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48例临床分析

2013-09-18 07:55贾晓慧李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6期
关键词:包膜肌层肌瘤

贾晓慧 李梅

选取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间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共诊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48例。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21岁,平均为27岁;初产妇102例,经产妇46例,孕周为35+4~42周,平均孕周为39+3周,浆膜下肌瘤46例(31.1%),肌壁见肌瘤79例(53.4%),混合型(浆膜下+肌壁间)15例(10.1%),粘膜下肌瘤8例(5.4%)。随机抽取同期单纯剖宫产100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孕龄、孕周等有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8例剖宫产手术指征如下:肌瘤96例(64.9%),胎儿窘迫12例(8.1%),臀位7例(4.7%),产道梗阻6例(4.1%),瘢痕子宫16例(10.8%),珍贵儿11例(7.4%)。

1.2 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胎儿及胎盘胎膜娩出后行肌瘤剔除,创面缝合采用连续间断缝合:先行深层连续缝合关闭囊腔,再行浅层间断缝合浆肌层。或者采用结扎法:在肌瘤表面作一切口,剥离包膜,分离出肌瘤至靠近基底部,用弯钳钳夹肌瘤基底部完整剔除肌瘤,然后7号丝线双重结扎断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包,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及对照组各临床指标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的比较(±s)

images/BZ_296_236_2352_2240_2401.png100 213±60 35.2±8.7 3.9±1.3 6.5±0.9 148 231±75 38.5±9.2 4.5±1.8 6.8±1.3对照组观察组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1]。子宫肌瘤可引起不孕和流产,也可以引起早产、胎盘异常、产后出血、妊娠并发症增加,同时也导致剖宫产率增加。在妊娠中晚期,随着时间推移,肌瘤有所增大,由于肌瘤软化,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超声容易漏诊。而后壁的肌瘤由于增大的子宫影响超声波的检查更容易漏诊。因此在早中晚期超声检查除检测胎儿及其附属物外,也不要忽略对子宫本身的检查,以免漏诊子宫肌瘤。行剖宫产在检查双附件的同时,也应该仔细探查子宫,以排除肌瘤的可能性。子宫肌瘤会使蜕膜部分发育不良,引起孕卵着床障碍,成为出血、流产、胎盘位置异常的原因;肌瘤过大,使胎儿活动受限可以引起胎位异常以及产道梗阻;另外肌瘤还可以影响子宫的收缩,使产程延长,使产后子宫出血的机会增加等。

近年来有报道研究报道了40例较大子宫肌瘤在剖宫产术的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平均出血量比同期单行剖宫产术者仅增加100~200 ml,因而认为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有价值的[2]。剖宫产时同时行肌瘤剔除可以使患者避免再次手术的痛苦。尽管孕期肌瘤软化,但其为一实质性球形结节,其周围子宫肌层受压后形成的假包膜仍然很完整,且孕期子宫肌层对催产素敏感,子宫血流丰富有利于切口愈合。如果子宫肌瘤不处理,可影响子宫缩复,盆腔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加。妊娠终止后,体内激素水平低落,肌瘤体积虽有所减小,但在生育期内不会自行消失,且有继续生长和变性的可能性,肌瘤的存在就有再次手术的可能,这样势必给患者造成心理上和经济上的负担。因而认为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可免除二次手术之痛苦。

综上所述,只要选择好病例,把握手术指征,术前术后作好充分的预防措施,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可在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术,这样既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有利于产后恢复。

[1] 程志厚,守树良.胎儿电子监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70-472.

[2] 乔福元.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3):179-180.

猜你喜欢
包膜肌层肌瘤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