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注模制备氧化锆管工艺研究

2013-11-05 00:31谢光远高运明黄海琴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生坯氧化锆坯体

石 亮,谢光远,高运明,黄海琴,刘 虎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湖北 武汉,430081)

凝胶注模(Gel-casting)成型是通过制备低黏度、高固相体积分数的浆料,再将浆料中的有机单体聚合使浆料原位凝固,从而获得高密度、高强度、均匀性好的坯体。坯体经干燥、排胶和烧结等工序后,可直接制备出复杂形状的近净尺寸部件[1]。相比流延法、注塑法和干压法而言,凝胶注模由于其工艺简单、投资少、排胶时间短、成型缺陷小、适合做大尺寸构件而被广泛应用[2]。

凝胶注模制备的氧化锆管是氧化锆氧分析仪的核心部件,具有良好的高温氧离子导电性能[3],国内主要将其应用于钢水定氧、汽车氧传感器和电化学冶金等试验中。然而,氧化锆管形状较为复杂,在制备厚度较薄的生坯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纹,烧成后密度较低。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这种成型工艺进行了相关研究[4-6],但对于薄壁大长径比的氧化锆管,无论是凝胶注模的配方还是工艺的研究都少见报道。为此,本文采用凝胶注模法制备长氧化锆管,研究各种不同工艺参数对其成型质量及烧结后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电化学冶金试验用大尺寸氧化锆管的制备提供参考。

1 实验

1.1 原料

实验原料为Y2O3部分稳定氧化锆(5YSZ)粉末(n(Y2O3)=5%),其平均粒径为1.197μm,比表面积为6.46m2/g。采用水基丙烯酰胺为凝胶体系,溶剂为蒸馏水,有机单体为丙烯酰胺(AM),交 联 剂 为 N,N′-亚 甲 基 双 丙 烯 酰 胺(MBAM),引发剂为过硫酸铵(APS),分散剂选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三乙醇胺(TEA)和聚乙二醇400(PEG-400),除泡剂为正辛醇。浆料的pH值用稀盐酸和氨水调节。

1.2 浆料及氧化锆管的制备

按一定比例将有机单体AM、交联剂MBAM以及分散剂溶于蒸馏水中配制成预混液,用氨水和稀盐酸调节预混液的pH值(9.5~11),然后加入5YSZ粉末球磨一定时间后,加入引发剂APS和除泡剂正辛醇,球磨均匀后将浆料倒入石膏模具中,于室温下静置一定时间,使浆料中的有机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即凝胶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单体与交联剂共同作用形成坚固的三维网状结构,使陶瓷粉料被原位固定下来,5min后将浆料从石膏模中倒出,即可形成一端封闭厚度为2mm左右的空心锆管。空心锆管生坯烘干后在不同温度下烧结2h,即可制得氧化锆陶瓷管。

1.3 黏度的测定

浆料的黏度采用NDJ-1旋转黏度计测定。测定时选用2号转子,转速为25r/min,扭矩在20%~90%范围内变动,待扭矩达到稳定后即可读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分散剂对浆料黏度的影响

浆料的固相体积分数为52%、pH值为10.5、分散剂用量(占溶剂的质量分数)为0~1.5‰时,制得的浆料黏度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以TEA和PEG-400为分散剂时,其用量的变化对浆料黏度的影响都不太大;而以APAM为分散剂时,其用量的变化对浆料黏度的影响则较为明显。当APAM的加入量为0.25‰时,浆料的黏度由未加入APAM时的1.44Pa·s降至0.80 Pa·s,表明此时APAM的分散效果较好;当其加入量超过0.75‰时,则会对浆料起絮凝作用,增稠效果明显,使浆料黏度急剧增大。这是由于浆料中加入APAM后,APAM电离生成铵根离子、酰胺基和羧酸根离子,根据极性相同原则[7],其一端吸附在陶瓷颗粒表面,另一端伸向溶剂,形成空间位阻,阻碍颗粒团聚,维持了浆料体系的稳定;同时,APAM能够调整陶瓷颗粒表面的带电特性,使颗粒表面电荷增加,双电层排斥能增大,起到静电稳定作用,进一步实现体系的稳定;但当APAM加入量过多时,陶瓷颗粒表面的吸附层和双电层会相互压缩、渗透,空间位阻和静电稳定遭到破坏,使浆料的电位降低,从而使陶瓷颗粒相连絮沉,导致浆料的黏度增大[8]。因 此,选 用APAM作为分散剂,当其加入量为0.25‰时,能够显著地降低浆料的黏度。

图1 浆料黏度与分散剂种类及用量的关系Fig.1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ype,content of dispersant and the viscosity of slurry

