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诱因及其防范措施述评

2013-12-06 23:54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体育教师运动

王 岩

(三峡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1 前言

近年来,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频频发生不仅成为困扰我国体育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顽症,也给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刘长江、严春辉的调查结果显示安全问题是影响阳光运动开展的一个瓶颈[1]。毛振明、赖天德也提出:“当前,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了影响正常教学与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2]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也让体育管理者和工作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并因此造成了消极的防范心理,产生了过度保护的现象。有些学校为回避风险,盲目采取一些消极的措施来防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比如禁止学生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取消有难度、有危险的体育项目等。学校这种“自我保护”的短视行为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并严重阻碍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对发生在体育课上的伤害事故的处理越来越困难,部分家长到学校吵闹甚至诉讼至法院,给学校及体育教师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压力,并由此产生了“因噎废食”的消极防范现象,这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无疑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研究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归纳其诱发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决策和立法提供参考。鉴于研究的需要,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定义为学生在校参加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或体育比赛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愿的迫使个人或集体的体育活动暂时停止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2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诱因

美国学者John W.Powell和Kim D.Barber-Foss(1999)[3]认为运动伤害的成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在同一时间相遇而交互作用的结果。我国有些学者运用风险理论来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源(即事故的致因)。王苗、石岩(2006;Gomez E,1996)[4,26]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在借鉴“人 -机-环境事故系统(MMES)”的基础上,从体育活动安全系统及体育活动安全防范体系对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进行了研究,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归纳教师、学生、运动环境和学校管理四个方面。

2.1 教师行为失范

教师行为失范指由于体育教师的不当教学行为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如教师教法和教学手段不正确、教育方式不当、不了解安全防卫知识和伤害急救措施(石岩,王苗,2006)[4];课堂管理不力(张厚福,张新生,李福田,2001;陈博,2001;熊明亮,2006)[5,6,7];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教师业务水平不高,违反教学规律(熊明亮,2006;黄懿,雷涛,2006)[7,8]。此外,体育教师的不当行为还有:体育教师体罚学生、安全保护措施不够、教学组织不严密、教学内容超出教学大纲,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对技术动作讲解示范不够(高进,石岩,2008;古维秋,2007)[9,10]。另外,以下三个因素也是造成伤害的原因:教师擅离岗位或在岗位上未履行职责,使学生失控;体育教师未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疏于检查场地器材或场地器材使用不当(古维秋,2007;黄懿,雷涛,2005)[8,10]。另外体育教师侥幸心理和思想麻痹也是产生伤害的原因(石岩,王苗,2006)[4]。

以上研究者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体育教师的不当行为可能产生的诱因,为有针对性的控制师源性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实证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2.2 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薄弱所导致的伤害属生源性事故。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没有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与动作要领;在没有保护帮助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力所不能及的高危险动作;学生的纪律松散,擅自进行与课程无关的活动;第三者同学的过错或过失;缺乏自我保护和调节能力,缺乏预防运动损伤方面的常识;学生精神状态不好(高进,石岩,2008)[9];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准备活动不足(倪宏竹,2007;陈雅玲,2004;熊明亮,2005)[11,12,7];身体疲劳或带病练习,如自身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而不告知教师(陈雅玲,2004;施红,李恩,2009;王冬菊,2009)[12,13,14];服装致伤(陈雅玲,2004)[12];注意力不集中(施红,李恩,2009) ;违反规则、负荷过大(王冬菊,2009)[14]。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是生源性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至关重要。因此,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运动行为,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2.3 运动时间与空间的安全隐患

运动时空的安全隐患主要指的是体育场馆设施和运动环境两方面。体育场馆设施因素主要体现在设计、安装和使用三个方面(石岩,王苗,2006)[4]。具体体现在体育场馆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和安全标准或有明显的不安全因素;体育场馆设施的安全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体育器材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年久失修或没有及时更换;体育器材安装不牢固,放置不合理;体育场地不平整(倪宏竹,2007;黄懿,雷涛,2006;古维秋,2007)[11,8,10]。

