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实践课程考核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14-02-05 06:20高凤萍
中国考试 2014年11期
关键词:自学考试考核

高凤萍

自学考试实践课程考核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高凤萍

实践课程考核是实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规格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考生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自学考试制度不断完善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开展的实践课程考核实践为例,探索了以社会证书考试代替实践课程考核、对实践课程实施分类考核、统一实践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实践课程考核基地等考核管理措施。后续应在课程设置、考官队伍建设、考核基地建设、有效的考核管理等方面改进和探索。

自学考试;实践课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是适应我国国情的一项创举。自1983年正式创立以来,建立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专业设置逐渐摆脱以文科为主的现象,大量增设理工类专业。[1]1999年,经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考办”)批准,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天津考办”)率先论证开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术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截至2012年,全国共开考本、专科专业1 034个,其中理工类(高职)专业约占开考专业的50%。而理工类或高职专业中包含的实践课程,特别是高职专业中的实践课程占专业课程比例约50%,其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异常复杂和多样。

国家考试制度是自学考试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自学考试这种教育形式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国家考试制度改革和创新的目标是,使这种国家考试真正具有对自学考试考生的学历水平进行科学、全面评价的功能。然而,作为大规模开放教育的自学考试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实践课程的开发、训练和考核一直是困扰和桎梏其发展的瓶颈,且被普遍认为是自学考试的先天缺陷。[2]经过长期的努力建设,自学考试笔试在标准制定、命题管理、命题技术以及考务考籍管理方面已日臻成熟和完善,体现国家考试的严肃性、严密性和标准化,但是实践课程考核各省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规范和有组织的严密实施。随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的推进,实践课程考核凸显其重要性。如何推进这项工作,必须对其表象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从理论高度分析其矛盾发展动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1 实践课程考核的意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形式有笔试、口试和实践技能操作,口试和实践技能操作统一纳入实践课程考核。实践课程考核是对应考者进行操作技能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试,是实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规格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切实提高考生素质、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践课程考核工作对促进自学考试制度不断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1.1 有利于自学考试专业结构趋于合理

长期以来,实践课程考核被认为是自学考试制度的先天缺陷,由于考核实施的困难,影响了自学考试专业结构的整体发展,专业设置多文类、管理类,对理、工、农、医类等专业开考慎之又慎。自学考试作为一种考试制度,必须具有广泛的专业适应性,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针对其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通过测试技术、测试手段实施有效考核,保证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

1.2 有利于实现专业整体培养目标

自学考试作为开放的社会大规模教育考试,通过考试手段考核应考者是否达到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自学考试实践课程是整体专业课程计划的一部分,在考试形式上除采用笔试形式外,口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对考试计划中全部课程均按照国家考试的统一标准和严密的组织实施才能保证专业整体培养目标实现。[3]

1.3 有利于考生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实际操作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部分,实践课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将外部固化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于生产和社会实践的内在活化技能。其中包含的能力主要有:对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以及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动手能力。由此可见,做好实践课程考核工作可以切实提高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1.4 有利于培养考生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是确保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灵魂和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个体也就没有创新的民族。自学考试必须培养具备鲜明时代特色的创新人才,实践课程是专业培养过程中最能集中反映考生创新意识的部分。试验中的仔细观察和探究过程,试验课题中的冥想和思考,实习中的亲身体验,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的都是新知识在头脑中的再生,都是个体智慧的创新历程,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切实感悟前人知识创新的艰辛,也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疑问、继续创造和开辟崭新的知识天地。

2 实践课程考核工作现状分析

作为大规模开放教育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实践课程的开发、训练和考核一直是困扰和桎梏其发展的瓶颈,各省普遍将实践课程考核全权交由主考院校,缺乏严格组考和规范实施。其主要问题有:

2.1 认识不高,重视不足

管理部门、主考校、助学单位以及考生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如有些管理部门在制定专业计划和管理办法时注重理论知识,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体现在专业计划中实践课程很少,且要求不高,对考核实施亦疏于管理。助学单位则受客观因素制约,常常忽视和减免实践课程课时,甚至已提出的实践训练要求也尽可能偷工减料,不给或少给考生安排。主考院校在考试实施中受设备、师资等客观因素制约,存在减少考核内容、降低考核标准等现象。考生则功利思想严重,只注重学习理论,应付笔试,认为笔试才是“动真格”。

2.2 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实践课程考核持续时间长、考核评判主观性强、设备环境要求复杂等特点,要求考试管理需投入大量人力深入到考核实施的各个环节。而实际情况是,各省实践课程考核管理人员普遍少甚至无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只是将实践培训和考核全权委托主考校组织实施,而主考校随意性大,考办又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2.3 缺乏统一质量标准

目前,多数实践课程无考核大纲,实践操作要求不明确,造成培训和考核时无标准可依,弹性过大。对于全国统考专业,笔试参加全国统考,而实践课程考核各省、各主考校在标准掌握上差异非常大。

