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

2013-09-03 06:32张用彪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模式

张用彪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63-02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无心学习特点。想教好我们这些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其中电子类学生在理论课方面厌学情况更加突出。由于他们忽略了理论的学习,没有很好的把知识贯穿与整个学习之中;甚至,有些学生学得好的,也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因为他们只有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外,理论知识都是一遍空白。

就目前技工院校的形势,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们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模式进行改进,现谈谈《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分析

据了解,《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在我们技工院校,教师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学的,就是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听,整堂贯思想比较严重。虽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这本书教学是很好的,但书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很难把知识掌握好。由于它是一门专业的基础课,是电子电气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以及为以后课程学习打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得不好,将会影响学生以后课程的学习。经调查,很多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感到这门课程很难学,归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技工学校学生普遍的基础不扎实。

2.学生在学习方面有偏见,有一种“学理论无用”的错误倾向。

3.该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内容较多、难度较大。

4.课程内容的安排只注重理论,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

5.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理论和实践教学不能统一。

6.学校的教学设备有限,制约了教师的教学。

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一些见解

1.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一体化的形势教学

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训这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的教学任务单一,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是将专业技术理论课与实训课融合在一起,实训到某一课题,只讲授所需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很大好处,可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与习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行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爱学、善学、乐学,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我校11高电①、②班学生进行试点教学。在①班实施纯理论的教学,②班实施一体化教学,在期未考试中,我发现②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比①班的好,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效果呢?我总结三点:

(1)“一体化”教学把实习训练课题与理论授课课题相对应,时间安排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也实现了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同时,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认识,加深理解。

(2)“一体化”教学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直接接触时间,教师增进了对学生知识需求的了解,能切合实际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一体化”教学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教师作理论知识的讲解时,已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动手欲望,一旦实践,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操作试验中,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他们就会自觉地思考和提问,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因而,“一体化”教学也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借用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电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后,已明显示出“粉笔+书本”的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我们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具有以下优越性:

(1) 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电教媒体可以采用多种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也可以杜绝技工学校学生厌学的状态。例如在分析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逐步展现随着温度的变化,工作点逐步上移的过程,活动的图像形象地取代了书本上的静止图像,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激发学生去思考。

(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得不花费很多的时间进行板书、绘图等,教学效率低。而采用电教媒体教学,教师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预先将大量的教学信息设置在投影片或计算机内,并且可以反复取出,不断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课堂注意时间也将大延长,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们系有一位老教师,他讲电视机稳压电源电路时,他要提前二天的时间来在大白纸上用彩色笔画电路图,十分辛苦,并且讲课的效果不是很好,同样的课题,把这些学生放到多媒体教室上课,他们很快就会学会。

3.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电子技术理论性强,若老师只顾“讲”,学生只顾“听”,难以达到教学目的。老师要少“讲”,学生要多“练”,老师要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难度,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习题做到少而精,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去多练。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老师可安排学生进行相关训练。通过练来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例如,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带一些元件,让学生观察识别。可把准备的放大电路或稳压电路的电路板发给学生,分组寻找元件,熟悉元件的外形和型号。老师则引导他们如何识别、如何用万用表去检测元件的好坏。又如,在上整流滤波电路元件对滤波效果的影响时,理论上较为抽象,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做实验,更换不同的元件或元件参数,通过示波器来观察波形的变化,得出结论。这样,既能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往往采用期末考试来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应试教育方式。这种观点狭隘的考试只是考查学生死记硬背课堂笔记和书本内容。这样的考试结果只是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者。而对这种现状,我们学校一些教师常说: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或者是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一个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鼓励学生去钻研课程的重点,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应当重视对日常学习的评定,其目的在于改进学习。而并不十分重视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应该承认,教学质量是教出来的,学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我认为,合理的评价体系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的考查;二是考核形成的多样化。全面的考查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考查,实践能力的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考核的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口头提问,书面作业,课堂练习,阶段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只有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才有助于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以提高学习成绩。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是我们技工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一边是教师想教好学生,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以后更进一步学好其它专业知识做好准备;一边是我们学生厌学的状态,上这类的课一大部分学生在睡觉,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只有通过优化教学改革,才有助于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邢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职教论坛,2001.9

[2] 谈振辉.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 中国大学教学 2003. 2

[3] 赟郭.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1

[4]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猜你喜欢
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