运动环境因素表现在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活动场地两方面(石岩,王苗,2006)[4]。高温、热浪、暴风雨、雷电、冰雹和地震等灾害引发的安全问题(古维秋,2007)[10]。另外如游泳池水污染或池水不清晰导致溺水事件,体育馆空气通风不好引起学生休克等 (杨亚琴,邱菀华,2005,Powell J W,2000)[15,27]。

安全的运动环境是保障学生运动安全的物质条件,也是遏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的重要方面。学校在修建场地、购买运动器械时首先应考虑其质量和安全性能,其次应考虑到场地器材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此外,要建立完善的场地器材维修制度,定期维修场地器材,尽可能的清除潜在的危险因素。

2.4 学校安全运动管理职能的疏忽

因学校管理不力而造成伤害发生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体育工作的安检和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张厚福,张新生,李福田,2001)[5];卫生保健制度不健全,没有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或是检查不彻底(张厚福等2001;倪宏竹,2007;黄懿,雷涛,2005;旻露,魏勇,2008)[5,11,8,16];体育活动中的管理疏忽,没有严格遵守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规则;对师生安全教育和指导缺乏或安全训练不到位,导致学校师生对安全知识的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化(石岩,王苗,2006;旻露,魏勇,2008)[5,16]。这种现象在英国也存在,英国的研究者批评某些政策过于重视事故的处理及急救而轻视安全管理(Carole Raymond,1999;Bijur P,1988)[17,28]。

上述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诱因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为因素是诱发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首要原因,其次为运动环境,而管理因素是保障安全的一个重要纽带,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遏制关键在于管理。因此,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的宣传和场地器械的管理对于保障体育课堂内外的安全至关重要。

3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

3.1 摆正心态,勿因噎废食

毛振明、郭建(2009)[18]在《体育教学改革门诊》中提出:“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但安全不是靠不活动、害怕和躲避得来的,安全是靠爱心、责任心和缜密的安全工作得来的。现在的消极安全,孕育着未来的巨大危险,现在敢于面对危险,克服它,战胜它,能为未来的长久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又指出“体育教师规避伤害事故责任的最好方法,就是细心地把安全工作做好,而做好安全工作要靠制度的建立和程序化的工作。”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保证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首先,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其次,安全来自于教师高超的保护技能;再次,安全来自于教师规范的工作程序;最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要领。

英国学者 Carole Raymond(1999)[17]在“Safey acroos the Curriculum”一书中也论述到:我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学校体育因其固有的实践性特点,其挑战性和潜在的危险性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必须明确这是一门有危险性的学科。但是,学校体育自身的价值是毫无疑问的,并且不能仅仅因其危险性而避免参加体育运动。然而,在某项活动的危险性可接受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保证以安全的方式开展体育运动。关心学校体育安全方面的问题并不意味着要限制学校体育的实践性和挑战性,而是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以控制和减小危险。

3.2 积极防范,控制风险源

我国关于学校体育风险的研究理论认为,可以通过风险告知、风险控制和风险应急等积极的方式来防范风险。风险告知指学校或体育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向学生及家长告知学校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风险(Chandy T.A.,1985;刘洪,石岩,2009)[19,29],并认为风险告知能促进学生对风险的理解,是减少和规避体育活动伤害事故首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国外常见的风险告知形式是书面协议(石岩,2008)[20]。风险控制指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和降低所发生损失的严重程度(杨亚琴,邱菀华,2005)[15]。可以从学校管理、体育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降低学校体育的风险:

