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倍内阁外交政策的两面性

2013-12-18 03:55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钓鱼岛对华外交

蔡 亮

新一届安倍内阁尽管成立时日尚短,但在对华外交上已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其目标设定是使两国关系重回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在路径依赖方面,一方面制造舆论,渲染“中国威胁”,另一方面在国内乘势为突破军事禁区大开方便之门,又重拾“价值观外交”,积极构筑对华的“战略包围”。本文认为,这种两面手法的实质是多边战略对冲和双边“政经分离”的综合布局,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对日战略布局的能力,亟须战略定力与政策弹力的相辅相成,以应对新的挑战。

特征:目标设定与路径依赖的相互背离

众所周知,如何与崛起的中国打交道是日本对外战略的最紧要课题之一,而安倍本人无论在众议院竞选期间,还是组阁后,均多次表态重视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并不断重申对华外交的目标是使两国关系重回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2012年12月,安倍在《文艺春秋》上撰文指出:“我第一次执政时,为了崭新的日中关系,与中国领导人达成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共识……大力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才是日本对华关系的真正利益所在。”①安倍晋三.新しい国へ.文藝春秋,2013(1)2013年1月30日,安倍在众议院接受民主党代表海江田万里质询时再次强调:“日中关系对我国而言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尽管两国间存在个别问题,但双边关系应回到能有效管控上述问题,不使之影响两国关系大局的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②衆議院会議録第183回国会 本会議 第2号(平成25年1月30日).日本众议院网.http://www.shugiin.go.jp/itdb_kaigiroku.nsf/html/kaigiroku/000118320130130002.htm?OpenDocument此外,安倍还借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访华之际,请他向习近平总书记转交亲笔信,信中表达了希望双方能够从大局出发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和通过各类对话实现首脑会谈等意愿。③首相、訪中を評価.朝日新聞,2013-1-27

从大局出发,推动战略互惠关系向前发展,实现中日关系的双赢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也是中方所乐见的。但现阶段,使两国关系重回战略互惠关系原点的前提是如何及时妥善处理好钓鱼岛这一两国间存在的敏感问题。中国对此的立场是,“日方应正视历史和现实,以实际行动,同中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磋商找到妥善管控和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有效办法。”④习近平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25/c_114501696.htm然而,安倍为单方面追求战略博弈的利益最大化,非但矢口否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还罔顾事实,倒因为果,将两国关系恶化的肇因归咎中国,更将中国诋毁为日本乃至东亚区域安全的威胁者。安倍还进一步在国内乘势为突破军事禁区大开方便之门,重拾“价值观外交”的旗帜,积极拉拢东盟相关国家,构筑包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在内的“民主安全菱形”,并借钓鱼岛问题“绑架”美国,意图构建包围中国的新“自由与繁荣之弧”。显而易见,前后两者呈现出鲜明的两面性。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钓鱼岛问题的根源是日本对中国领土的非法窃取和占据。20世纪70年代,中日在实现邦交正常化和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着眼两国关系大局,就将“钓鱼岛问题放一放,留待以后解决”达成谅解和共识。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http://www.scio.gov.cn/zxbd/tt/201209/t1222670.htm对此,日本外务省的一些亲历者如桥本恕、栗山尚一等人均已有明文佐证。因此,中日间目前的僵局是日方一手造成的。②刘强,王维.大变革、大调整、大动荡、大治理的世界:2012年国际安全形势综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1)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但安倍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众议院选举期间,他就表示“关于尖阁诸岛问题,很多人主张通过‘以外交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我认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外交谈判的余地。日本所追求的不是谈判,而是用实力确保对尖阁诸岛的‘实效支配’,一经发现侵入该海域的中国船只,立即将其驱逐。”③安倍晋三.新しい国へ.文藝春秋,2013(1)即使在山口访华时,安倍还坚称,“尖阁上空是我们的领空,自卫队军队是否进入该空域应由我们决定。至于中国飞机飞入,那是侵犯我们的领空。”④首相“尖閣上空私たちの空だ”.産経新聞,2013-1-23

