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的杜甫研究

2013-11-14 07:09刘文刚
杜甫研究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杨慎杜诗杜甫

刘文刚

作者:刘文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610064。

杨慎(1488——1559),字用修,新都(今四川成都市)人,少师廷和子。正德六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即位,起充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帝怒,后贬云南永昌尉。长期生活在永昌。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杨慎幼警悟,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著有《升庵集》八十一卷,《外集》一百卷,《遗集》二十六卷。杂著多种。《明史》卷一九二有传。杨慎的杜甫的研究成果,见于他的诗话和其他著作中。

杨慎是明代著名的学者,也是重要的杜甫学家,在杜甫学上有很大的建树。闵映璧在《杜少陵诗选》序说:“我朝杨太史用修阅上批骘之,才致所关,但经拈出,偶一寓目,辄欲搔首问天。是少陵之神得诗以传,诗之神复得用修以传。”对杨慎捧得太高,不能令人信服。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人对杨慎的杜诗学的推崇。

杨慎研究杜诗有自己的视角。他特别注重从“言志”的角度来研究杜诗。他认为杜甫是屈原似的伟大诗人,其诗是雅士骚人的诗。他说:“杨诚斋云:‘李太白之诗,列子之御风也。杜少陵之诗,灵均之乘桂舟架玉车也。无待者,神于诗者欤?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欤?宋则东坡似太白,山谷似少陵。’……余谓太白,仙翁侠客之语。少陵诗,雅士骚人之词。比之文,太白则《史记》,少陵则《汉书》也。”杜甫确实是封建社会最具有儒家风范的饱经忧患的诗人,他的作品正是写他的社会经历和思想,具有雅士骚人的韵致。杨慎的说法很有新见。

杨慎特别强调杜诗的抒情性,故强烈反对杜诗为“诗史”之说。他在《诗史误人》中说:“宋人以杜子美能以韵语纪时事,谓之‘诗史’。鄙哉!宋人之见,不足以论诗也。夫六经各有体:《易》以道阴阳,《书》以道政事,《诗》以道性情,《春秋》以道名分。后世之所谓史者,左记言,右记事,古之《尚书》《春秋》也。若《诗》者,其体其旨,与《易》《书》《春秋》判然矣。三百篇皆约情合性,而归之道德也,然未尝有道德字也,未尝有道德性情句也。二南者,修身齐家其旨也。然其言‘琴瑟’ ‘钟鼓’‘荇菜’‘芣苕’‘夭桃’‘秾李’‘雀角’‘鼠牙’,何尝有修身齐家字耶?皆意在言外,使人自悟。至于变风变雅,尤为含蓄。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如刺淫乱,则曰‘雝雝鸣雁,旭日始旦’,不必曰‘慎莫近前丞相嗔’也。悯流民,则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不必曰‘千家今有百家存’也。伤暴敛,则曰‘维南有箕,载翕其舌’,不必曰‘哀家寡妇诛求尽’也。叙饥荒,则曰‘牂羊羵首,三星在罶’,不必曰‘但有牙齿存,可堪皮骨干’也。杜诗之含蓄蕴藉者,盖亦多矣,宋人不能学之。至于直陈时事,类与讪讦,乃其下乘,而宋人拾以为宝,又撰出‘诗史’二字,以误后人。如诗可兼史,则《尚书》《春秋》可以并省。”杨慎反对“诗史”说虽然太偏激,批评杜诗太露也表现出他文艺批评中保守胶固的一面,但他强调杜诗是抒情诗,强调杜诗是像《诗经》一样“约情合性而归之道德”,却是非常正确的。

杨慎认为杜甫在艺术上有绝大的开拓,把诗歌艺术推向了极致。他在《答重庆太守刘嵩阳书》中说:“诗歌至杜陵而畅,然诗之衰飒,实自杜陵始。经学至朱子而明,然经之拘晦,实自朱始。是非杜、朱之罪也。玩瓶中之牡丹,看担上之桃李,效之者之罪也。夫鸾辂生于椎轮,龙舟起于落叶,山则源于覆篑,江则源于滥觞。今也,譬则乞丐沾其剩馥残膏,犹之瞽史诵其坠言衍说,何惑乎!道之日芜,而文之日下也。”所谓“畅”即可随心所欲地表现思想。艺术极为丰富,极为成熟,涉笔成趣,天地广阔。物极必反,最盛的时候也是衰微的开始。说古诗从杜甫开始走下坡路,也是事实。