第一,学校管理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包括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在体育活动时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将伤害事故尽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古维秋,2007;高进,石岩,2008;杨亚琴,邱菀华,2005)[10,9,15];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古维秋,2007;蔡春霞,2006)[10,21],加强体育教师道德教育,提高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能力(王冬菊,2009;古维秋,2007;蔡春霞,2006)[14,10,21];加强场地器材的管理,保障体育器材硬件质量,对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器材有安全操作指南和安全日志(古维秋,2007;高进,石岩,2008)[10,9];加强学生的管理和体制监督,提高每年进行体检的工作质量(古维秋,2007;高进,石岩,2008)[10,9];对学校相关部门、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等(杨亚琴,邱菀华,2005)[15]。其他研究者提到的安全防范措施还包括学校要强化体育课课堂常规,建立健康问题学生档案,做好运动损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第二,教师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运动的卫生监督,对有病的学生要阻止其参加不适宜的锻炼(韩智祥,孙霞,2000)[25];注意检查体育器械和运动场地是否合格,养成检查体育器材的习惯(韩智祥,孙霞,2000;高进,石岩,2008)[22,9];教学内容适度,不超出大纲的规定(高进,石岩,2008)[9],合理安排教学、训练、比赛的运动负荷(陈雅玲,2004;王冬菊,2009)[12,14];教师动作示范正确(高进,石岩,2008)[9];体育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王苗,石岩,2006;高进,石岩,2008;赵清秀,2004)[4,9,22];在学生进行练习时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高进,石岩,2008)[9]。

第三,学生自身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树立安全意识,注意运动着装,运动时要着大小合适的运动服,不佩戴手表、大把钥匙等危险饰品(高进,石岩,2008)[9];加强身体全面锻炼,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陈雅玲,2004)[12];加强运动前的准备活动(韩智祥,孙霞,2000;陈雅玲,2004;王冬菊,2009)[25,12,14];对抗性激烈的运动项目,应穿戴好护具,做好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施红,李恩,2009;高进,石岩,2008)[13,9]。

风险应急是指针对学校体育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可以事先制定出风险应急方案(杨亚琴,邱菀华,2005)[15]。

除了以上防范措施外,学者们还提到了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两种风险防范措施。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风险事件的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王苗,石岩,2006)[4]。当潜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严重,又无其他策略来减轻,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的做法(杨亚琴,邱菀华,2005)[15]。尽管风险回避最彻底的回避了体育活动的伤害风险,但同时也失去了体育活动的权利和获胜的机会(高进,石岩,2008)[9],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会存在更大的危险,因为在体育活动中,往往因为害怕伤害事故发生,而减少练习或干脆取消某些项目,结果学生因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与足够的锻炼机会,使活动中因错误或生疏而产生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张超慧,张俊,2004)[23]。风险转移的方法是借助保险,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保险公司,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王苗,石岩,2006;杨亚琴,邱菀华,2005)[4,15]。

3.3 加强运动安全管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通过归纳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倾向于通过风险降低这种积极的方式来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并强调了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加强安全教育也是英国、日本等国家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重要措施。

英国学校体育指导委员会指出:“尽管在英国的法律中规定,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可能是因为某些非可见因素,但是体育教师有法律义务证明其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已成功的排除了可见因素造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且除了保证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外,英国国家学校体育课程计划建议学生接受安全教育。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判断自身和他人在运动中的困难和危险,并且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包括:学生要学会进行适当的练习,正确使用各种体育设备,安全的放置体育设备以及对待不同行为规范、规则及准备活动的态度。并使学生理解遵守这些行为规范的目的。这一切都仰仗于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以及理解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能力才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经验。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保证教学安全,还要进行安全教育(Carole Raymond,1999)[17]。

在日本,体育活动中的安全包含在生活安全中,体育保健课是日本实施安全教育的中心课程。初中体育保健课主要以“伤害的防范”为重点,其内容包括如何防范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等引起的伤害以及应急方法(如绷带包扎法、止血法、人工呼吸法)。日本根据《学校保健法》制定《安全教育年度计划》,计划中结合季节变化和学校各项活动,具体规定每个月的学习指导重点(Turbeville,S.D.2003;张克勤,2009)[24,30]。关于运动事故的防止对策包括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中事故的防止对策。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事故防止对策又包括体育俱乐部活动中事故的防止对策、体育赛事活动中事故的防止对策以及自由活动时事故的防止对策,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确立事故防止系统的必要性。事故的处理办法包括校内事故的处理和校外事故的处理办法两方面。日本学校事故的补偿制度有两条途径分别是按照日本学校安全会的事故处理方法和借助保险。