与此同时,安倍表示如果航空自卫队战机向“入侵日本领空”的外国飞机通过无线电警告未果,可发射曳光弹(一种尾部装有能发光的化学药剂的炮弹或枪弹,常用于指示弹道和目标)进行“警告射击”。⑤中国軍機 相次ぎ領空接近.産経新聞,2013-1-9按国际惯例,在他国飞机未经许可进入一国领空时,该国可采取无线电、曳光弹等方式进行警告,但一者钓鱼岛海域属于争议地区,二来中国海监飞机大都只是在钓鱼岛毗连区上空飞行,足见此种言论的挑衅性是不言自明的。此外,安倍内阁还歪曲事实地称中国海军舰艇火控雷达瞄准日本舰机,却不详细说明中国海军并不是启动导弹火控雷达,而只是启动了火炮火控雷达系统瞄准日本护卫舰,更绝口不提造成该问题的根源是日方舰机在公海近距离跟踪监视中方船只。安倍如此倒因为果,把钓鱼岛问题与中国“军事威胁”相挂钩,是意在将两国关系恶化的肇因归咎中国,更将中国诋毁为日本乃至东亚区域安全威胁者。进一步地,安倍不但如是说,更是如是做的。其谋篇布局可从国内、周边及全球三个层次上进行论述。

首先,安倍乘势为增强防卫支出和突破军事禁区暗度陈仓,为实现军事大国化大开方便之门。安倍在众议院选举期间公开表示将行使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及改自卫队为国防军纳入自民党的竞选纲领。长期以来,日本的军事大国化道路外受日美同盟的框架限制,内有和平宪法及“武器出口三原则”的制度约束。但美国亚洲战略的调整,尤其是奥巴马政府渐次展开的“重返亚太”战略,对日本突破旧有的军事禁区如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等问题早就默许甚至给予鼓励。①Sustaining U.S.Global Leadership:Priorities for 21stCentury Defense.January 3,2012.http://www.defense.gov/news/Defense_Strategic_Guidance.pdf因此,现阶段日本要行使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的最大障碍来自国内的抵制。而安倍将钓鱼岛问题与中国“军事威胁”相挂钩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扫清了这一障碍。

第一步,随着钓鱼岛问题的长期发酵,大力提升自卫队的实力已成为日本国内的共识。为此,安倍在组阁后将2013年度的防卫相关预算大幅提升至4.8万亿日元,实现了2002年来的首次增加。其中,海上保安厅的预算为1765亿日元,主要将用于新建巡逻船和设置加强对钓鱼岛监视的专属部队。②防衛費 11年ぶり増.朝日新聞,2013-1-28

第二步,为提高应对中国军事“威胁”的能力,制定将陆海空自卫队力量整合为一体的“综合防卫战略”。随着中国海监对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常态化,安倍希望能够加强海军陆战队的功能,制定提高陆海空自卫队力量联合作战能力的“综合防卫战略”,以进一步提高警戒和监视能力。为此,他不仅决定将修改规定长期防卫力量建设方针的《防卫计划大纲》,还将制订《国家安全保障基本法》,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也将随之修改。进一步地,鉴于美国已出台了新国防战略,力促同盟国加强合作,安倍认为自卫队要顺水推舟,以提高日本对外的军事能力。此外,他还计划创建“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以打破外务省和防卫省的纵向封闭系统,突出首相官邸在制定外交和安保等国家战略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中国的遏制和应对钓鱼岛事态的能力。③国家安全保障会議の創設に関する有識者会議.日本首相官邸网.http://www.kantei.go.jp/jp/96_abe/actions/201302/15ka_yusiki.html

