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表演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2014-01-23 09:59陈世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3期
关键词:暴食艺术表演求助者

陈世英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关于艺术表演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陈世英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艺术表演类专业学生受专业特点影响,思想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面对其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综合考虑这个独特群体的心理现状,找到更加适合其身心和谐成长的教育方式,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综合型艺术人才的需求。

艺术表演;心理健康;心理咨询

艺术表演类专业学生不仅是当代艺术专业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受表演专业特点影响,他们又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可以说他们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部分走进艺术表演类高校的学生,都怀揣着一份艺术梦想甚至是一夜成名的幻想。但同时他们中不乏一些综合文化素质较差,世界观、价值观定位不当,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其心理发展及外在表现特点日益凸显。神经性贪食症属于进食障碍中的一种。尽管它目前不是艺术院校学生群体里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但是在表演类艺术生群体中,以笔者所在艺术职业院校为例,此症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多是以表演类专业女学生为主,发病年龄低,不容忽视。更值得担心的是,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此关注很少,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而各艺术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对此类问题缺乏有效解决经验。有鉴于此,笔者结合所在院校一例轻微神经性贪食症的心理咨询案例,谈谈有效应对艺术表演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案例情况描述

求询者是一名19岁艺术表演专业学生,来自城市,独生子女,家境一般。初次接触时,衣着干净大方,身材微胖,皮肤偏暗黄,说话有条理,不紧不慢。该生自幼生活在外婆家,上小学后和爸妈一起生活,小学毕业后离开爸妈,在学校过住校生活。近三个月来,该生喜欢一人独处,情绪十分低落,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精神痛苦,有压抑感、空虚感,学习效率低。通过谈话,笔者了解到,该生自我评价过低,在专业方面为自己身材不好而自卑。近年来睡眠不好,心情压抑、烦躁。在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因为专业需求开始减肥行动,想要和身边的同学一样苗条。为此她每天都记录自己的饮食情况,严格控制自己的摄食数量;两个月后,身高158cm的她,体重慢慢从125斤减到110斤。而因为减肥,该生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上课效率差,直接导致专业挂科。与此同时,她得知经常吵架的父母最终还是离婚了——各种压力使得她情绪低落,对生活突然失去了信心,开始经常晚上一个人暴饮暴食,吃完又很后悔,怕发胖,有呕吐行为。如此循环反复有半年,由此导致精神痛苦,体重更是飙升到128斤,现在已无法安心学习和找工作,每天纠结在食物上,想要用食物填满一切空洞。求助学生希望心理咨询老师帮忙克服自身暴饮暴食的习惯,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二、案例分析及原因探求

根据笔者观察及多方面了解,初步确定造成求助者现状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家庭因素:求助者的家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据学生描述,她的父母经常吵架,从小就缺乏与父亲交流与沟通。学生本人一直想在各方面表现优秀,让父母更加喜欢和关心自己,希望父母关系缓和。上大学后,发现自己的努力也没有换来父母的幸福,父母离婚使其受打击。

2.社会文化因素:现代社会流行“瘦即是美”的观念,在校园里艺术表演专业的女生更多的都是纤细的身躯,所以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与周围人比较使求助者对自己的身材有诸多的不满意,对自身的评价度也随之降低,尽管不胖也毅然加入节食、减肥的行列。过度节食引起暴食,再加催吐,就慢慢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

3.心理因素:首先是认知的歪曲。很多艺术表演专业的学生,过分关注自己的体形与外貌,盲目崇尚时髦与流行等。本案例求助学生,将身体的胖瘦与自我价值联系起来,下意识地认为:身体胖瘦决定了自我价值的高与低,决定了爸妈以及身边的人是否会喜欢自己。其次是人格特征的影响。求助者的人格特征有低自尊、低自我评价倾向;同时又伴随完美主义倾向,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差、情绪反应过激且不稳定;心理矛盾冲突严重,以致轻微抑郁、轻微焦虑。