2.4 教学和考核场所难以保障

教学和考核场地的缺乏是困扰实践课程考核的突出难题。高校逐年扩招,各项教学和考核设施对于普通高校在校生都成为紧张的资源,设备数量、实验设备管理人员的配备均不能满足较大数量自考生的训练和考核要求。加之各校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很多实验设备严重老化,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很难体现,难以保证考核的正常实施。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大多是租用场所,设备投入几乎为零。

2.5 实训指导教师更为匮乏

实践课程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一般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履行生产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即任职顶岗所必需的实用性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包括熟练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操作流程及职业技术规范,并能熟练运用工作所需的主要工具及设备,有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以及排除故障、维修设备的能力等,即所谓“双师型”教师。自学考试实践课程培训主要依靠主考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致使培训指导教师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主考学校一般为普通高等院校,其师资主要为“理论型”教师,而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甚至一些高校实验室教师都配备不足,勉强完成在校生的实验任务,对于自考生实验很难安排。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情况更加糟糕,一般理论教学也主要依靠外聘教师,更不具备实训指导教师。

3 实践课程考核管理实践

加强实践课程考核工作是自学考试主动适应社会需要,进一步健全自学考试制度、强化自学考试教育功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当前提高自学考试质量和效益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引导和促进考生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必要措施。近年来,天津在开展自学考试实践课程考核工作中有一些好的实践,并收到较好效果。

3.1 认定社会证书

认定社会证书,即在专业计划中指定社会信誉度较高的社会证书替代自学考试专业计划中实践课程考核。如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职业资格证书,财政部、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的行业证书,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等。利用社会相应证书的成熟标准体系和较好社会信誉,减少自学考试实践课程考核管理的工作量,考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可获得社会证书,增强了就业技能,缩短了上岗周期,达到自学考试管理部门、证书考试管理部门和考生的“三赢”。[4]

3.2 实施课程分类

自学考试将非笔试形式的课程均纳入实践课程管理范围,天津目前实践课程总数达526科,实践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带来管理工作的异常复杂。天津考办在广泛研究与分析基础上,提出实践课程考核分类管理思想,即对实践课程在考试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性质进行科学归类,在保证考试信度和效度的原则下,强调有效控制。其具体分类如下:

(1)实践课程从考核环境特征分为六类,即实验、实习、作业(作品)、计算机上机考核、成果报告、口试。

实验类课程是考生在实验场所利用仪器、设备和材料进行设计、分析实验方案,编写实验报告等项技能的考核。此类课程多为理论验证性内容,如电子实验技术、电工基础实践、化学基础实验等课程。

实习类课程是考生在专业(课程)相对应的实际工作现场或模拟工作情境中观察或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认识或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如机械制造基础实践、饭店管理专业毕业实习、工业设计毕业实习等。

作业(作品)类课程是考生在专业(课程)相对应的实际或模拟工作现场,完成指定作业(作品)项目,测量和评价其技能结构和水平,考核其动作技能领域的实践能力与素质。该类课程测试环境创设要求高,要求考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施考的业务技能,考试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大,且人力、物力消耗大,效率低。如设计素描、建筑施工实践、机务维修实践、微机维护与维修等。

计算机上机类课程是考生在计算机及相应软硬件环境下,通过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项目,考核其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能力。如常用软件应用、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电子线路CAD等课程。

成果报告类课程是考生完成毕业论文、课程设计、社会调查等,用规范的方式做出书面表达的成果报告或形成实物作品等成果。如工业设计毕业设计、机场管理毕业论文、工程造价管理毕业论文等。

口试类课程是考生在实际工作现场或模拟情境,通过主考问答或角色扮演等形式,考核其专业表达水平及专业素质。如英语口语、英语口译。

(2)实践课程从考核方法分为三种: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过程兼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即不考虑平时实践训练过程,学习终结后参加考试,获得考核成绩。一般,此类课程考试安排在培训结束或学期末进行。如常用软件应用、VB程序设计实践、设计素描等课程。

过程性考核,即对课程多个项目的实践能力逐项给出成绩,最后综合多个项目成绩给出该课程最终成绩。如化学基础实验,其由6个实验项目组成,考生在一个学期内陆续完成6个实验项目,全部完成后教师综合学生6项实验完成情况给出该课程最终成绩。该类课程多以理论验证性实验为主。

过程兼终结性考核,是以上两种考核形式的结合模式,该课程成绩由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两项成绩组成。如机械制造基础实践课程,其由5个训练项目组成,考生在完成5个训练项目后获得过程考核成绩(满分30分),终结考核采取考生在考核现场从多个试题中随机抽取一题并按要求完成,老师现场打分,考生获得终结考核成绩(满分70分),两个成绩和即为该课程最终成绩。[5]

