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人员职业惰性成因与对策

2013-12-15 06:46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惰性行政职业

马 团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高校行政人员主要是指在高校专职从事行政事务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党务工作的职员,高校行政人员是学校正常运转的润滑剂,服务全体师生,是学校全局精神的引导师,是学校办学方向的领路人。行政人员的工作能力、态度、效率直接体现高校的办学质量,关系着高校的声誉。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期望值的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强度不断提高。另外,高校行政人员还需要应对平时的竞聘、考核、科研等工作,常常会表现出冲动焦躁、缺少耐性、情绪化、困乏等职业惰性。目前,这种情况已然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瓶颈,有必要对此进行广泛的讨论。

一、高校行政人员职业惰性的现状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高等学校行政人员背负沉重的压力,行政人员职业惰性已然是一种常态,长时间处于这种情况可能造成个体情绪、行为的损害。职业惰性可能是因为身体疲惫而起,但更多的是由心理疲惫所引起的。在充斥着激烈竞争和背负着巨大压力的大环境下,高校行政人员职业惰性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直接制约高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成为高校行政领域亟待破解的难题。

通过对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华天涉外学院等多家高等院校500名行政人员的匿名调查,发现有336名受访者存在职业惰性,占比为67.2%,其中有86名受访者正准备通过各种途径离开或者调换高校行政岗位,占比为17.2%,有152名受访者曾经有过离开或者调换行政岗位的想法,占比为30.4%,仅有54名受访者表示对目前的行政岗位比较满意,占比仅为11%,调查情况见图1。

图1 厦门地区高校行政人员职业惰性调查

二、高校行政人员职业惰性的成因

高校行政人员职业惰性成因是一个复杂并相互影响的庞大系统,是多种因素长时间作用所引起的一种身心疲劳,其中有个人因素,也有制度因素和社会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若干矛盾:

1.个人业务能力提高与上升空间相对较小之间的矛盾

高校行政人员的上升空间较小,主要体现在职称评定困难和级别升迁困难两个方面。从职务升迁角度,只有与学生工作息息相关的中层行政领导才有可能从单纯的行政办公人员中选拔,一些主要的职能部门(如教务、系主任等)负责人则主要从教学科研部门老师中选拔。另外,高校行政人员知识文化层次相对一线教师明显偏低,缺乏一定的科研能力,所以就出现了部分高校行政人员提高学历、继续深造趋势。考虑到行政人员的工作性质,高校并不允许也不赞成行政人员一边工作一边进修,所以行政人员只能待在认可度较低的行政岗位上,缺失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

2.日益扩大的招生规模与数量相对缺乏的行政人员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欣欣向荣,高等教育的平民化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国家也逐渐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在高校中,教学口与行政口是学校的两大组成部分,二者都不可或缺。伴随着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一线教学人员增长速度加快,但是行政人员数量增加却相对缓慢,在校学生与行政人员不成比例,在某种程度上威胁着高校的成长和壮大。

3.日益加大的工作压力与相对偏低的工资薪酬之间的矛盾

高校一线教学人员工作时间短,自由度大,办公地点灵活,其弹性的工作地点与工作时间让家庭更有安全感。然而高校行政人员除完成相应分内的行政事务外,还要为所有的教师、学生以及校外咨询人员解答问题、解释条例,每天面对杂乱无章的零散工作,特别是许多二级学院行政人员还负责着院内各领导秘书的协调工作,并且在完成庞杂的工作任务之余,还要负责解决一些临时性事务。烦琐的零散工作可能带来身心双重疲惫,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转向消极,以致形成惰性情绪。

4.行政人员归属和职业社会预期之间的矛盾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一直不被认可,行政工作被明确划分到高校的二线或三线,这可以从各高校每年的招聘制度上推断出来。高校行政岗位要求仅为本科或硕士,而教学口目前很多高校都要博士。由于高校行政人员负责一些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于是把行政人员归纳为低收入、低技能、低素质的范畴。行政人员归属感、成就感的缺失,也是形成惰性情绪的重要原因。