4 结语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研究的归纳与分析,可以梳理出体育教师行为失范、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不足、运动时空的安全隐患以及学校体育安全管理职能的疏忽是诱发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四类重要原因。其相应的防范措施则包括摆正心态、积极预防切勿无因噎废食、并通过积极的风险降低以及风险转移等方式来减轻学校和教师所承担的压力。在风险降低中安全教育被认为是最积极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呼吁学校及体育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安全运动教育的实施,以便提高教师的安全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另外,要加强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维修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二级事故应对机制,一旦发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时就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救治,以使得事故的后果降到最低。此外,还要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的社会宣传工作,增强社会大众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诱因及预防措施的了解,使社会大众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形成一个客观、公正的认知,从而减轻社会舆论对学校及体育教师所造成的巨大压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成果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以及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并从理论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措施,但是实证研究却很匮乏。这就要求在后续研究中不仅要重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预防的理论研究,还要加强实证性的研究工作,为制定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更加详实、准确的实证依据。

[1]刘长江,严春辉,孙荣辉.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83-85.

[2]毛振明,赖天德.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和安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6(6):26-28.

[3]John W.Powell,PhD,ATC and Kim D.Barber- Foss,MS,ATC.Injury Patterns in Selected High School Sports:A Review of the 1995 - 1997 Seasons.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1999;34(3):27 -284.

[4]王苗,石岩.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防范理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27(5):35 -45.

[5]张厚福,张新生,李福田,等.学校体育中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29.

[6]肖国良.试析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责任界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1):93 -94.

[7]熊明亮.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归因分析及处理策略探析[J].天津教科院学报,2006,1:86 -87.

[8]黄懿,雷涛.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归结及对策的初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14(11):45.

[9]高进,石岩.学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致因来源与防范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12):55.

[10]古维秋.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2):102 -104.

[11]倪宏竹.浅析学校体育伤害原因及责任归属[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0):82.

[12]陈雅玲.中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3(3):25 -26.

[13]施红,李恩.厦门市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状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4):1120 -1121.

[14]王冬菊.对郑州部分学校中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7):108-110.

[15]杨亚琴,邱菀华.学校体育教育组织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5):85 -87.

[16]旻露,魏勇.简论学校体育事故的风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5):35 -35.

[17]Carole Raymond.Safety across the curriculum.London:Falmer Press;1999:95-97.

[18]毛振明,郭健.体育教学改革门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44-47.

[19]刘洪,石岩.学校体育活动风险告知理论与方法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4):92 -95.

[20]石岩.中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体育与科学,2008,29(5):83.

[21]蔡春霞.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策略[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3):56 -57.

[22]赵清秀.健康教育对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71.

[23]张超慧,张俊.学校体育风险利益透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503 -504.

[24]张克勤.守护生命:日本中小学中的安全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5:34 -35.

[25]韩智祥,孙霞.中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防治[J].中国校医,2000(1):38-39.

[26]Gomez E,Delee J C,Farney W C.Incidence of injury in Taxas girl's high school basketball[J].The Amerv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1996,24(5):684 -687.

[27]Powell J W,Barber-foss K D.Sex-related injury patterns among selected high school sports.The Amerve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0,28(3):385 -391.

[28]Bijur P,Golding J,Haslum M,et al.Behavioral Medictors of injury in school- age children[J].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1988,142(12):1307.

[29]Chandy T A,Grana W A.Secondary school athletic injury in boys and girls:a three - year comparison[J].Journal of Pediatric Orthopaedics,1985,5(5):629.

[30]Turbeville S D,Cowan L D,Owen W L,et al.Pisk facters for injury in high school football players[J].The Amerv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3,31(6):974 -980.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体育教师运动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不正经运动范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中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特征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