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老年患者肝脾CT影像及血液生化特点

2014-01-21 08:17李淑英王连祥王建文
山东医药 2014年37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脂肪肝比值

李淑英,王连祥,王建文

(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济南250014)

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老年患者常见,为了解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2013年4月~2014年2月,我们对75岁以上心血管疾病合并NAFLD患者行肝脾CT检查,同时对其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同期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56例,根据肝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两组。A组超声诊断为 NAFLD 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81.33 ±2.65)岁,BMI为(28.71 ±2.10)kg/m2;其中高血压病25例,冠心病19例,2型糖尿病2例。B组超声诊断无NAFLD 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80.47 ±5.02)岁,BMI为(25.14 ±1.17)kg/m2;其中高血压病20例,冠心病11例。所有患者不饮酒或饮酒量小于15 g/d,3个月内未服用降脂药、抗生素,未使用胰岛素,未服用胺碘酮,未行肠外营养,无脾脏病史,无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无自身免疫性肝病。

1.2 方法

1.2.1 肝脾CT检查 采用GE DISCOVERY 750HD 64层CT机检查,扫描参数120 kV、260 mA,层厚5.0 mm,矩阵512×512。肝实质密度取8个感兴趣区的平均CT值,包括肝左叶内外侧段、肝右叶前后段及肝尾状叶。脾实质密度取5个感兴趣区的平均CT值,测量时尽可能避开伪影干扰。所测CT值以肝或脾的平均CT值±1.96倍标准差作为相应肝、脾的密度值,然后计算出肝/脾比值。

1.2.2 生化指标检测 采用罗氏COBAS8000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酸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36例,肝 CT值(40.02±8.37)HU,CT肝/脾比值0.77±0.14,符合 NAFLD 的诊断标准,FPG、ALT、AST、GGT、TC、TG 等均在正常范围内,各项指标不支持脂肪性肝炎或肝硬化。B组20例,肝CT值(57.75 ±0.64)HU,CT 肝/脾比值 1.08 ±0.08,CT肝/脾比值不符合NAFLD的诊断标准,肝实质密度高于肝血管密度;FPG、ALT、AST、GGT、TC、TG等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

3 讨论

超声和CT影像都可用于脂肪肝的定量诊断,CT在脂肪肝的定量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据此作为临床治疗效果评价的依据[1,2]。正常人不同个体的肝脏CT值会有差异,但脾脏的CT值相对恒定,可作为CT测量参照物,以减少扫描伪影、系统误差的干扰。正常情况下,肝脏血管密度低于肝脏的密度,CT值40~50 HU,脂肪肝时由于肝脏密度值减低,而血液密度较为稳定,肝的血管密度发生了变化。轻度脂肪肝时,肝实质CT值与血液相近,故表现为等密度;中度或重度脂肪肝时,肝实质密度均低于血液,故血管表现为相对高密度。肝/脾CT比值诊断脂肪肝的原理与此相似,因此测量肝/脾的CT比值可以作为诊断NAFLD的标准。

表1 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s)

注:两组各项指标比较,P均>0.05

组别 n FPG(mmol/L) ALT(U/L) AST(U/L) GGT(U/L) TC(mmol/L) TG(mmol/L)A 组 36 4.95 ±1.02 28.72 ±18.31 29.95 ±21.97 28.84 ±18.77 4.22 ±1.21 1.15 ±0.76 B 组 20 4.04 ±1.12 30.07 ±10.29 28.56 ±10.65 28.66 ±15.39 6.00 ±1.56 1.42 ±0.26

NAFLD是高血压或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确诊的 NAFLD能够独立预测心脏事件[3]。ALT、AST、GGT除与脂肪肝病情相关外,与冠心病、高血压病也有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高血清ALT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已经证实,IR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IR可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和平滑肌细胞功能增强以及高血凝、低纤溶状态的形成,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与血清ALT水平正常者相比,血清ALT水平升高者也同时存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提示ALT是炎症标志物之一;炎症因子是加剧冠心病发展的重要因素[4]。本研究认为肝脾CT影像与肝功能指标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和NAFLD有一定诊断提示意义,在ALT、AST升高时,不仅要考虑NAFLD,还要想到并存冠心病的可能。与心血管病风险相比较,高龄老人的单纯性脂肪肝危险性较小,其原因或与低水平的内脏脂肪积聚有关[5,6]。NAFLD在代谢综合征发生心血管风险中起核心作用[3,7],但如果仅仅根据肝脾 CT值和肝功能、血脂水平评估NAFLD对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影响,也会存在偏差。一般来说,脂肪肝程度较轻,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也较轻。研究认为,血脂水平会导致肝脏CT值的改变,TG、TC越高,肝脏CT值越低,脂肪肝程度越重[8,9]。但脂肪肝重并不等于冠心病的病情也重,肝脾的CT值比值对脂肪肝的定量诊断有参考价值,多测量几个区域会减少假阳性结果。

NAFLD与遗传、代谢、免疫、炎症因子等多种因素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是血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对老年人群应该权衡NAFLD及其伴发症的重要性,如果肝功能正常,优先治疗对策应该放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关注心脏事件的预测因子。研究显示,ALT升高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程度重于ALT正常者,ALT 升高还见于 NAFLD 中[10~12],因 此在 重 视NAFLD患者的肝功能保护的同时,更要警惕ALT升高患者突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本研究显示,NAFLD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肝功能无异常,提示在老年人群中,与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相比,NAFLD可能只是一种伴随状况。因此,在重视NAFLD患者的肝功能保护的同时,更要警惕ALT升高的患者突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1]郑新,常泰.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6):699-702.

[2]朱宇辉,周学军,陆雄伟.多排螺旋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7):419-420.

[3]余慧珍,杨万松.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888-890.

[4]Dufour JF.Hepatology highlights[J].Hepatology,2014,59(6):2059-2061.

[5]李雪粉,邸阜生,王璐,等.糖尿病脂肪肝血浆网膜素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34):1-4.

[6]李孝鹏,高斌,巢惠民.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CT值与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08,12(12):1190-1191.

[7]张凤平.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1,51(9):78-79.

[8]Bhala N,Angulo P,Poorten D,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with advanced fibrosis or cirrhosis:a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study[J].Hepatology,2011,54(4):1208-1206.

[9]Madan K,Batra Y,Gupta SD,et al.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ay not be a severe disease at presentation among Asian Indian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21):3400-3405.

[10]Hyo JO,Tae HK,Young WS,et al.Association of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γ-glutamyltransferase levels within the reference range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Korean Hepatol,2011,17(1):27-36.

[11]Graner M,Siren R,Nyman K,et al.Ciardiac steatosis associates with visceral obesity in nondiabetic obese men[J].J Clin Edocrinol Metab,2013,98(3):1189-1197.

[12]周峰,华春,李建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其饮食干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482-5484.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脂肪肝比值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