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控制测试在儿童哮喘常态管理中的效果

2014-01-26 02:00吕广秀陈青青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7期
关键词:儿童哮喘哮喘依从性

吕广秀 陈青青

(解放军85医院分院,上海 200235)

哮喘控制测试在儿童哮喘常态管理中的效果

吕广秀 陈青青

(解放军85医院分院,上海 200235)

目的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儿童哮喘常态管理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笔者医院的儿童哮喘门诊就诊的患儿6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1例,对照组319例,所有患儿进行规范治疗与肺呼吸功能的测定,治疗组予用ACT,半年后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效果的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肺呼吸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ACT评分亦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CT显示哮喘情况,完全控制205例(61.93%),部分控制121例(36.56%),未控制3例(1.51%)。治疗组用药依从性良好263例(79.46%),对照组为127例(39.81%),治疗组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T指导儿童哮喘的治疗疗效显著,提高患儿控制率和用药依从性。

哮喘;哮喘控制测试;肺功能;效果;儿童

过敏性哮喘(AS)是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慢性疾病,近10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1],其病情轻重不同,目前对病情的控制尚缺统一的标准,临床指标缺乏全面性评估。哮喘控制测试(ACT)是一种简易有效的评价哮喘控制的方法,与肺功能检测结合,用于临床判断的标准性更多,已适合哮喘患儿自我管理及长期监测[2]。我们在儿童哮喘门诊采用ACT评分及定期肺功能测定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6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7例,女303例,年龄7~14岁,病程10个月~7年。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1例,对照组31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患儿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年龄≥7岁,能配合完成ACT评分,非急性期哮喘。对患有心、肝、肾及1个月内患呼吸道感染,以及不能完成ACT评分者不予选入。

1.3 方法

①对照组:健康教育,规范使用哮喘用药[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口服长效β2复体激动剂、抗白三烯类药物]。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用药上由儿童哮喘专科门诊的医师于入选前及入选后每周进行ACT并给与指导,记录每周内哮喘对患儿日常活动的影响、发作的次数、夜间发作、急救药的使用率及患儿对哮喘控制的自我评估等5个方面,分5个等级进行测试,并进行得分汇总,计算出ACT总分,共进行4周。ACT分值的含义:哮喘完全控制为25分,哮喘部分控制为20~24分,哮喘未控制为<20分[4]。

1.4 评估指标

①用德国JAEGER公司的儿童肺功能仪测定及两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后的肺功能比较,以及用药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包括医嘱每天服药次数、每次药量、服药时间及坚持用药等4个方面;分5个程度,安全做到、绝多数做到、有时做到、极少做到和完全未做到。完全做到和绝多数做到为依从性良好;有时做到、极少做到、完全没做到为依从性差。②对治疗组ACT使用后的哮喘空置率,以及ACT评分,肺功能的变化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处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ACT评分及肺功能值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AC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CT表明,完全控制205例(61.93%),部分控制121例(36.56%),未控制5例(1.51%)。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组(331例):FVC%预计值(87.26±12.56),FEV1%预计值(79.87±12.31);对照组(319例):FVC%预计值(77.32± 10.27),FEV1%预计值(67.51±11.89);治疗组治疗后的肺功能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用药依从性比较

治疗组患儿用药依从性良好263例(79.46%),依从性差68例(20.54%);对照组患儿用药依从性良好127例(39.81%),依从性差192例(60.19%)。治疗组患儿用药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近10年,由于我国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快,日常生活方式、环境、饮食结构均发生变化,目前认为这些因素与儿童哮喘的发病有关[5,6],临床实践提示儿童哮喘的诊治和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7],主要是诊断不及时,治疗措施不当,患儿依从性差,以及缺乏行之有效的病情评估方法与指导方法。

2004年Nathan等归纳总结了一种哮喘控制评估的方法,即哮喘控制测试(ACT),其包含了5个项目:急救药物的使用,哮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哮喘发作频率,夜间哮喘以及患者对哮喘控制的自我评估等,反映了哮喘管理指南的重点,ACT被共识为一种有效的哮喘控制评估方法,提交依从性是一种有效管理手段,结合ACT可用来病情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治疗效果[8]。

近来多项研究证示ACT可较好反映儿童哮喘的控制程度[9],有益于了解哮喘控制不良患儿存在与监测管理,也有助于医师对病情的评估。有研究表明,ACT结果与儿科医师评估,肺功能测定有较大的相关性,其特异性与敏感性较高[10]。亦有助于患儿身心行为的健康发展[2]。

本文通过对治疗组患儿进行ACT,并结合肺功能测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ACT分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CT值显示,完全控制205例(61.93%),部分控制121例(36.56%),未完全控制5例,患儿用药依从性良好在治疗组为267例(79.46%),对照组则为127例(39.81%),治疗组用药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显示ACT指导患儿用药哮喘治疗能明显改善肺功能,用药依从性及ACT分数。

从本文显示ACT指导患儿哮喘治疗效果较好,提高了患儿哮喘的控制率,使用安全、方便、显效,其结合肺功能测定对哮喘患儿进行管理,可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更好地控制患儿的症状,有待广大儿科医师引起重视并应用临床。

[1] 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123-127.

[2] 郭建华,满立新.哮喘控制测试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384-385.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4] 乔中会,李俊萍.哮喘控制测试量表在基层医院应用探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30(1):58-59.

[5] 王强,白雪涛.空气污染物对支气管哮喘的激发作用及可能机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6):551-553.

[6] Jacquemin B,Pin I.Air pollution and asthma control in th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the genetics and environment of Asthma[J].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2012,66(9):796-802.

[7] 陈育智.中国儿童哮喘防治近况[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81-82.

[8] 梁振宇,赵海金.哮喘控制测试前三项在判断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价值[J].国际呼吸杂志,2012,32(7):55-56.

[9] 康瑾.24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观察及按控制测试[J].甘肃科技,2011,27(17):61-62.

[10] 赵海金,吕燕华.哮喘控制测试的临床适应征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9):44-45.

Application of ACT in Long-term Management of Children in Asthma

LV Guang-xiu, CHEN Qing-qing
(The 85th Hospital of PLA, Shanghai 200235, China)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sthma control test(ACT)in long-term management of in children with asthma.Methods650 asthma children with asthma in asthma out of patient clinic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to December 2013 were collect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in 331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319 cases. The pationafs were given normative treatment pulmonary function testing,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ACT on the basis. The result of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Results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ACT score after the treatment increased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f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A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showed that complete control in 205 cases(61.93%), partial control in 121 cases(36.56%)and uncontrol in 5 cases(1.51%).The better complianc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263 cases(79.46%), the control group was 127 cases(39.81%), the complianc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ACT guidance for asthma treatment in children has significant effect, and can improve asthma in children control rate and compliance, and it will is used for reference.

Asthma; ACT; Effect; Pulmonary function; Children

R562.2+<5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27-0006-025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27-0006-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27-0006-02

猜你喜欢
儿童哮喘哮喘依从性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儿童哮喘的认识误区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