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48例临床观察

2013-11-30 05:19黄汇丰任列钰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11期
关键词:胃管灌肠肠梗阻

黄汇丰 任列钰

(浙江省余姚市中医医院,浙江 余姚 315400)

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为肠梗阻的40%~60%,常见原因为腹腔炎症、损伤、出血、腹腔异物等,多见于腹部手术或腹腔炎症以后,其中腹部手术后的粘连目前是肠梗阻的首位病因[1]。笔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口服加灌肠,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4年3月至2011年10月余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8例,临床表现阵发性腹痛,伴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体征有腹部压痛,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亢进,少数可闻及气过水声;血压、脉搏平稳,无中毒、休克症状;腹部立位平片检查可见肠腔扩张和多个液气平面。有腹部手术史,包括胃十二指肠、结直肠、阑尾、胰腺、脾脏、肝胆、子宫及附件等手术史。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35~76岁,平均(53.90±13.40)岁;病程 5 d 至 2 年,平均(1.60±0.70)年。对照组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38~75岁,平均(54.75±10.49)岁;病程 7 d 至 1.5 年,平均(1.50±0.60)年。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西医治疗,即禁食、水,胃肠减压;输液量2500~3000 mL,支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解痉、镇静治疗;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温肥皂水适量保留灌肠。观察组另予自拟方剂解粘通络汤:红藤 30 g,络石藤 30 g,忍冬藤 30 g,丹参 30 g,川芎 10 g,地龙10 g,延胡索 30 g,川楝子 15 g,生白芍 30 g,甘草10 g,小茴香10 g,乌药10 g。每次取汁50 mL,经胃管注入,每日2次。同时予理气通腑方(生大黄10 g,枳壳15 g,厚朴 15 g,芒硝 6 g,桃仁 10 g,莱菔子 30 g,槟榔20 g),保留灌肠,每日 1次,每次 100 mL。

1.3 疗效判定 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大便通畅,胃纳正常,腹部立位平片未见液气平面。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梗阻情况好转,肛门排气排便正常。无效:梗阻无缓解或加重,梗阻虽有所缓解,但很快复发,病情反复,最终进展为梗阻、坏死,中转手术解决。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表2。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因样本含量的因素未作统计学分析。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肛门通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表2 两组肛门通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3 讨 论

腹部手术术后的粘连性肠梗阻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机体的一种纤维增生的炎症反应,目前临床上尚无确切的预防办法。治疗上多选择在保守基础上加以必要时手术,如采取肠排列固定术等[1],亦有文献报道置入肠管后效果良好[2],但至今没有大样本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可避免二次手术后再次粘连风险。

粘连性肠梗阻属于中医学 “腹痛”、“积聚”、“关格”、“结胸”、“肠结”等范畴,以腹痛、腹胀、呕吐、便闭为主要临床表现。手术创伤和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气虚血损、络脉不畅、痰瘀互结,以燥屎与实热内结之阳明腑实证表现为主。急性发作期间以标实为主,表现为实证,以气滞络阻、湿热内蕴明显。自拟方剂解粘通络汤以红藤、络石藤、忍冬藤为君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解毒;佐以丹参、川芎、地龙加强活血通络之效;延胡索配川楝子,生白芍配甘草,以助理气止痛之效,小茴香、乌药温中行气之药与寒凉药物配伍,以防冰寒热伏;理气通腑方由大承气汤化裁而成,加桃仁活血化瘀,莱菔子、槟榔加强理气导滞之效。口服与保留灌肠共奏活血通络、清热祛湿、通腑导滞之效。

本观察表明,在传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自拟方中药胃管置入及灌肠疗效明显提高。但治疗期间亦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如出现下列情况应果断中转手术治疗:(1)腹痛进行性加重,并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2)呕吐频繁,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泄物为血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3)病程早期出现类似休克征象并逐渐加重或经一般抗休克治疗无明显改善,白细胞高于 1.5×109/L,血压有下降趋势;(4)有明显腹膜刺激征或有持续固定的局部压痛和反跳痛。本观察组中1例患者因出现明显腹部体征提示肠梗阻坏死而手术。

[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88-1495.

[2]Ravikumar Ramanathan Valkodai,Rajamani Gurusami,Vijayagiri Duraisami.Postoperativ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The role of intestinal stenting[J].J Indian Assoc Pediatr Surg,2012,17(1):20-22.

猜你喜欢
胃管灌肠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
急性中毒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