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2013-12-01 08:52万生芳张小荣万学中张进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高校教师发病率

万生芳,舒 畅,张小荣,万学中,张进丽

(1.甘肃中医学院,兰州 730000;2.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兰州 730050;3.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兰州 730030)

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慢性病,不同体质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联性。为了解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中医体质规律,笔者开展了以下调查研究工作。

1 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7月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选择参加体检的甘肃省2所普通高等院校(甘肃中医学院和兰州城市学院)的879名教师,其中24~52岁男教师354名,平均年龄(38.66±6.6)岁,24~55岁女教师525人,平均年龄(37.42±7.8)岁。

2 方法

2.1 健康体检

所有调查对象在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体检。

2.2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和纳入标准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高血压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成人不同时间多次测量血压,取其平均值,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纳入标准为原发性高血压1级低危、中危、高危,原发性高血压2级低危、中危、高危患者,年龄为25岁以上,性别、婚姻状况不限。

2.3 原发性高血压排除标准

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虽符合诊断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同时患有其他病或合并症者;不合作者;不愿意接受研究措施或因患有精神病未能合作者。

2.4 中医体质辨识

参加调查人员自愿填写中医体质辨识表,由治未病中心专家结合中医四诊资料并参照文献[1],对调查对象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别辨为9种体质即平和质、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瘀血质、特禀质中的某一种。

2.5 数据统计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百分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存在差异,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所高校教师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情况

表1 男女性不同年龄段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情况对比表(n,%)

表1显示,两所高校共检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8人,占调查人群7.74%。女教师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为4.95%,男教师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为11.86%,说明不同年龄段男、女教师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有所不同。同时,男性41~45岁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最高,女性和总人群均为51~55岁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最高。

表2显示,调查人群中低体质量人群中没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正常体质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在3%左右,体质量超重者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在19%左右,而肥胖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则上升至26%左右,男、女、总人群中体质量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比例均显著高于低体质量和正常体质量人群。

3.2 不同体质量指数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情况

表2显示,收集体检数据中身高、体质量资料,并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指数 BMI=体质量(KG)/身高(m2)。根据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推荐的标准:体质量指数 <18.5为体质量偏低,18.5≤体质量指数 <24为体质量正常,24≤体质量指数 <28为超重,体质量指数≥28为肥胖。

3.3 中医体质辨识情况

表3显示,对所有参与调查人员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进行了辨识。

表2 高校教师不同体质量指数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情况表(n,%)

表3 调查总人群与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体质状况对比表(n,%)

表3显示,女性教师阳虚体质比例显著高于总人群;男性教师气郁体质和阳虚体质比例低于总人群,而痰湿体质比例显著高于总人群;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平和体质(11.76%)显著低于总人群;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居于前4位的偏颇体质分别是:痰湿质(32.35%)、阴虚质(14.71%)、气郁质(13.24%)、气虚质(11.76%),痰湿体质比例显著高于总人群,阳虚体质比例低于总人群。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人的体质是由先天禀赋与后天因素共同形成,体质往往决定个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在于其体质基础,因此体质因素关系到人体是否发病、发病倾向和既病之后疾病的发展、变化、转归[3]。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长期高血压会严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并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分类,可以更有效地指导中医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防治,根据人群体质规律给予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防止血压随年龄增大而升高,扼制高血压病患病率逐年增高的趋势,甚至全面降低人群整体高血压水平,以最小的代价减少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猝死率。

课题组前期工作表明[4],高校教师尤其是男性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从本次调查结果看,高校教师总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为7.74%,女性教师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为4.95%,而男性教师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则超过10%。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男性教师生活习惯及工作强度有关。如男性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平时应酬较多、有吸烟、饮酒的嗜好,生活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食入过多高脂、高能量食物以及缺乏运动等。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男、女性及总人群的年龄均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性,男性41~45岁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最高,女性和调查总人群均为51~55岁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最高。同时,体质量超重和肥胖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和低体质量人群;高校教师总人群中平和体质占31.51%,高血压人群平和体质占11.76%,显著低于总人群,该人群体质类型以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气虚质为主。本调查结果与文献资料[5,6]报道结果有比较一致的地方,只是平和体质比例和阳虚体质与其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调查人群比较单一的缘故,在以后的工作中,笔者会对此状况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高校教师存在科研任务重、教学工作量大、晋升职称压力、学历提升压力大、生活无规律、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众多社会因素等问题,导致高校教师群体中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要想从根本上降低高校教师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就要对这一特殊人群体质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中医体质入手,通过中医治未病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养生保健,从生活方式、情志调适、饮食习惯等多方面进行干预调节,降低发生高血压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从而自源头上降低高校教师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率。

[1]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4-5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

[3]王琦.9种基本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4]万生芳,张小荣.甘肃2所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1,24(9):40-42.

[5]乔寒子,邢厚恂,许红,等.连云港地区123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调查[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2):1378-1380.

[6]刘娟.332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调查分析[J].中医研究,2011,24(11):51-52.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高校教师发病率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