SCL-90量表的测验结果

从SCL-90测试结果来看,该生的心理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偏执因子分略高于常模,值得关注。根据对求助学生的资料收集,综合其他相关因素,家庭中无任何精神病史,无重大疾病史,并对症状自知,有主动求治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可排除求助者有严重的人格障碍以及重性精神病,表明此案例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三、咨询方案及效果

虽然这仅仅是一例轻微神经性贪食症案例,但其成因与当下很多艺术表演生心理问题相同,因而必须从其专业特点及心理性格入手,探寻有效对策。笔者设计了三个阶段咨询方案:

1.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阶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限制以及保密原则,收集各种资料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平时表现、是否发生过重大事件,并协助求助者做心理测验,确定主要问题,做出评估和诊断,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2.心理帮助阶段。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和程序进行治疗。每周一次,时间为1小时,持续6周。会谈引导求助者宣泄不良情绪,了解暴食行为的开始,了解基本信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干预初期拟采用行为控制的方式,在以后的咨询中逐步配合改变歪曲认知。通过空椅技术让求助者对父母进行承诺,使她认识到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后期采用认知行为技术对其进行心理治疗。进一步引导其思维改变,并配合行为习惯的改变,帮助求助者认识到心理上的剥夺感、空虚感不能靠食物来填满。最后和求助者一起寻找可以替代暴食的行为,引导其注意力外投。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咨询过程中纠正其对专业性质、审美认识、自我认同方面的误区。首先在现实情况下,确定当前的学习目标;在人际关系上,愿意让家人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获得家人的帮助和支持;改变交友方面的不合理观念,合理选择交际圈。其次鼓励多参与集体活动,找到活动乐趣,重获自信。最后布置作业,按计划学习与生活,对自己近期做一个小结。

3.结束与巩固阶段。咨询者与求助者共同回顾整个咨询过程。整理咨询思路过程,梳理出现这些问题的潜在原因,清楚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和专业追求目标。咨询师对其情况好转做出肯定性表扬,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是对抗症状的首要因素;并让求助者意识到完全消除暴食行为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与耐力,既有心理准备,更要对此有信心。通过三个阶段的努力,求助学生情绪状态逐步好转,脸上有健康的红润。暴食次数明显下降,偶尔出现暴食行为能客观看待。同时该生成绩有较大进步,积极与同学交往,性格开朗许多,会主动参与班级活动。这都说明求助者的精神状况有了很大的转变。咨询任务已经完成,咨询目标基本达到。

四、思考及对策探求

在本案例中可看到,艺术表演生的心理特点及自我认知异于一般专业大学生。只有引导求助者自我探索,结合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才能排除障碍,开发潜能。在咨询初期,本人找出产生暴食催吐行为的心理因素,再通过具体的认知改变与行为训练来控制暴食行为,减少暴食行为,达到满意效果。

艺术表演生需要真正地被认识、理解和尊重。面对当前社会对高素质综合型艺术人才的要求,面对艺术表演专业学生思想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本人认为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关注艺术类高职生这个独特群体的心理现状,寻找心理问题出现的源头是关键。当然,对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特点、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考虑心理异常产生的一般规律,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艺术院校学生工作者只有找到更加适合其身心和谐成长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其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艺术人才。综上所述,艺术表演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模式是前人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继续深入研究,以期有更大的突破。

[1]吴松,秦素粉.基于S C L-90的高等职业院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

[2]钱海明,宋大伟.艺术类大学生S C L-90与E P Q结果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3]赵燕萍.神经性贪食症自愈1例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35).

[4]白云洋,韩丽彤,徐晶.认知行为治疗神经性贪食症一例[J].精神医学杂志,2010,(4).

G710

A

1674-9324(2014)23-0198-02

陈世英(1985-),女,湖南沅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

猜你喜欢
暴食艺术表演求助者
Jiao Ayi| 《娇阿依》
演出监督在艺术表演中的作用分析
街场黄梅戏的艺术表演风格
“贪吃”的小靖有心病
拒绝的正确方式
鉴定出暴食神经元
让求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暴饮后为何总会暴食?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暴食症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