2.2 固相体积分数对浆料黏度及锆管生坯精度的影响

固相体积分数分别为46%、48%、50%、52%、54%和56%时浆料的黏度及其注模所得生坯的精度如图2所示。由图2(a)可知,当固相体积分数为46%~54%时,浆料的黏度随着固相体积分数的增大而略显增大;而当固相体积分数由54%升至56%时,浆料黏度由1.24Pa·s剧增至9.4Pa·s,不符合凝胶注模对浆料黏度的要求。由图2(b)可以看出,浆料固相体积分数不大于54%时,浆料的稳定性较好,悬浮粒子不易发生沉降,密度均匀,成型后的生坯精度大于0.95。由于凝胶注模中浆料的固相体积分数越高,成型后生坯的体积变化越小,且越不容易产生裂纹,故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浆料固相体积分数为54%较为合适。

图2 浆料黏度及生坯精度与固相体积分数的关系Fig.2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olid content and the viscosity of slurry,precision of green body

2.3 烘干温度和时间对生坯的影响

坯体成型过程中一部分水被模具吸收,另一部分保留在生坯中,以至生坯的强度很低,因而需要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烘干过程中坯体失重与烘干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知,脱模后生坯含水率为10%~11%。在40℃下生坯大概需要6h能够烘干;而在60℃或80℃下只需约3h即可烘干。但是,在80℃下烘干的生坯表面易出现裂纹和起皮。一般而言,成型后的坯体收缩非常小,干燥收缩率为1%~2%[9-10],烘干温度过高会导致水分蒸发过快,坯体表面和内部的水分蒸发速率不一致,以至表面起皮;同时坯体各部分收缩不一致,产生应力,以至坯体开裂。因此,生坯在60℃下保温3h烘干较为合适。

图3 坯体失重与烘干温度及时间的关系Fig.3 Relationship among the drying temperature,time and the weight loss of green body

2.4 烧结温度对试样致密度的影响

将成型后的空心氧化锆管生坯烘干后放入高温炉,在不同温度下保温2h烧结成瓷,所得5YSZ陶瓷材料的密度如表1所示。由表1中可知,在1400℃和1450℃下烧结的氧化锆陶瓷样品密度相差不大,且其值均较低。当烧结温度由1450℃升至1550℃时,5YSZ陶瓷密度逐渐增大,在1550℃时达到5.99g/cm3,且样品外观为乳白色;当温度升至1600℃时,陶瓷管的密度反而降至5.89g/cm3,且样品外观轻微泛黄,表明此时已出现过烧现象。因此,烘干后的生坯在1550℃下保温2h较为合适。

表1 5YSZ陶瓷材料的密度Table1 Density of 5YSZ ceramic material

3 结论

(1)以阴离子聚丙烯酰胺作为分散剂,当其含量为0.25‰时,能够制备出高固相低黏度的浆料,其黏度为0.80Pa·s,流动性较好。

(2)浆料的黏度随着固相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当浆料的固相体积分数为54%时,浆料黏度为1.24Pa·s,适合注浆;同时制备的生坯精度大于0.95,满足电化学冶金试验用大尺寸锆管对精度的要求。

(3)成型后坯体在60℃下保温3h烘干较为合适,烘干的坯体表面无起皮现象、无裂纹,在1550℃下烧结后,密度达到5.99g/cm3,致密度较高。

[1]Gilissen R,Erauw J P,Smolders A,et al.Gelcasting,a near net shape technique[J].Materials and Design,2000,21(4):251-257.

[2]Prabhakarn K,Babu N R,Kumar S R,et a1.Freeform gelcasting of porous tubular alumina substrat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2002,85(12):3126-3128.

[3]林振汉,张玲秀.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离子导电的基本原理[J].热处理,2009,24(5):6-10.

[4]张永胜,胡丽天,陈建敏.氧化锆纳米陶瓷素坯成型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5,26(6):5-8.

[5]刘晓光,李斌太,李国军,等.水基凝胶注模法制备稳定氧化锆坯体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3,22(6):68-70.

[6]Vandeperre L J,de Wilde A M,Luyten J.Gelatin gelcasting of ceramic components[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3,135:312-316.

[7]高濂,孙静,刘阳桥.纳米粉体的分散及其表面改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80.

[8]Ungyu P.Dispersant-binder interactions in aqueous silicon nitride suspension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1999,82(4):833-840.

[9]卜景龙,刘开琪,王志发,等.凝胶注模成型制备高温结构陶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4.

[10]景陶,林旭平,张宝清,等.凝胶注模成型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34(Z2):963-968.

猜你喜欢
生坯氧化锆坯体
冷冻油条生坯配方研究
发酵型冷冻油条生坯配方的研究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快堆燃料芯块压制成型技术研究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芯块成型工艺技术改进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氧化锆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氧化锆的表面处理与粘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