第三步,以钓鱼岛问题引发中国的“军事威胁”为口实,为行使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大开方便之门。安倍认为,为应对日本周边安全环境的日益恶化,日本必须加强同美国和其他友好国家的安全合作。而行使集体自卫权不但意味着双方的安全合作更趋紧密,还昭示着日本可以将一直以来的“日本挨打,美国协防”转变为“双方对等防御”。因此,目前正是日本为行使集体自卫权开辟道路的大好时机。而安倍在出席自民党宪法修正推进总部会议,再度表明了将自卫队改为“国防军”的强烈愿望,并重申了先修改宪法第96条以放宽提议条件的想法。①“国防軍”へ意欲 改憲は大きな宿題 首相、自民推進本部.日本共同网.http://www.47news.jp/47topics/e/238382.php

其次,重拾“价值观外交”的旗帜,积极拉拢东盟相关国家,构筑包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在内的“民主安全菱形”,意图构建包围中国的新“自由与繁荣之弧”。安倍内阁成立之后,先是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访问了缅甸,接着是外相岸田文雄访问了菲律宾、新加坡、文莱和澳大利亚。尤其是访菲期间,两国一致同意深化海上安全合作,日本还计划拨款25亿日元,捐赠给菲律宾每艘造价超过10亿日元的巡逻艇,以加强对中国海事活动的监督。最后是安倍选择越南、泰国及印尼三国为其首访国家,并将之视为安倍内阁战略外交的开端,其把加强与中国周边各国的合作作为外交支柱之一的战略已然清晰可见。

2006年时,安倍内阁的外相麻生曾提出建立“自由与繁荣之弧”的构想,主张拥有自由、民主等价值观的国家联手开展合作。新一届安倍内阁可谓延续了这一构想,如他在访问印尼时宣布的“安倍主义五原则”中,即涵盖“与东盟国家一道,致力于普及和扩大自由民主、基本人权等普世价值观”;“用法律而非武力手段确保海洋的自由、开放,全力使之成为公共财富”等内容。②ASEAN外交5原則 首相、中国の海洋進出牽制.朝日新聞,2013-1-19与此同时,安倍又提出囊括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美国夏威夷在内的“民主安全菱形”构想,以在牵制中国方面强化合作。而东盟恰好位于菱形内部,从安倍内阁积极拉拢东盟相关国家的举动可见,这个构想已行动起来了。

需要强调的是,安倍在访问中均转达了强化日美同盟,并以此为基础深化与各国合作的大政方针,因此安倍内阁构建包围中国的新“自由与繁荣之弧”的意图,既有迎合双方牵制中国的战略共识,也有积极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布局的意涵,以便将日美同盟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双边外交连为一体。

最后,借钓鱼岛问题强化日美军事合作,并意图拉美国入局牵制中国。2013年2月22日,安倍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时强调,随着日本周边安全环境的日益严峻,增加防卫支出、修改《防卫计划大纲》,研究行使集体自卫权等措施有利于强化日美同盟,而为了提高日美安保体制的行动力,有必要进一步重审修改防卫指针事宜。①日米 首 脳 会 談 (概 要).日 本 外 务 省 网.http://www.mofa.go.jp/mofaj/kinkyu/20/H302013022318425501A/实际上,自1月17日起,日美已开始全面启动强化自卫队与美军合作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修订工作,并希望与《防卫计划大纲》的修订一起进行,内容将体现强化应对钓鱼岛问题和朝鲜核问题的对策并制定具体措施,为此日美双方将正式着手建立自卫队与美国的全方位合作机制。

