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活血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5 例

2013-11-21 08:01郭宪政刘晓峰
中医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浅表性气滞胃镜

郭宪政,刘晓峰

(1.汝州市民生医院,河南 汝州467500; 2.华北电力大学医院,北京102206)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科临床常见疾病,多以胃痛、胃胀、泛酸、嗳气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运用广泛。2010 年5 月—2012 年6 月,笔者采用理气活血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5 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消化内科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9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 例,男25 例,女20 例;年龄平均(41.8 ±14.1)岁;病程平均(5.09 ±1.26)a。对照组45 例,男26 例,女19 例;年龄平均(41.4 ±11.4)岁;病程平均(5.16 ±1.35)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1)纳入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同时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2)胃镜和病理诊断按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标准。3)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诊断标准[3]:Hp 培养阳性或下列一项阳性者,①Hp形态学(涂片或组织学染色);②尿素酶依赖性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尿素呼气试验)。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①抑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 次/d,口服。②保护胃黏膜:硫糖铝混悬液5 mL/次,3 次/d,口服。③抗Hp:克拉霉素缓释片250 mg/次,2 次/d;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2 次/d,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方,处方:厚朴12 g,檀香6 g,丹参30 g,三七12 g,砂仁6 g,川芎15 g,香附15 g,延胡索15 g,党参10 g,白术15 g,茯苓30 g,蒲公英30 g,黄连6 g,乌贼骨30 g,炙甘草12 g。水煎服,1 d 1 剂,早晚2 次分服。

两组均以4 周为1 个疗程,服药1 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胃镜检查、病理检查情况及Hp 阴转情况。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1]标准。痊愈:症状基本消失;电子胃镜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急性炎症消退,慢性炎症改变为轻度。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其余症状(次症)改善2 级以上;电子胃镜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减轻I 度。有效:主症状改善2 级以上,其余症状(次症)改善1 级以上;电子胃镜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 以上,急性炎症减轻I 度。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 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6 结 果

6.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6.2 两组治疗前后胃镜下胃黏膜改变对比

见表2。

6.3 两组治疗后病理改变对比

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镜下胃黏膜改变对比

表3 两组治疗后病理改变对比 例/%

6.4 两组抗Hp 感染疗效对比

见表4。

表4 两组抗Hp 感染疗效对比

7 讨 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呕吐”范畴,气滞血瘀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重要病机之一,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是其主要发病特点。病机形成主要包括2 个方面:①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常是发病的根本原因。中老年后脾胃运化功能减退,加上情志过极、饮食不当、受凉等多种因素伤及脾胃,均能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因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胃主腐熟水谷、食物。脾胃虚弱,导致痰湿、气滞、食积、血瘀等多种致病因素的产生而发病。②气滞血瘀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脾胃虚弱,无力运化水液,常引起机体津液输布、代谢异常,水饮内停,痰湿内蕴。痰湿为有形之邪,产生后常常阻滞气机。脾胃气虚,无力生血行血,又可导致瘀血内生。气滞、血瘀两者又相互影响:气滞必致血行不畅生瘀,瘀血又加重气机阻滞,两者交织搏结,常加重病情,使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因此,治疗本病,应在培补脾胃元气基础上,兼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同治方能奏效。方中厚朴、檀香理气顺气,化食消积;丹参、三七活血化瘀,共为君药。砂仁、香附疏理气机;川芎、延胡索活血止痛;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共为臣药。气滞血瘀日久必蕴内热,佐蒲公英、黄连清热解毒,乌贼骨制酸止痛。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标本兼顾,气血同治,则获良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厚朴对Hp 较为敏感,三七有祛瘀生新的作用,能够显著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而加速炎症的吸收和固有腺体的再生,增强细胞免疫功能[4];茯苓益气健脾药,能够调节胃泌素的分泌及胃蛋白酶的活力。蒲公英有减轻胃黏膜的充血水肿和糜烂作用[5];炙甘草有抑制基础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6]。

本方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以补脾益气、理气化瘀为主要治疗方法,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依据现代药理基础,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结果显示:联合中药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在改善胃镜下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点等胃镜黏膜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或P<0.01);两组在治疗后病理改变及Hp 清除率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理气活血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7.

[2]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J].胃肠病学杂志,2006,11(11):674-684.

[3]张万岱,萧树东,胡伏莲,等.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2):219-220.

[4]冯陆冰,潘西芬,孙泽玲.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8,11(10):l185-1187.

[5]苏冬青.蒲公英的药理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09,20(8):214.

[6]杨敏.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4(9):29.

猜你喜欢
浅表性气滞胃镜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智能分光电子染色内镜联合小探头超声在食管浅表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