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儿散加腹部穴位按摩治疗小儿腹泻20例

2013-11-14 08:18丁巧英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湖州313000
江西中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儿科婴幼儿腹部

★ 丁巧英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 湖州313000)

小儿腹泻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为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益儿散加腹部穴位按摩治疗小儿腹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儿科病房2012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修订版)》诊断标准[2]的腹泻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表12 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2 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n 男 女 年龄/月 病程/天 P值20 13 7 12.21 ±6.32 11.02 ±4.87对照组 20 11 9 13.48 ±4.12 14.80 ±7.96观察组>0.05

2 治疗方法

2.1 2组均采取小儿腹泻的常规护理方法[1](1)调整饮食,(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3)控制感染,(4)维持皮肤完整性,(5)严密观察病情,(6)健康教育。

2.2 干预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以下疗法。

2.2.1 内服中药 口服本院自制的中成药益儿散(党参、白术、茯苓、黄连、胡君子、使君子、山楂、鸡内金),温水调服,<1岁患儿每天2次,每次5g;1-2岁患儿每天2次,每次10g。连服10天为一疗程。2.2.2 腹部穴位按摩[3](1)由正规培养的护理人员实施,每天选择在上午沐浴后和2次喂奶之间,每天1次,每次30分钟。(2)先轻柔地按摩患儿头部,然后以掌心或四指顺时针方向摩腹20-30次:分别按肚角穴、神阙穴、中脘穴、丹田穴,1次/天,每个穴位5分钟,疗程1周。

3 治疗结果

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婴幼儿胃肠功能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对较少,胃肠道的抵抗力差,采用常规疗法,病程较长,恢复缓慢,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4-5]。益儿散方缘于我院已故老中医朱子云先生,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山楂、鸡内金等具有健脾益气、消食化积之作用;黄连、胡黄连具有抗菌消炎、清热利湿之功效;使君子具有驱虫杀菌之功效,诸药合用,起到了培土益气养阴的作用,而培土法在腹泻治疗中始终占主导作用[6]。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表的部位与其内脏器官存在着密切的对应关系,通过手法作用特定穴位或部位,来调节机体的特定生理病理状态,可以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驱邪,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穴位按摩的抚触可调节胃肠道功能,改善消化不良,减少腹泻次数,使摄入增加,可促进婴儿体格和智能的发育[7]。

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益儿散具有提高肠道吸收功能的作用,是治疗小儿腹泻的良方,腹部穴位按摩抚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用护理技术,两者合用效果显著,副反应小,实用经济,得到专业人士及家长的认可,值得推广。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9-164.

[2]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 286.

[3]林欣.抚触配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81,88.

[4]万凤国,何敏,丁云芳.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5):419 -420.

[5]魏升云,张淑珍,方鹤松.轮状病毒肠炎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6):409 -411.

[6]钱玉凡,吴永林,黄丹云.益儿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6例[J].陕西中医,1998,19(8):344.

[7]刘君,辜迎春.按摩、抚触及动作训练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1):58 -59.

猜你喜欢
儿科婴幼儿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