从很大程度上而言,钓鱼岛问题延宕至今的根源是美国在中日之间嵌入的一枚楔子。但现阶段,该问题似乎成了日本“绑架”美国的一张牌。自2010年9月钓鱼岛撞船事件爆发以来,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安倍,均不断要求美国表态支持日本对华采取强硬立场,期望美国成为其对华政策的“后盾”,以迫使中国就范。为此,安倍在访美前夕曾明言,“通过与奥巴马总统的会谈向亚洲各国展示日美同盟已恢复紧密关系,有利于保卫日本的领海、领土。”②“国防軍”へ意欲 改憲は大きな宿題 首相、自民推進本部.日本共同网.http://www.47news.jp/47topics/e/238382.php他在与奥巴马的会谈中,则再度明确表达了日本的基本战略是以强化日美同盟为基础共同应对中国。

本质:战略对冲与“政经分离”的综合布局

安倍内阁对华外交的两面性根源于中日关系发展的两面性:在安全上,中日处于深层次结构性战略矛盾之中,日本视中国的崛起为威胁;在经济上,中日相互依存的紧密性已是重振日本经济所不可或缺的要素。但中日这种“情不自禁要遏制,无可奈何要合作”结构的复杂性也昭示了安倍内阁构筑的对华“战略包围”绝不是冷战式的遏制与围堵,一者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潮流不符,二来日本既无力做到遏制与围堵中国,亦从根本上有损日本的国家利益,毕竟谁也承担不起让中日关系破局的后果。

实际上,对于安倍内阁的用意,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早有解读,“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一方面要强化日美同盟,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关系,甚至也要与澳大利亚等国增进合作,让中国明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有遵守规则的责任,成为遵守国际法、国际惯例的一方’。”①石破茂.尖閣問題“隙を見せたからつけ込まれた”.外交,2012(16)显而易见,对华构筑“战略包围”首先是一种多边战略对冲(hedging),即“以包围迫谈判”的方式,以美国为“后盾”,拉拢东盟相关国家,换取其在钓鱼岛问题上支持日本,形成东南两翼策应共同对华的姿态,加大对华的外交压力。进一步地,安倍一直否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端,并表示不存在谈判余地,但在大造舆论,谴责中国“军事威胁”的同时又降低声调转而强调中日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②第百八十三回国会における安倍内閣総理大臣施政方針演説.日本首相官邸网.http://www.kantei.go.jp/jp/96_abe/statement2/20130228siseuhousin.html,以博得国际舆论的同情,形成对华舆论压力,迫使中国就范。

那么安倍究竟想与中国在哪些领域展开对话呢?他在在“迈向新的国家”一文中曾明言,“中日经贸关系紧密,‘剪不断,理还乱’,双方必须有共识,不使这种关系破裂,并以此为基础,致力于政治问题的解决。所谓战略互惠关系,指的正是这一点。”③安倍晋三.新しい国へ.文藝春秋,2013(1)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对钓鱼岛主权争端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而单方面强调仅就如何推进双方经贸往来展开对话的“政经分离”手法。

概言之,安倍内阁对华外交的实质是谋求一种多边战略对冲与双边“政经分离”的综合布局。而其如此布局的背景与日本“新国家主义”思潮的泛滥、东盟“大国平衡”策略的运用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进等因素息息相关。

首先,随着日本国内“新国家主义”思潮的泛滥,对华政策的一味用强与以弱势危机心理为基础的保守化、内向化倾向一拍即合。

“新国家主义”是相对战前“国家主义”的保守思潮而言的,其政治理论强调国家优于个人而存在,社会的相关规范以国家为中心,个人利益只有纳入到国家利益体系中才能得到保障。自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社会逐渐呈现出以弱势危机心理为基础的保守化、内向化特征,“新国家主义”也乘势成为日本社会的主要思潮之一。④孙政.战后日本新国家主义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3-8在内政方面,它呼唤建立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基础,并认为唯有如此才是对内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营的有效路径;在外交、安保方面,又以深化日美同盟,实现日本的大国化为首选,尤其在美国推出“重返亚太”战略的背景下,其积极鼓吹增加国防预算,行使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实际上与强化日美同盟并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寻找自身战略定位的意图息息相关。①蔡亮.日本“新国家主义”派的对外战略构想与困境.现代国际关系,2012(7)