从上述三种考核方法描述可以看出,过程性考核侧重于对考生应用、分析、综合操作等实践任务完成的监督管理,考核内容覆盖面较全面,但操作时间长或分多次完成,不便于考试的监督管理;终结性考核,其考核时间短,便于监督管理,此类课程更强调考核内容的覆盖面和抽样的代表性,其侧重于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测试。过程兼终结性考核在实践课程考核中属于比较科学、全面的考核方法,终结性考核受限制的内容,可由过程性考核进行补充,同样过程性考核中不便控制的要素也可通过终结性考核进行测试,但该考核方法在监督管理和考核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综上,实践课程将从考核环境、考核方法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并根据各类课程特点建立相应管理规范。天津考办将全部实践课程进行分类,如“VB程序设计实践”是计算机上机类、终结性考核;“电子实验技术”是实验类、过程性考核;“相关工种技能训练”是作业(作品)类、过程性考核,等等,为下一步实施分类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3.3 统一考核标准

自学考试的考试大纲是指导考生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的法规性文件。统一考核标准应从课程考试大纲做起,考试大纲将考核要求具体化、分解转换为可直接观察和测试的行为或语言,使实践课程的考核、训练和监督具有操作性。实践课程实施分类管理为考试大纲编写创立了方便条件,同类实践课程大纲编写体例相近,如实验类课程大纲包含:列示全部实验项目,明确每一实验项目的目的、步骤、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包含的知识点。确定考核方法,如过程性考核则明确步骤、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对各项目完成情况的评分标准;终结性考核则明确运用知识点分析、设计实验的要求以及统一考试的考务、命题、评分标准等具体内容。计算机上机类课程大纲包含:明确选用软件及其版本、硬件环境,软硬件环境为当前较为流行的环境,同时列示出全部考核点、考核目标,或列示训练的项目内容与要求,确定考试方法。计算机上机类课程一般为终结性考核,大纲明确上机统一考试要求,如考试时间长度、成绩等级制或百分制、考生答题说明、助学单位培训说明、样卷等。

3.4 建设考核基地

稳定的考核基地是实践课程培训与考核的有效保障和坚实的物质依托。天津考办在考核基地建设方面首先采取与有关部门共建方式,建设了相关实践课程培训、考核基地,这样既缓解了考核设备紧张的矛盾,同时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保证一定考生规模的情况下,基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得到保障。

在基地建设思路方面,着重在挖掘社会其他教育资源方面下功夫。经调查,许多技工学校、科研院所、大型厂矿和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训练设施比较完善,有的设备甚至比较先进,但其利用率却远没有达到饱和程度,特别是这些单位还拥有经验丰富和训练有素的实训指导教师或操作技师,他们有能力、有热情充当自学考试的社会兼职教师,这些单位具备成为自学考试实践课程培训和考核基地的充分条件。经天津自考办审查,批准授牌一批具备培训、考核条件的单位成为天津实践课程考核基地。

4 关于自学考试实践考核的思考

自学考试实践课程考核工作意义深远,但实践课程培训与考核工作的开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还需要不断探索,如课程设置、考官队伍建设、考核基地建设、有效的考核管理等。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适当减少理论验证性实验课程,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对专业核心技能内容要进一步整合,减少课程门数,体现自学考试特点。在考核管理方面,注重管理队伍的建设,除应增加省考办专职工作人员外,还要充分发挥地、市一级考办人员作用,增强考核监督管理力度。在培训教师、考官队伍、考核基地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扩大挖掘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厂矿和企事业单位的潜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原上述单位原有设备、教师、场地。在基地建设方面与行业部门共建基地的思路也非常值得尝试,如可与会计软件公司合作建立“电算化会计教室”,与品牌汽车公司建立“汽车维护保养车间”等,行业部门通过产品和技术人员参与自学考试培训考核活动,宣传推广了本公司的产品,提高了产品在市场的熟识度,培养了众多的潜在客户,同时考生通过训练也达到专业上岗水平。[6]对于自学考试,由于公司的参与,直接为考核基地带来新的技术和设备,保障了自学考试实践课程训练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

[1]潘懋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成就与展望[J].教育与考试,2008(6):5-9.

[2]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课题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2-105.

[3]徐文彬.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1):5-8.

[4]曹雪明.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94-95.

[5]沈怡.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及其对职业教育评价观的影响[J].职教论坛,2009(1):49-52.

[6]李骐.英国职业教育中的评价制度研究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6):108-111.

(责任编辑 陈睿)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Management of Practice Curriculum Assessment in Self-taught Examination

GAO Fengping

Practice Curriculum Assessment(PCA)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fulfilling the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and reaching the targets of Self-taught Examination.PCA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enhance students’creativ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and is of great weight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elf-taught Examination system.Based on the real cases of PCA carried out by Tianjin Municipal Higher Education Self-taught Examination Committee Office,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ssessment management methods such as recognizing social certificates,categorizing the curriculum,unifying the assessment standards,and setting up the assessment bases.The next step should be focused on curriculum setting,examiner training,assessment bases building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tactics.

Self-taught Examination;Practice Curriculum Assessment

G405

A

1005-8427(2014)11-0039-6

高凤萍,女,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副研究员(天津 300387)

猜你喜欢
自学考试考核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