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封管方法在留置针静脉采血后的效果观察

2013-12-16 08:34杨小玲
天津护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冲管血凝注射器

杨小玲

(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浙江 兰溪 321100)

在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医师开据的静脉血化验种类繁多。在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的同时,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头从留置针中采集静脉血标本,这种方法在临床已广泛应用。此方法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现将采集血标本后两种不同的封管方法比较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至8月进入我院急诊科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40例,高血压27例,眩晕综合症17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18~80岁,平均(37.2±16.5)岁;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1~82岁,平均(34.6±18.3)岁;所有受试患者凝血功能均正常,均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史及心脑血管疾病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操作方法 按常规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步骤完成留置针穿刺,然后从留置针内采集静脉血标本后封管,10min~2h内接液体输液。操作均固定1名护士完成。

2.1.1 观察组 脉冲正压+360°旋转式封管方法。按常规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步骤完成留置针穿刺,不松止血带,用3M敷贴固定留置针,然后用碘伏棉签消毒肝素帽,将一次性采血针头插入肝素帽内,另一端接上真空采血管,按所需血量采集血标本。采集完毕后松止血带,固定好留置针延长管。然后用注射器抽取5mL生理盐水,用碘伏棉签消毒肝素帽,左手固定肝素帽,右手将注射器针头插入肝素帽内0.3~0.4cm,将针头沿肝素帽内壁做360°旋转,边旋转边采用脉冲式手法冲管,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使冲击力加大,冲击距离缩短,将附着在留置针导管壁上及肝素帽内的血液冲净。当血液冲净后,生理盐水剩余至少1mL,右手推注,用左手夹闭留置针延长管近端,然后再以正压方式边推注边退出注射器针头。使留置针及肝素帽内都充满生理盐水,避免血液回流。

2.1.2 对照组 按常规脉冲正压方法进行封管。用注射器抽取10mL生理盐水,用碘伏棉签消毒肝素帽,左手固定肝素帽,右手将注射器针头完全插入肝素帽内,用脉冲式手法冲管,当生理盐水剩余1mL时,边推边用左手夹闭留置针延长管近端,然后再以正压方式边推注边退出注射器针头。最后固定好留置针。

2.2 观察指标 整个封管过程所需时间。通过留置针内静脉采血封管后10min~2h内接液体时留置针延长管及肝素帽内有无血凝块。有血凝块情况:用注射器回抽时有血凝块抽出或接液体打开输液调节器时留置针延长管内有血凝块冲出;留置针延长管及肝素帽内血液有无滞留。有血液滞留情况:接液体时可见留置针延长管壁及肝素帽内壁有血液滞留,或接液体打开输液调节器时留置针延长管内可见血性液体;堵管情况:接液体时留置针内血液凝固,用注射器回抽不能将血凝块抽出,接液体后输液不通畅,视为堵管。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观察组封管所需时间小于对照组,同时接液体时管内出现血凝块、管内血液滞留、堵管等现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封管方法堵管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种封管方法效果的比较

4 讨论

4.1 冲封管的重要性 通过留置针内采集静脉血后,留置针及肝素帽内都充满血液,如何将滞留在管内及肝素帽内的血液冲净,冲管的方法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因护理操作技术不够精细而导致使用静脉留置针失败,使留置时间过短,未达到预期效果[1]。封管技术是确保留置针导管通畅,预防血栓形成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环节[2]。

4.2 脉冲正压+360°旋转式封管方法的优点

4.2.1 接液体时留置针延长管及肝素帽内无血凝块,且血液滞留发生率少。按脉冲正压+360°旋转式封管方法进行冲管时,将注射器针头插入肝素帽内0.3~0.4cm,将针头沿肝素帽内壁做360°旋转,再以脉冲方法边冲边旋转,使冲击力加大,冲击的距离缩短,生理盐水形成的小漩涡在短时间内就能将肝素帽内及留置针延长管内的血液冲净,从而也节省了冲管时间。而脉冲+正压方法封管时,由于针头插入过长,生理盐水形成的小漩涡冲击肝素帽内壁的力量减弱,使冲管时间延长,冲管所需生理盐水量增加,或10mL生理盐水冲完后亦不能将留置针延长管或肝素帽内血液冲净。使血液滞留,特别是肝素帽内。

4.2.2 缩短了封管时间,减少了封管所用生理盐水量。脉冲正压方法用10mL生理盐水进行封管,而脉冲正压+360°旋转式封管实际所用生理盐水量都在5mL左右,故节省了封管时间,也节约了生理盐水量。

4.2.3 留置针延长管内及肝素帽内无血凝块或血液滞留少。脉冲正压+360°旋转式封管的方法进行留置针封管降低了血栓形成的几率,保证了留置针的使用安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工作质量。在急诊抢救时必须准确,快速,争分夺秒,更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1〕 赵小兰,吴晋丽,叶达华.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111-113.

〔2〕 李梅,刘冬兰,舒秀荣,等.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技术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0):1014-1016.

猜你喜欢
冲管血凝注射器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6例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报道
持续空气阻隔法所需输液冲管液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静脉输液冲管液量与时间对冲管效果的影响
两种护理干预对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