毋庸讳言的是,“新国家主义”思潮的泛滥也与中国迅速崛起密切相关。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加之日本社会少子-老龄化日趋严重和政局的长期动荡,使得日本民众产生了一种幻灭感和焦灼感;而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日本国内出现了经济上“中国特需论”与安全上“中国威胁论”并存的扭曲现象,并不惜在钓鱼岛问题上一味用强②Shinzo Abe’s appointment of a scarily right- wing cabinet bodes ill for the region.The Economist,January 5th2013,在迎合“中国威胁论”的同时,还将之与“中国威胁”相挂钩,借以乘势为突破军事禁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更以此为口实强化日美同盟。

其次,随着东盟“大国平衡”策略的运用,相关国家对华政策的对冲因素日趋积极,为日本实施对华战略对冲提供了重要平台。

东盟基本上实行“大国平衡”的策略,不希望东亚地区出现一个大国主导格局,而冀引入大国的彼此竞争,使之继续扮演“小马拉大车”的角色。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它们不但愿意嵌入美国的制度安排中,并也对中国提出了一定程度的制度约束。其中,对南海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的声索国,对华政策中的对冲因素更为积极,不但紧密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希望成为由“美国+盟国”构成的“辐辏格局”(hub-spoke)的延伸与补充,还主动嵌入日本意图构筑的在日美同盟框架下的以日本为轴心、东盟相关国家为车辐的“次辐辏格局”中。显而易见,这无疑为日本实施对华战略对冲提供了重要平台。

最后,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进,美越发需要日本全面配合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核心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规制,以对华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军事上增强在西太平洋的军力部署,与盟友和中国周边的安全伙伴强化合作;经济上主导建立以全面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目标的综合性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使之在投资、贸易、金融及劳动等诸多领域做好新的建章立制工作;价值观上将维护人权、推进民主定为该战略的重要内容,相信具有相同价值观的民主国家是美国最值得信赖的贸易伙伴和盟友。

而美国为实现“辐辏格局”中同盟体系的结构拓展及使同盟的力量倍增,随着“重返亚太”战略的推进,正积极推动日本发挥辐射功能,谋求实现“美日同盟+1”模式。对此,安倍在访美时表示“日本回来了”,高调表达了要全面配合美国亚太战略布局的意愿。①安倍晋三.日本は戻ってきました.日本首相官邸网.http://www.kantei.go.jp/jp/96_abe/statement/2013/0223speach.html军事上,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遭遇国防预算大幅削减的情况下,更加倚重盟国的军事力量,因此日本加快修改和平宪法,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步伐均意味着能够更好地“协防美国”,发挥战略支点的作用;在TPP问题上,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加入与否,直接关系到美国TPP能在多大程度上为美国的亚太战略服务。因此,美国急切希望日本表明参与TPP谈判的立场。以此为背景,尽管面临国内农业、医疗等部门的反对,安倍还是在奥巴马保证“不要求单方面预先承诺废除全面关税”②日米 の 共 同 声 明.日 本 外 务 省 网.http://www.mofa.go.jp/mofaj/kinkyu/20/H302013022318425501A/filLink1.pdf的情况下,表态参与TPP谈判;在价值观问题上,安倍将“价值观外交”视为内阁外交的原则之一,在强调日美在价值观问题上的同质性的同时,也对东盟积极开展价值观外交。③第百八十三回国会における安倍内閣総理大臣施政方針演説.日本首相官邸网.http://www.kantei.go.jp/jp/96_abe/statement2/20130228siseuhousin.html

应对:战略定力与政策弹力的相辅相成

安倍内阁的对华外交存在着目标设定与路径依赖之间的两面性,其实质是一种多边战略对冲和双边“政经分离”的综合布局。对日本而言,实施两手对华有双保险的好处,但对中国而言,这与营造中日首脑会谈的氛围完全背离,甚至挑动着亚太地区的和平。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对日战略布局的能力,从根本上而言是做好战略定力与政策弹力的相辅相成。

