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本质安全信息化的防、躲、救破解安全悖论

2013-09-03 06:32于顺安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本质安全评估信息化

于顺安

【摘 要】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速度日渐增大,力度空前增长,必然导致生产的运行量剧增,其用之于确保安全生产的增量,亦随之加大,那么,谁来保证这个增量部分的安全性呢?一旦这个增量中,蕴含有不安全成分,就会出现用于全保安全的增量越大,生产运行就越不安全的可能。这就是安全悖论。这个增量之中蕴含越来越大的安全风险。也就更加需要建立本质安全的事前防范、事中避险、事后救急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特别要加强对安全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人,和人所独具的安全管理之“心理漏洞”(由本文作者新近发表的研究结论。详见参考文献5)的防范。应用“岗位安全操作即时提醒系统”对本质安全进行信息化,以求进一步强调生产场所、生产流程的风险评估,按评估结果,针对顶端事件进行源头治理,以求防得住。根据人、场所和岗位操作的风险性质,配备避险设施,以求躲得开。严格应急预案的管理,以求救得快。及时、合理的处理一些因生产设备的隐患、企业制度的缺陷、工作程序的纰漏、个人作业的疏忽或个人的违章乱纪行为导致的事故。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资产损失之目的。

【关键词】企业,本质安全,心理漏洞,信息化,避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TB4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20-01

引言

按照“人员无伤害,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障碍,风险可控制,人机环境和谐统一” [1]的本质安全的原则全过程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是现今企业安全管理的首要标准。本质安全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理想状态:第一,企业现行的管理格局都是达到本质安全的;第二,以现在为起点,今后的生产过程新增加流程、设备、人员、制度都是符合本质安全的。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的生产运行不会出事故。但是,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是现阶段的安全管理技术所无法完成。那么,面对一个难以达到企业本质安全的管理格局,我们必然要加大安全投入,而现在的安全管理技术又难以确保企业新增加安全措施达到本质安全的要求,企业的安全投入越多,所带进入企业中的不安全因素也就越多。也就越不安全。这就形成了一个安全投越多、企业就越不安全的现象。引用逻辑学的一个术语,就是“悖论”。[2]

首先要把企业现行的管理格局用本质安全的原则进行管理,达到本质安全。这是企业安全管理可持续的出发点。虽然,这是一个现在企业一时难以达到的。而这正是安全“悖论”存在的基础。

一、强调风险预防,以求安全事故防得住

必须做到针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心理漏洞”,按照现行的、以科技保安全的思路,由企业的安全部门牵头研发“岗位安全操作即时提醒系统”。本质安全就是生产全过程的安全,而每一步的安全生产,都要求操作人员牢记“自己的安全操作规程,只要记住了这些是自己可以安全的内容,他(她)是不会触发安全事故的”。所以说,这个“岗位安全操作即时提醒系统”的实现,就等同于本质安全的信息化过程。

“岗位安全操作即时提醒系统”是要把以安全流程、安全操作手册为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拆分成以单个操作的安全规则为单位的“岗位安全操作即时提醒系统”(在本文的其他部分均简称:“即时提醒系统”)。(本文作者曾在2011年专门撰文《企业安全管理的心理漏洞及解决方法》,予以系统阐述,该论文曾发表于《中国信息界》2011年第七期75-77页)。

二、强调安全避险,以求躲得开

对重点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的那些操作、场所进行评估的目的,不仅仅是评出风险,还要找到一旦这些风险发生后,如何保护在场人员、资产不发生损失的方法,就是风险发生时的避险方法和措施。如何进行生产现场、生产过程的操作风险评估。笔者就此,曾在2006年专门研究并撰文《油田生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研究》且发表在当年《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第四期

上。[3]

三、严格应急预案,以求救得快。

现今,我们企业均已有、或者正在进行完整、有效的安全应急预案,这些预案中都包括组成应急机构、应急小组各部门的职责(抢险、安全疏散警戒、后勤保障部、医疗救护、事后处理、事故调查)、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现场紧急处置等内容。

事实上,只要我们本着“想不到就是失职,做不到就是犯罪”的安全理念,时刻践行“谁管安全都不算越位,如何管安全都不算违规”,就可以让我们企业安全金牌永远在我们手中。

参考文献

[1] 栗静,本质安全三要素,大唐信阳发电公司2011.4.20

[2] 师琼,悖论及其意义,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8

猜你喜欢
本质安全评估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大型养路机械行业运用分析
如何构建本质安全型供电企业
事故链因理论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