杨慎很注意对杜甫创作道路和经验的总结。他认为创作需要多读书,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主要的经验之谈。他在《读书万卷》中说“杜子美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子美自言其所得也。读书虽不为作诗设,然胸中有万卷,则笔下自无一点尘矣。今日士夫,争学杜诗,不知读书果曾破万卷乎?如其未也,不过拾《离骚》之香草,丐杜陵之残膏而已。又尝记宋宣政间,文人称翟汝文、叶梦得、汪藻、孙觌四人。孙尝自评曰:‘吾之视浮溪,浮溪之视石林,各少十年书,石林视翟忠惠亦然。’识者以为确论。今之学文者,果有十年书乎?不过抄《玉篇》之难字,效红勒之轧辞而已。乃反峻其门墙,高自标榜,必欲晚古人而薄前辈,何异‘蚍蜉撼大树’乎?”深刻阐发了杜甫重视读书对创作有重要作用的思想。

杨慎认为杜甫诗的艺术,是在学习《文选》艺术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发展,而形成自己艺术风格的。《学选诗》中提到:“李太白始终学《选》诗,杜子美亦多是效《选》诗,后渐放手;初年甚精细,晚年横逸不可当。”《刘须溪》中说:“须溪徒知尊李杜,而不知《选》诗又李杜之所自出。”“谢宣远诗:‘离会须相杂。’杜子美‘忽漫相逢是别筵’之句,实祖之。颜延年诗‘春风壮风涛’,杜子美‘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之句,实衍之。故子美谕儿诗曰‘熟精《文选》理’。《文选》所选的作品,是齐梁以前作品的精华。杜甫正是在继承前代文学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而成为伟大诗人的。杨慎总结了杜甫继承和发展的创作思想,总结了杜甫所走的创作道路,是很有见地的,完全符合实际的。

杨慎一般是将杜甫和李白并称的,把李杜看作诗坛并峙的双雄。但由于文艺理念、审美情趣、艺术好尚等因素,也表现出抑杜尊李的倾向。杨慎在《巫峡江陵》中说:“盛弘之《荆州记》巫峡江水之迅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杜子美诗云:‘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征。’李太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虽同用盛弘之语,而优劣自别。今人谓李杜不可优劣论,此语愦愦。白帝至江陵,春水盛时,行舟朝发夕至,云飞鸟逝,不是过也。太白述之为韵语,惊风雨而泣鬼神矣。”单就这里所举的李白和杜甫的诗而言,李白确实胜过杜甫,杨慎的话不无道理。但从宏观来说,李白和杜甫的诗各有所长,各有成就,总体旗鼓相当,难以轩轾。杨慎有意标新立异,强分优劣,以偏概全,无意中落到了“谤伤”杜甫的境地。杨慎对杜甫诗有时有激烈的批评。仇兆鳌说:“杨用修则抑扬参半,亦非深知少陵者。”公允地说,杨慎对杜甫是非常尊崇的,推杜甫为最伟大的诗人。但对杜甫的有些评论失之片面与偏颇,影响了他在杜诗学上的成就。

杨慎是明代最博学的学者之一,他对杜诗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尤其在文献学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著。

杨慎对杜诗有关内容进行了考证。考证杜诗中的“罗些城”即南诏乐些城,明代作“摩些”。他说:“《唐书》:骠国之地‘南尽冥海(即今滇海),北通南诏罗些城,东北距阳苴咩城六千八百里。’乐些,即杜诗所谓‘和亲罗些城’是也。今作‘摩些’。其字虽异,地一也,音一也。”认为杜诗的《赠花卿》为赠当时蜀中猛将花敬定,讽刺他僭用天子礼乐。他说:“‘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花卿名敬定,丹棱人,蜀之猛将也。恃功骄恣,杜公此诗讥其僭用天子礼乐也。而含蓄不露,有风人言之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之旨。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唐世乐府,多取当时名人之诗唱之,而音调名题各异。杜公此诗在乐府为《入破第二叠》。……杜子美七言绝近百,锦城妓女独唱其《赠花卿》一首,盖花卿在蜀颇僭,子美作此讽之。当时妓女独以此入歌,亦有见哉。”(《杜子美赠花卿》另《绝句衍义·杜子美赠花卿》与此条内容大致相同)杨慎此说对后世影响很大,很多注本皆引此说为《赠花卿》之解。杨慎以花敬定为花卿,可备一说。而详诗意,花卿应是歌妓。杨慎之说不能作为定论。

杨慎对杜诗也作了一些很好的校勘。他的校刊往往结合其他版本,结合诗的内容进行考证,方下断语,故非常精确。例如:

《社南社北》中校“舍”应作“社”:“韦述《开元谱》云: ‘倡优之人,取媚酒食,居于社南者,呼之为社南氏。居于社北者,呼之为社北氏。’杜子美诗‘社南社北皆春水’正用此事。后人不知,乃改 ‘社’作 ‘舍’。”