所谓战略定力,意指认准国家长期的发展目标,克服短期行为的浮躁与冲动,以超然的心态审视发展过程中的挑战与挫折,将焦点集中在主要目标和首要挑战上。

中日比邻而居,又都是拥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两国关系构成了大国及周边关系的复合体,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双边的范畴,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影响深远。那么,现阶段中国对日外交究竟追求怎样的战略目标,又用什么方式实现?杨洁篪指出:“我们愿意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基础上,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①杨洁篪.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人民网.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3npc/n/2013/0309/c357320 -20732450.html,即不能让钓鱼岛问题影响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方针,也不能偏离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基础上,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②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人民日报,2013-1-30:1。概言之,现阶段中国对日外交的战略目标是维稳与维权并重,维权不能偏离维稳这一基本目标。而要努力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需要在增强战略定力的基础上做好政策弹力的筹划。为进一步提高对日战略布局的能力,不但要在双边关系上下足功夫,也不能忽视周边及全球层面的政策筹划。

首先,坚持“政经不分离”的基本原则,运用“两手对两手”的策略,切实把握好对中日双边关系中大局问题与焦点问题的平衡应对。针对安倍在双边关系中耍弄“政经分离”的两面手法,意图将战略互惠关系降格为单向度的经济互利关系,坚持“政经不分离”的基本原则,强调全面合作、实现包容互鉴、互利共赢的多维度战略性关系才是双方必须共同推进的战略互惠关系。

所谓中日之间的大局问题,意指对双方而言是有利于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领域,如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及人文和体育等方面的公共外交。前者既包括中日货币互换,还包括中日韩FTA、东盟主导,中日皆积极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这不但涉及中日双边范畴,更与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与否息息相关;后者的主要方式是自下而上,特征是交往对象多元化、交往成效长期化,强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如声”,因此尤其在敏感问题有严重干扰双边关系发展之虞的情况下,更要加强大局意识,认清唯有中日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关系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现阶段的敏感问题,主要指钓鱼岛问题。对于安倍内阁矢口否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中国态度明确、立场坚定,“日方应正视现实,以实际行动纠正错误”①杨洁篪.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人民网.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3npc/n/2013/0309/c357320 -20732450.html,并用实际行动戳穿了安倍的谎言。但中国在进行坚决应对的同时,反应也是适度和克制的,避免问题扩大化、复杂化,努力推动事态走向缓和。②欧阳玉靖.边海形势总体稳定,但需有效管控争端.世界知识,2013(1)一则主权问题具有长期化倾向,因而重点是不使之影响双边关系和地区稳定,并在此基础上聚焦如何恢复两国关系;二是钓鱼岛问题除了主权之争外,还涉及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等非传统安全及经济领域,而这恰恰需要双方通过谈判,以合作的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因此,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硬的一手体现为坚决明确立场,强调日方应正视现实,软的一手则表现为所采取的应对有理、有据、有节,目的是为了敦促日方以实际行动,同中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磋商找到妥善管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防止事态升级失控。而2012年,中国一方面对钓鱼岛实现了与日本的“交叉管控”,另一方面仍同日本启动了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机制,正是“两手对两手”策略的最佳运用。

其次,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基本方针,切实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安倍内阁将对东盟外交视为“价值观外交”的重要对象,意图与东盟相关国家形成东南两翼策应共同对华的姿态。但同时,从地缘之便、市场潜力、人口红利等因素来看,东盟都是日本企业向海外转移投资的理想基地和潜在市场,尤其是钓鱼岛问题对中日经济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安倍也有通过加强经济合作,恢复日本在东南亚地区传统政治影响力的意图。概言之,东盟国家加强对日合作,既有强化对华对冲的政治意涵,亦有增进合作的经济实惠,而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基本方针,切实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就要求中国在政治、经济、公共外交及安全四个领域推进与东盟关系。

