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文化的创造*—— 臆说全球化语境下高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改革

2013-10-19 10:32彭茹娜PENGRuna
设计艺术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全球化受众课程

彭茹娜 PENG Runa

武汉纺织大学,武汉 430073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430073 Wuhan)

一、机遇或挑战——全球化语境下平面设计的现状

全球化消除了国家之间的间隔,增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接触、交流的机遇,也给平面设计界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设计师能够不受地域条件的限制,便利快捷地与世界各地的人们沟通、交流、合作,扩展了设计师的客户范围;另一方面,全球化要求设计师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进行沟通、交流的知识与技能,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设计师却不多见。事实上,设计师因不理解客户的文化而无法将指定信息以视觉的形式准确传递给目标受众的例子屡见不鲜。

平面设计要有美的外延,更要有文化的内涵。尽管这一观点已在平面设计行业中成为共识,愈来愈多的人意识到优秀的平面设计离不开对文化的准确把握与洞悉,但文化研究却未能在高校平面设计本科专业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大多数高校平面设计本科专业教学仍然局限在形式美的探索和Photoshop、CorelDraw 、Illustrator等绘图软件的操作学习上,并未涉及与文化研究相关的课程内容,而这恰恰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对新一代平面设计师提出的一项新的基本技能要求。

有鉴于此,笔者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提出“立足于文化的创造”的平面设计课程改革设想:主张将文化研究正式纳入平面设计本科专业教学大纲,通过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质与差异来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的效度与力度,防止交流、传达错误的信息,避免因失败的设计造成的交流风险与成本损失。

二、立足于文化的创造——全球化语境下平面设计课程改革的设想

平面设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够在设计之前将文化纳入考量的范畴,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设计的盲目性是目前学生设计作品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几乎不会认真分析设计受众的文化习俗与生活习惯,作品通常局限在表层的形式美探索,缺乏能够持久打动人心的深刻内涵。事实上,美国目前已有大学开始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开设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基础课程,以改善平面设计教学中缺乏文化研究与文化素养的不足(如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但这些课程仅仅局限于研究生阶段,在本科阶段并未得到完全的重视。

对不同文化差异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平面设计的效度。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有必要学会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信仰、文化传统、文化心理和文化行为,从而能够以视觉的形态准确有效地将目标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将文化研究整合到平面设计专业本科基础课程之中,让学生熟悉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特质,引导学生探究人们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认知差异,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设计受众的文化特质提出有效的设计方案,这便是全球化语境下平面设计课程改革的大体设想。

课程改革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以理论研究为主,让学生在第1学年进行一学期的“文化与视觉传达”理论基础课程学习,通过课堂讲授、分组讨论和课外阅读、写作,让学生了解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理解文化与视觉传达的密切联系,学习文化研究的方法与手段;第二步是以设计项目实践为主,在随后一学期的“基于文化的设计应用”实践课程中引导学生应用此前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具体的设计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切实可行的基于文化的创造方法,尝试针对不同文化受众的不同类别的平面设计项目,使作品兼具文化的内涵与形式的外延。

以下试作分析。

1.理论研究基础课程——文化与视觉传达

“文化与视觉传达”理论研究基础课程以视觉传达基础理论和荷兰管理学者Geert Hofstede提出的文化维度理论为核心①,总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熟悉世界各地的社会文化特质,分析不同文化信仰、风俗传统、社会行为对平面设计作品的接受与认知所能产生的影响。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8个教学单元(见表1)。其中,第1~2单元以讲授式教学法为主,以课外阅读为补充;3~8单元以讨论式教学法为主,以课外调研作辅助。

“文化与视觉传达”课程的作业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学习过程中的研究心得,二种为课程结束时的专题论文或研究报告。前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总结,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的理解、思考和疑惑,从而能够查漏补缺,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后者是对学生总体学习效果的综合反映,专题论文或研究报告的选题由学生自行确定,但必须有意义,而且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延展与扩充,其主题内容通常是对课程中所学案例的深入细致地分析,或对不同文化背景中色彩、图像、符号等设计因素,以及客户心理行为的系统比较研究。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研究心得和专题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写作中使用图像和图表来说明问题,这也是研究领域的一种视觉传达设计,不仅能够使当前的研究更加直观明了,也能够为往后的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重要的知识储备。

2.设计实践基础课程——基于文化的设计应用

“基于文化的设计应用”实践基础课程以设计项目为基本框架,其理念是让学生在工作室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设计实践相结合,运用文化分析与研究的方法,针对受众的不同文化背景进行实际设计。

在课程中,学生首先要完成1~2项指定项目设计,然后再完成2~3项自选项目设计。指定项目由教师安排具体的设计类别和设计受众,帮助学生从理论研究过渡到设计实践。指定的设计项目给予学生明确的设计目标与面向,让学生集中在对目标受众的文化研究,设计具有地域针对性的设计作品,同时也便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自选项目由学生在设计类别和设计受众中自由选择(见表2),并加以组合,再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自选项目给学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设计体验机会,是对学习内容的扩展。这既能让学生从自己的设计中获得直接设计经验,也能让学生通过观摩其他同学的作品,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获得针对不同文化的不同设计类别的间接设计体验,从而丰富学习的内容,拓展设计的思维与方式。

表1 “文化与视觉传达”理论研究基础课程的具体内容

表2 “基于文化的设计应用”的项目选择

“基于文化的设计应用”要求学生按照3个步骤进行设计。

第一个步骤,充分研究设计受众的文化。以5种文化维度为纲要,调查研究设计受众的文化信仰、价值取向、审美喜好、行为心理等文化因素,分析由文化因素而导致设计受众对某种色彩、图像、符号、构成等造型要素可能产生的偏好,并记录研究结果。

第二个步骤,绘制草图,仔细推敲。以文化研究结果为依据,以小草图的形式绘制各种设计方案,反复推敲图像、色彩、符号、字体、布局等,寻找最佳的设计方案。

第三个步骤,修改草图,完成设计。选取最理想的草图,或融合几幅草图加以完善,并在电脑中绘制完成最终的设计稿。

具体的教学目的、学习步骤和预期学习效果如下(见表3):

此外,该课程最终提交的作业除了设计作品之外,还包括一份文化研究记录,并要求说明作品中使用特定图像、色彩、符号、字体等设计要素的原因。综合这些材料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设计中的文化研究是否充分、研究思路与方法是否得当,既便于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价,也利于教师对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有益的改进意见。

表3 “基于文化的设计应用”中不同设计项目的教学目的、学习步骤与预期学习效果

三、结语

准确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视觉传达是全球化时代对平面设计师提出的新要求。由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视觉信息的阅读与理解,某一图像、色彩、符号在不同社会文化中被诠释成不同的意味,这就要求平面设计师了解各种文化、熟悉各种文化,并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就平面设计教育而言,必须将文化研究整合到当前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中。通过理论学习,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培养基于文化的创造的良好思维习惯;通过设计应用,将理论与其实践紧密联系,并用理论有效地指导实践,摸索出可行的立足于文化的创造方法,使学生的设计成果能够面向世界、符合当代、与时俱进。

注释

① Hofstede的“文化五维度”理论是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价值取向的有效架构之一。这5种维度包括“权力距离”,即衡量一国范围內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程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即衡量个人对于人际关系的认同与重视程度;“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即衡量不同的价值观;“不确定性规避”,即衡量一国范围内人们对于结构性情景的偏爱程度;“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即衡量一国对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全球化受众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全球化陷阱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