《裋褐》中校“短褐”应作“裋褐”:“杜少陵《冬日怀李白》诗:‘裋褐风霜入。’惟宋元本仍作‘裋’,今本皆作‘短褐’。裋音竖。二字见《列子》。”

《天窥象纬逼》中校“天闚”不作“天阅”:“杜工部《龙门奉先寺》诗‘天窥象纬逼’,或作‘天阅’,殊为牵强。张表臣《诗话》‘据旧本作‘天窥’,引《史记》作‘以管窥天’之语,其见卓矣。余又按《文选》潘岳《秋兴赋》‘窥天文之秘奥’注引陆贾《新语》‘楚王作干溪之台窥天文’。杜子美,精熟《文选》者也,其用‘天窥’字,正本此。况‘天文’即‘象纬’也,不但用其字,亦用其义矣。子美复生,必以余为知言。‘天窥’,窥天也。‘云卧’,卧云也,此倒字法也,言窥天则星河垂地,卧云则空翠湿衣,见山中之殊于人境也。”

《秃节》中校“握节”应为“秃节”:“晁以道家有宋子京手书杜少陵诗一卷,‘握节汉臣归’乃是‘秃节’。‘新炊间黄粱’乃是‘闻黄粱’。以道跋云:‘前辈见书自多,不似晚生,但以印本为正也。’慎按《后汉书·张衡传》:‘苏武以秃节效贞。’杜公正用此语。后人不知,改‘秃’为‘握’。晁以道徒知宋子京之旧本,亦不知‘秃节’之字所出也,况今之浅学乎?”

《东山李白》中校“山东”应为“东山”:“杜子美诗‘近来海内无长句,汝与东山李白好。’流俗本妄改作‘山东李白’。按乐史序《李白集》云:‘白客游天下,以声妓自随,效谢安石风流,自号东山,时人遂以东山李白称之。’子美诗句正因其自号而称之耳。流俗不知而妄改。近世作《大明一统志》遂以李白入山东人物类,而引杜诗为证,近于郢书燕说矣。噫,寡陋一至此哉!”这些校勘,虽不一定作为杜诗文字定本的依据,但可作为重要的校勘异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杨慎对于杜诗的注释有很多创获。

《数回细写愁仍颇》中释“写”:“杜诗‘数回细写愁仍破。’写,洗野切。《礼记》‘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注:‘谓传之器中。’《史记》始皇三十五年,‘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三十六年,‘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左传》注:‘写器令空。’《东观汉记》:‘封车载货,写之权门。’晋郗夫人语二弟云:‘倾筐倒写。’又,四夜切。《石鼓文》: ‘宫车其写。’义与‘卸’通。舍车解马曰写,舟车出载亦曰写。”

《止观之义》中释《止观经》(止、观):“杜诗‘白首重闻《止观经》。’佛经云: ‘止能舍乐,观能离苦。’又云:‘止能修心,能断贪爱。观能修慧,能断无明’ ‘止’如‘定而后能静’,‘观’则 ‘虑而后能得’也。”

《绿沉》中释“绿沉”:“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诗:‘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竹坡周少隐《诗话》云:‘甲抛于雨,为金所锁。铁卧于苔,为绿所沉。有‘将军不好武’之意。’此瞽者之言也。薛氏《补遗》:‘绿沉,精铁也。’引《随书》文帝赐张奫绿沉之甲。赵德麟《侯鲭录》谓绿沉为竹。引陆龟蒙诗‘一架三百竿,绿沉森杳冥。’虽少有据,然亦非也。予考绿沉,乃画工设色之石。《邺中记》云:‘石虎造象牙桃枝扇,或绿沉色,或木兰色,或紫绀色,或郁金色。’王羲之《笔经》云:‘有人以绿沉漆竹管见遗。’《南史》梁武帝西园食绿沉瓜。是绿沉即西瓜皮色也。梁简文诗:‘吴戈不服箭,冀马绿沉弓。’虞世南诗:‘绿沉明月弦。’刘邵(一作劭)《赵都赋》:‘弩有黄间、绿沉。’若如薛与赵之说,铁与竹,岂可为弓弦耶?杨巨源诗:‘吟诗白羽扇,校猎绿沉枪。’与杜少陵之句同,皆谓以绿沉色漆饰枪柄。”驳斥前人的种种谬说,解释是精当的。

《舞马登床》中释舞马:“杜诗‘斗鸡初赐锦,舞马使登床。’马舞,古有之。《山海经》述海外大药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之马。杜氏《通典》:‘凤花厩有蹀马,俯仰腾跃皆合节,奏明皇,尝令教舞马百驷。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抃转如飞。或命壮士举榻,马舞其上。”观此说,则杜诗‘登床’之语,盖纪实也。”