5.行政人员专业素养与现代大学行政要求之间的矛盾

提高高校的行政水平是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首要条件,也是必备条件。一所高校办学好还是差,除了体现在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质量之外,更反映在高校行政服务效率上。而行政服务能力取决于行政队伍的整体情况以及行政人员的专业素养,取决于职能部门的设置和相互之间的协调。高校行政人员长期处于被压制状态,很难令他们有足够的热情和活力投入到提升服务品质和行政效率上。

在对上述个人业务能力提高与上升空间相对较小之间的矛盾、招生规模扩大与数量相对缺乏的行政人员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的工作压力与相对偏低的工资薪酬之间的矛盾、行政人员归属和职业的社会预期之间的矛盾、行政人员专业素养与现代大学行政要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其他六个选项的匿名问卷调查中(多选),发现上升空间选项票数最多,有389人选择此项,其次是工资薪酬322人,具体调查结果见图2。

图2 高校行政人员惰性成因调查

三、应对职业惰性的策略

1.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潜在动力

激励机制是以满足外部需要为前提条件,通过互相努力而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全过程。首先,高校要广泛借鉴现有的先进激励办法,将激励机制与日常绩效考核统一起来,通过两者结合提升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其次,创新现有机制。人类需求的高级表现是受到尊重,在得到学校、师生、社会认可后,行政人员会努力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更加积极地承担责任。最后,对在事业上积极进取并且有较强业务能力的行政人员,可适当扩大其工作的范围和强度,并且量化个体的实际付出,充分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对另一部分上进心相对较差的行政人员,培训或者进修也是激励的适当补充。通过个体内部潜力的激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他们的创造性,进而有效应对职业惰性。

2.提高业务能力和研判能力

高校行政人员应当具备与其岗位相关的决策、调控、组织、协调、统筹能力,同时也还需要具备相应的科研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一轮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同时也向高校行政办公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高等院校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能够深刻理解行政岗位的特性,尽量缩短行政岗位要求和其自身业务水平之间的差距,提倡工作创新,进而有效应对职业惰性。

3.主动参与继续教育,切实提高自身水平

鼓励高校行政人员通过继续教育,适应高校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是科学研发的孵化场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认知革新的前沿阵地、教书育人的重要平台,对高校行政人员的知识体系、人文情怀、行政素养、自身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比其他机构行政人员要高。因此,学校对行政人员提出继续教育的要求应予以理解,并积极配合,为行政人员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资源,例如专题培训、在职进修、学历深造、学术研讨等,使他们创造性地工作,进而有效应对职业惰性。

4.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拓宽交际圈子

个体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合理的人际交往。个体的兴趣爱好、交际圈子、融洽程度、交往对象等都会对个体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幸福感和他交际的内容、层次有密切的关系,乐于参加各种活动、愿意与周边人建立较为亲密关系的人其幸福感一般比较强,反之则较弱。高校行政人员办公时间长,且工作内容较为枯燥单一,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能够让其快速消除烦躁不安的情绪。适当拓宽自身的交际圈子,避免出现所有的朋友都是同事,除了同事就没有朋友的交际怪圈。适当培养多个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积极参与院校组织的体育、娱乐活动,例如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游泳、歌唱比赛、书画展等。从兴趣中获得愉悦,在交际中感受交流,同时也使行政人员的身心放松,进而有效应对职业惰性。

[1]夏 焰,崔玉平.我国省域高等教育行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7):92-94.

[2]李绍环.我国高校内部行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10):64-65.

[3]张开祝,贺继红.体制、机制与服务:提高高校行政效能的三大基本要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26-28

[4]刘伟斌.对我国高校行政中“行政化”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66-67.

猜你喜欢
惰性行政职业
行政学人
离散分布对惰性基弥散燃料传热的影响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列举法的惰性——老师,我怎样学会深度学习(新定义集合篇)
刺破天空的“忍者飞镖”——美军神秘的新型惰性制导武器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职业写作
基于惰性基质燃料PWR嬗变技术研究
我爱的职业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