政治上,加强高层往来,谦逊有礼,尤其是虚心听取各国的意见和建议;经济上,鉴于多数东盟国家与中国产业结构相近,经济同质化的竞争大大削减了中国的市场优势及单方向东盟让利的有效性,中国首先要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与时俱进地深化产业合作,开辟新的利益分享空间,其次鼓励更多的“走出去”企业,积极以本土化方式融入当地社会,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最后积极推动RCEP框架的早日落实;公共外交上,进一步增加在金融合作、对外援助等领域的区域公共产品提供,切实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安全上,加紧与东盟各国展开打击跨国犯罪、防灾救灾等领域的合作,增强双方的军事互信。

最后,坚持“推动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大国的战略互动,综合评估美国对中日两国的双重遏制作用。众所周知,美国是安倍内阁对华实施战略对冲的最大后盾。非但如此,日本还冀强化日美同盟之际,希望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表明态度,成为日本对华采取强硬立场的“后盾”。因此,作为日本对华战略对冲的“反对冲”,处理好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这首先要求坚持“推动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理念。目前,两国领导人已就共同探索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紧接着要在“持续增进中美相互理解和战略信任,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努力深化中美合作互利共赢的格局,不断加强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性问题上的协调合作”①习近平.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ldhd/2012 -02/16/content_2068376.htm这四个方面夯实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而对于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中国已认识到亚太地区是中美两国利益交织最密集、互动最频繁的地区,一方面欢迎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美国也应尊重中国的利益和关切,中美应共同努力增进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对话与合作,携手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②杨洁篪.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人民网.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3npc/n/2013/0309/c357320 -20732450.html这即意味着对于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应充分认识到其对华“制度约束+相互依存”交织的复杂性,准确把握好中美之间的大国战略互动。

需要提及的是,美国对安倍内阁采取的对华战略对冲基本立场是支持的,美国借此可以更好地发挥“离岸平衡手”的作用,但日本“以包围迫谈判”的强硬立场,和希望美国成为其政策“后盾”的政治盘算却有可能导致中日发生冲突,并将美国牵涉其中,这显然有损美国的战略布局。①Pomfret J.The U.S.interest in an Asian island dispute.The Washington Post,February 6,2013因此,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刻意保持一贯的模糊性,即将行政管辖权与主权分离,承认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防御范围的同时,对主权问题从不表明立场。可见,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对中日实质上存在同时施压,发挥着双重遏制的作用。基于此,综合评估美国所发挥的作用,软硬结合、张弛有度地制定应对之策不可或缺。

结 语

安倍内阁的对华外交存在着目标设定与路径依赖之间的两面性,前者意图使双边关系重回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但却采取“以包围迫谈判”的路径依赖,一方面制造舆论,渲染“中国威胁”,另一方面在国内乘势为突破军事禁区大开方便之门,又重拾“价值观外交”,积极构筑对华的“战略包围”。这种两面手法的实质是多边战略对冲和双边“政经分离”的综合布局。而作为中国的应对之策,应强调战略定力与政策弹力的相辅相成:一方面认准长期战略目标,克服短期行为的诱惑和冲动,不被动地跟着对方的步子走,而是坚持自己的战略规则,以最终扭转战略局部上的被动,实现战略全局的主动,另一方面应立足于对形势的精确评估,深刻洞察主要力量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大国之间的战略互动,以进一步提高中国对日战略布局的能力,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1]安倍晋三.新しい国へ//文藝春秋.2013年新年特別号

[2]石破茂.尖閣問題『隙を見せたからつけ込まれた』.外交.Nov.2012,16

[3]孙政.战后日本新国家主义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钓鱼岛对华外交
扬州市与西班牙塞维利亚结对华校奥数云授课正式启动
本期导读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致力于对华友好的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用镜头还原真实——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