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平滑肌瘤超声误诊为子宫浆膜下肌瘤1例

2013-11-08 06:02徐佰成
肿瘤影像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浆膜前壁平滑肌

徐佰成

浙江省安吉县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浙江 湖州 313300

资料

患者女性,45岁。因2个月前妇女病普查B超发现子宫多发肌瘤来我院就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平素月经规则,无痛经;无腹痛、发热及进行性消瘦;大小便正常。体格检查: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及,腹平软,无压痛,两侧腹股沟未扪及淋巴结肿大。妇科检查:阴道畅,宫颈光,子宫后位,增大如孕50+d,质硬,无压痛,活动可。两侧附件未扪及明显包块及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血凝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haem agglutination test,TPH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癌胚抗原125(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CA199、CA153均正常。超声检查显示:肝、胆、脾、双肾、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征象。子宫后位,外形欠规整,增大如孕50+d,宫壁回声欠均匀,内膜厚约0.9 cm。于前壁探及约2.4 cm×2.0 cm低回声团,界尚清,内部回声欠匀,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少许绕边血流;于子宫右侧壁下段探及约7.7 cm×6.7 cm×7.6 cm低回声团块外突,界尚清,内部回声欠匀,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彩点状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为0.50(图1)。两侧卵巢显示未见异常;右侧卵巢与右宫角间探及一约3.7 cm×1.9 cm×4.2 cm无回声区,界尚清,内部透声好;盆腔内可见少量积液。超声提示:子宫肌瘤(较大者为浆膜下肌瘤);右附件囊性包块;盆腔少量积液。手术所见:子宫后位,增大如孕50+d,质硬,表面凹凸不平。右侧输卵管伞端闭锁、积液;左侧输卵管及两侧卵巢未见异常。子宫颈后下方紧贴直肠前壁可扪及约7.0 cm×6.0 cm肿块。考虑到该肿块源于直肠,先行完整切除子宫后进一步暴露肿块,见肿块位于阴道直肠隔,逐步分离后显示肿块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源自直肠中下段前壁肌层,予完整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右侧输卵管慢性炎症伴积液;直肠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部分梗死及出血囊性变(图2)。

图1 直肠前壁平滑肌瘤声像图直肠平滑肌瘤超声误诊为子宫浆膜下肌瘤,CDFI显示其内彩点状血流

图2 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病理表现(HE,×100)肿瘤于镜下显示由梭形细胞构成,呈编织状排列,细胞丰富,伴玻璃样变及出血

讨论

平滑肌肿瘤好发于子宫肌层、消化道、皮肤及皮下。子宫肌瘤又称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部位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容易,误诊率低,经阴道超声诊断一般难度不大。但由于肌瘤生长的部位不同及肌瘤变性,有时会造成诊断困难,从而误诊[1]。本例直肠平滑肌瘤超声误诊为子宫浆膜下肌瘤,与下列因素有关:患者没有明显大便变形变细、血便、排便困难、肛门不适、疼痛等出口梗阻症状;位于直肠前壁的平滑肌瘤体积较大,紧贴子宫下段、宫颈,内部回声类似于子宫肌瘤回声;检查者未详尽观察该团块与子宫、宫旁组织关系,未寻找肌瘤蒂回声及注意彩色血流分布特征,遵循习惯性思维而诊断为子宫浆膜下肌瘤。直肠平滑肌瘤临床少见,需与直肠癌及其他盆腔实质占位相鉴别。有学者认为,胃肠道的平滑肌瘤尽管形态上呈良性,但当肿瘤直径>5 cm 时,往往有潜在恶性的可能[2]。免疫组化结蛋白(desmin)、钙调结合蛋白(caldesmon)和肌动蛋白(actin)弥漫阳性是平滑肌瘤的诊断要点,手术探查可明确直肠平滑肌瘤的具体来源部位,切除肿瘤行免疫组化切片检查是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1]常才.经阴道超声诊断学 [M].2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1: 64.

[2]陈忠年, 沈铭昌, 郭慕依.实用外科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 371.

猜你喜欢
浆膜前壁平滑肌
64排128层螺旋CT对T3和T4a期胃癌浆膜侵犯的判断价值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CT浆膜高强化征鉴别诊断T3期与T4a期胃癌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阴道前壁反桥式修补术2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