室护士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研究显示,目前即使是综合性医院的监护室护士对机械通气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也并不令人满意,具有很大的培训需要。工作坊 (Workshop)教学模式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本研究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胸心外科及呼吸内科护士呼吸机护理培训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胸心外科、呼吸内科护士40人,均为女性,年龄22岁~38岁(28岁±2岁);其中本科学历18人,专科22人;主管护师12人,护师18人,护士10人。

1.2 方法

1.2.1 成立呼吸机护理培训教学组 由护理部组织,从综合重症监护室、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挑选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长、专科护士组成。其中包含科护士长1人、病区护士长2人,专科护士1人及高级责任护士2人。科护士长担任组长,为工作坊项目主持人,统筹工作坊的时间、地点、培训内容,集中理论讲课,操作示范与培训,编写模拟病例训练及考核方法。

1.2.2 分组方法 按学历、工作年限分层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人。两组护士在工作年限、学历、前期理论知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3 培训方法 两组的培训总学时一样,由相同的高年资护士进行培训,使用相同的培训资料,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要求相同。对照组实行课堂教学配合“一带一”教学模式;干预组实行工作坊教学模式,培训地点均选择护理模拟病房。干预组培训过程,①培训主题介绍:通过演讲形式介绍培训主要内容,并通过考试形式了解培训前学员对于呼吸机护理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②呼吸机相关理论知识概述:通过授课、讨论多形式相结合介绍呼吸机原理、模型、波形等相关理论知识。③呼吸机相关设置:通过模拟演示、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介绍呼吸机的装配、设置、调节等相关知识。④情景模拟:通过多情景模拟演示结合实践操作、讨论多形式相结合介绍高压报警、低压报警、窒息报警等临床上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1.2.4 考核 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操作考核成绩均换算成百分制进行统计,成绩≥90分为优秀。同时在培训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干预组学员对培训模式及效果的满意度。

1.2.5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13.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率的比较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两组考核成绩 培训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优秀情况见表1。

表1 培训后两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2.2 干预组对工作坊教学模式评价(见表2)

表2 干预组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评价(n=20) 人

3 讨论

3.1 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工作坊最早源于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以培养工程设计与建筑设计为宗旨的包豪斯学院[1],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由于它主题鲜明、时间紧凑、形式灵活、效果显著,因此成为一种在学校、社会深受各类群体认可的辅导模式[2,3]。工作坊教学模式的优势:第一,教学形式多样化,参与性强。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的身心俱动,对学习内容有切身的体验和认知。第二,教学成果具体化、系统化。工作坊开设不同专题,集中探讨一个专题,其教学成果得以具体化,并还强调由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到态度层面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需要层层递进,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科学体系。第三,教学评估全面化、科学化。评估是保障工作坊推行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根本。工作坊通过考试、面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评估其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教学质量,了解教学情况,为改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4]。

3.2 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呼吸机护理培训中能增强培训效果 本研究中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呼吸机护理培训中,通过充分的预先调查,了解学员对于呼吸机相关知识存在的薄弱点,进行精细、合理的课程设计,成立工作坊教学培训小组,选择合适的教员,采用培训的方式进行。研究表明该模式充分有效地调动了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员的培训效率,挖掘了学员的创造力,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表1显示干预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说明工作坊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培训效果。表2显示,在教学模式评价中干预组学员对于该模式评价较高。

3.3 工作坊教学模式亦有利于提高教员的业务水平 教员不仅需要熟悉培训内容,更要结合临床实际问题设计课程,选择合适的模拟情景和资料供学员使用。不仅要求教员本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临床实践技能,还必须要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因此,工作坊教学模式对教员的知识储备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员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5]。现阶段国内对于工作坊教学模式的用于护理培训的研究报道不多,尚缺乏更多的实施策略和效果的报告,但是随着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将可能在护理培训方面发挥更大重要的作用,值得更进一步推广。

[1] 刘禹,王来福.基于工作坊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1):93-96.

[2] 李林芬,林映莲,周玉华.工作坊模式在护理管理者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1综合版):44-45.

[3] 郭代珠,赖玉兰,陈妙虹,等.工作坊模式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9):75-76.

[4] 王雪华.工作坊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1(8):29-30.

[5] 陈红,成翼娟.教与学策略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7B):1223-1225.

猜你喜欢
工作坊考核成绩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