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4-01-30 19:19杨云芬辛云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呼吸机气道通气

杨云芬 王 颖 辛云辉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

杨云芬 王 颖 辛云辉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1

目的回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监测和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监护;加强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的不易缓解的低氧血症和呼吸频数、呼吸窘迫。ARDS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重症,多数需经机械通气治疗。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8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诊断标准[1]。

1.2 对症治疗

以纠正低氧血症,缓解呼吸衰竭,为治疗基础疾患而争取时间;基础疾病的治疗,以去除诱发ARDS的病因,恢复肺组织的有效气体交换功能为主。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ARDS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急骤,需设专人守护,进行加强护理。保持环境清洁,各项操作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受凉感冒,加重病情。做好皮肤护理,避免局部受压,防止出现压疮,尤其是对于合并低蛋白血症或有水肿存在的患者,要加强皮肤保护。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对于应用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经常擦拭口腔,保持口腔湿润状态,防止因口干给患者带来的不舒适感。对清醒患者应给予生理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以及精神上的安慰,以配合治疗。

2.2 气道护理

保持气道湿化,根据痰液黏稠程度,调整湿化量,并保持机体的充足水分补给。对于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增加呼出气体的重复吸入装置,减少呼出气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对于气道分泌物过多的患者,尽量鼓励患者自行咳痰,无自主咳嗽能力者,要加强吸痰。对于分泌物量较少的患者可酌情按需吸痰。及时正确地判断气道吸出分泌物的颜色和量。机械通气患者要加强气道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2.3 功能指标监测

2.3.1 循环功能监测 包括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肺毛细血管楔压(PC- W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等,如有条件,还可进行右房压、右室压、肺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动脉血乳酸浓度等监测。循环功能的监测对于排除心源性肺水肿,了解有效循环血量及右心功能等有重要意义,也是临床补液的重要依据。

2.3.2 呼吸功能监测 动态监测动脉血气、PaO2/FiO2、P(A-a)O2及肺顺应性等指标,不仅为临床提供诊断及治疗的依据,也是调整机械通气参数的主要依据。其中动脉血气分析是建立和调整机械通气的主要依据,一般通气后30 min需行血气检查。通气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复查,病情稳定后可减少监测次数。此外,呼出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也可作为ARDS患者一项可靠而非侵入性的监测指标。当组织产生和运输CO2不变时,PetCO2的变化可反映通气状态的变化。故通过监测PetCO2可大致判断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气管插管的位置,以及 PEEP水平在机械通气中的作用。近年来,床旁呼吸监护仪测定的呼吸功(WOBp)成为监测和判断机械通气患者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WOBp≤0.8 J/L为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拔管的敏感指标,但尚需考虑患者的基础疾患、病情严重程度、呼吸机器械管道附加阻力等因素。

2.3.3 呼吸机监护 大多数ALI/ARDS患者都需要依赖机械通气改善氧合,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主要监测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气道峰压(PIP)、吸气平台压、呼吸频率及吸/呼比(I∶E)等。一般PIP不应超过3.43 kPa(35 cmH2O),吸气平台压不超过2.94 kPa(30 cmH2O)。如气道压力过高,提示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人机对抗、气压伤等;压力过低则需排除气囊及各管道连接处有无漏气等因素,并作相应的检查与处理。

2.4 机械通气并发症护理

机械通气治疗时,可出现气管气囊滑脱、气管内痰痂或血块脱落所致的气道阻塞,严重时可发生窒息;因患者烦躁不安,自行将气管插管强行拔出;或呼吸机漏气导致通气不足;或因吸氧浓度过高持续>60%以上,发生氧中毒。所有这些,均需监护人员,严密监测和预防,加强护理,确保呼吸机治疗安全。

[1] 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46.

[2] 涂霞,王湘,伟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氧化亚氮吸入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3054-3055.

R473.5

B

1674-9316(2014)07-0106-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7.058

方法对35例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的呼吸功能监测及临床监护。

结果35例病人中,22例治疗后好转,10例病人病情恶化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最终死亡3例。结论严密的多功能生命动态监护是争取及早诊断、及时治疗以及提高抢救成活率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呼吸机气道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不通气的鼻孔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