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

2013-09-03 06:32宋雨欣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大学生

宋雨欣

【摘 要】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主体的全球网络信息时代的出现,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技能。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大学生 信息素养 网络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11-0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日新月异,处理方式简捷化,手段方法多元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等,逐渐成为网络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当代大学生只有通过良好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才能紧随21世纪的发展步伐。

1 信息素养

1.1 信息素养的内涵

创新发展为特色的美国率先提出“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1989年美国“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从信息素养人的角度,将其界定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合适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有效地发展、检索、评价和创新性地利用所需要的信息。包括计算机素质:能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能掌握其基本应用;网络素质:能对当代信息环境的核心——因特网有充分的认识和熟练的掌握;媒体素质:对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在内的各种信息媒体的认识。

信息素养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人格特征,是信息时代的一种综合能力和品质,是人们有力地投身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

2 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2.l 信息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有目的利用信息资源的意识较弱,积累、管理信息知识的意识淡薄.学生的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纸质的课本资料,很多学生除了聊天,游戏外,很少为会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新闻资讯、享受网上交流和娱乐服务,其次是获取学习资料,这说明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学习资料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信息能力偏低

目前,许多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的学生停留在文字处理和简单的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的工具使用上,对于网页的制作、网站后台管理和开发以及实用软件的开发方面略懂一二的学生不多,精通这些信息工具使用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只有极少数同学掌握了布尔运算符检索技巧,高级检索和关键词准确匹配能力的欠缺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应该作为学生信息素养培训的关键内容。

2.3 信息道德缺失

我国高校学生普遍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免疫能力,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道德意识,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许多学生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和“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情况视而不见,有的学生法律观念差,缺乏信息道德。如有的学生不清楚或不遵守信息行业的网络社交安全规则,以致网络欺诈、网络成瘾以及进入网恋误区等网络社交不安全的情况屡屡出现。大学生缺乏信息免疫和甄别能力,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 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

3.1 网络信息意识教育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前提,是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它决定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意识包括主体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更新意识、信息安全意识等。

网络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的捕捉、判断、分析和吸收的自觉的心理反映过程。

网络信息意识教育是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提,它主要包括网络信息需求意识、网络信息获取意识及网络信息更新意识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都是人们较好的适应当前网络信息环境,实现自身更好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在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知识获取的渠道,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地在其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我们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走进网络这一更为浩瀚的知识海洋,培养他们主动、积极地使用计算机与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以便能更好的去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变化。

3.2 网络信息知识教育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是有关信息的特点与类型、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基本规律与方式、信息的功用及效应、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知识。

网络信息知识教育是指对人们进行有关网络信息本质、特性和运动规律的基本性和常识性的教育。

网络信息知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络信息基本知识的教育;二是网络信息专业知识教育;三是外语。

我们应减少中外工具书的教学比重,增强文献检索等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如数据库检索,中外联机检索系统,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比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并将电子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从而全方位的补充学生的网络信息知识。

3.3 网络信息能力教育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保证,是信息素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信息能力教育,是要培养和训练人们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在大量无序的信息中辨别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检索工具,迅速有效地获取、利用信息,并创造出新信息的能力。

网络信息能力教育是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它是评价一个人能否较好的使用网络信息的重要指标。网络信息素养能力主要包括网络信息获取能力、网络信息处理能力、网络信息应用能力、网络信息综合利用能力四个方面。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常用信息技术硬件的使用方法,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软件的开发方法,学会网络中学习资源的检索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改变过去以传授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及操作技能为主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利用信息去解决学习、工作及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

3.4 网络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准则,良好的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信息道德,是指在组织和利用信息时,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能力,准确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网络信息活动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它主要是调节网络信息传播者、网络信息使用者和网络信息服务者三者之间行为规范的关系。

我们应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加强人文、道德和法治教育,注重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网络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要明确信息素养不仅是阶段性的培养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追求的目标和基本生存能力,我国信息素养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大学生信网络息素质教育已逐步成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质,既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普遍要求,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 薛梅.浅谈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7(19):251-253.2007

[2] 林郁.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17(22):255-257.2007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