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不同方法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评估

2013-09-18 07:55王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6期
关键词:胆源外科学淀粉酶

王凯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较高。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本文回顾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2例,男47例,女35例,年龄31~70岁,中位52.3岁。据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2],轻症型60例,重症型22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腹部有压痛感,化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升高,B超或CT影响学提示有急性胰腺炎的影像改变。将82例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微循环障碍、抑制胰腺分泌、控制感染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确诊后先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法[3],经有效控制病情后再行手术治疗[4]。手术方法包括胆囊切除与胆总管探查,并且采取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用刮匙、刀柄或手指等法挖除坏死病灶以及胰周多管引流。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血及尿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n=41±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n=41±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d)腹痛缓解时间(d)肝功能恢复时间(d)血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d)尿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d)观察组 6.2±2.3* 6.1±1.1* 7.5±4.3* 3.8±2.4* 4.6±4.0*对照组9.3±2.2 9.3±4.2 13.2±4.0 8.1±2.3 7.3±3.4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1例(2.44%)复发,1例(2.44%)出现胰腺假性囊肿,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术后9例(21.95%)复发,4例(9.76%)出现胰腺假性囊肿,1例(2.44%)出现腹腔残余脓肿,1例(2.44%)死亡;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源性胰腺炎在早期治疗上是采取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存在着较多分歧。前者认为早期手术治疗能早期解除胆道及胰腺梗阻,能防止胰腺进行性坏死;后者认为早期手术并发症多且增加患者应激性功能代偿,加重全身反应。近年来,大多数国内专家认为即使是重症梗阻性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也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对于轻症和重症梗阻性胆源性胰腺患者应严密观察患者腹痛、腹胀、体温、黄疸、血常规,动态CT观察胰腺出血坏死情况。如果出现恶化情况,说明胆道及胰腺梗阻难以解除,应立即考虑中转手术,不能盲目保守治疗,丧失抢救机会。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患者在确诊后先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法,经有效控制病情后再行手术治疗,出院前2~4周行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血及尿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对于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其根本手段是外科手术,但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随时发生的病情变化而做出合理的选择,在手术方式上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另外,加强术前非手术治疗的综合措施至关重要,能有效地控制胰腺分泌,改善生理功能紊乱,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1] 肖华德,梁军,黄伟超.胆源性胰腺炎60例临床诊治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2012,5(3A):22-23.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9):513-515.

[3] 陈勇军,俞亚红,丁志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治分析.肝胆胰外科杂志,2003,1(2):121-123.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草案.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11):699-701.

猜你喜欢
胆源外科学淀粉酶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时机及效果研究
澳新拟批准一种β-淀粉酶作为加工助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行外科学系对外科类住培专业基地统筹管理的经验探讨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急性非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淀粉酶升高就是胰腺炎吗
巨淀粉酶血症一例
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17届全国外科学学术会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