《口脂面药》释“口脂”:“杜子美《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李峤文集有《谢赐口脂表》云:青牛帐里,未辍炉香;朱鸟窗前,新调铅粉。揉之以辛夷甲煎,然之以桂火兰苏。’刘禹锡有《代谢赐表》云:‘宣奉圣旨,赐臣腊日口脂面脂,紫雪红雪。雕奁既开,珍药斯见。膏凝雪莹,合液腾芳。’令狐楚《谢腊日赐口脂红雪表》云: ‘雪散凝红紫之名,香膏蕴兰麝之气。合自金鼎,贮于雕奁。’其子令狐绹《谢紫雪表》云:‘灵膏有琼液之名,仙散拟雪花之状。职当喉舌,匪效鲁庙之三缄;任在燮调,请献谢庄之六出。’此可补杜注之遗。”以唐代史料注杜,准确详明。

释“左担”:“杜子美《愁坐》诗曰:‘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十月山寒重,孤城水气昏。葭明氐种回,左担犬羊存。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葭明、左担皆地名也。葭明人知之,左担人罕知也。注者不知,或径作‘武担’,又改作‘立担’,皆可笑。按《太平御览》引李充《蜀记》云:‘蜀山自绵谷、葭明,道径险窄,北来担负者,不容易肩,谓之左担道。’又李公胤《益州记》云:阴平县有左肩道,其路至险,自北来者,担在左肩,不得度右肩。’常璩《南中志》云:‘自僰道至朱提,有水、步道。水道,有黑水及羊宫水,至险难行。步道,度三津,亦艰阻。故行人为语曰“‘楢溪赤木,盘蛇七曲。盘羊乌栊,气与天通。庲降贾子,左担七里。’又有牛叩头坂、马抟颊坂,其险如此。’据此三书,左担道有三:绵谷,一也。阴平,二也。朱提,三也。义则一也。朱提,今之乌撒,云贵往来之西路也。”释“步檐”:“杜子美诗‘步檐倚杖看牛斗。’檐,古簷字。《楚辞·大招》:‘曲屋步櫩’注:‘曲屋,周阎也。步櫩,长砌也。’司马相如赋:‘步櫩周流,长途中宿。’櫩亦古檐字耶。又梁陆倕《钟山寺》诗:‘步檐时中宿,飞阶或上征。’沈氏满愿诗:‘步檐随新月,挑灯惜落花。’杜公盖袭用其字。后人不知,妄改作‘步蟾’。且前联有‘新月’字,而结句又云步蟾,复矣。况‘步蟾’乃举子坊牌字,杜公诗宁有此恶字耶?甚矣,士俗不可医也。”

释“天棘”:“杜诗: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郑樵云: ‘天棘,柳也。’此无所据,杜撰欺人耳。且柳可言丝,只在初春。若茶瓜留客之日,江莲白羽之辰,必是深夏,柳已老叶浓阴,不可言丝矣。若夫蔓云者,可言兔丝玉瓜,不可言柳,此俗易知,天棘非柳明矣。按《本草索隐》云: ‘天门冬,在东岳名淫羊藿,在南岳名百部,在西岳名管松,在北岳名颠棘。’‘颠’与‘天’声相近而互名也。此解近之。’像这些解释都非常正确,引证材料丰富,论证清晰有力。更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或补救了前人注释的不足,甚为有益。

注释:

①闵映璧撰《杜少陵诗选》。

②㉔杨慎撰《丹铅总录》卷一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③㉕杨慎撰《丹铅总录》卷二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④杨慎撰《升庵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渊阁本。

⑤《丹铅总录》卷一九。

⑥⑦⑨王仲镛撰《杨升庵诗话笺证》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⑧⑫王仲镛撰《杨升庵诗话笺证》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⑩仇兆鳌撰《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⑪王仲镛撰《杨升庵诗话笺证·升庵诗话补遗》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⑬杨慎撰《升庵集》卷六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渊阁本。

⑭㉑杨慎撰《升庵集》卷五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渊阁本。

⑮⑯⑲⑳杨慎 撰《升庵集》卷五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渊阁本。

⑰⑱杨慎撰《升庵集》卷一 O,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渊阁本。

㉒杨慎撰《升庵集》卷六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渊阁本。

㉓王仲镛撰《杨升庵诗话笺证·升庵诗话补遗》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猜你喜欢
杨慎杜诗杜甫
登高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杨慎“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悲喜人生(下)
一方素帕寄相思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宋代杜诗旧注整理与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诗注辑录为例
贫困无田杜太守
绝句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杨慎的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