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材本土文化缺失及对策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

2014-02-08 10:23李攀攀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新视野教程英语教材

李攀攀

(周口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南周口 466001)

大学英语教材本土文化缺失及对策研究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

李攀攀

(周口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南周口 466001)

大学英语教材作为传播西方文化的窗口,在内容上偏重英美文化本无可厚非,但忽视本土文化的做法则欠缺考量。以编写英语教材应遵守的文化原则为基础,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进行分析,试图发现英语教材中缺失本土文化的原因以及改善措施。

大学英语教材;西方文化;本土文化; 文化原则

《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作为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振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及“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受到了各大高校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通过考察河南各大高校发现,基本上所有本科院校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在使用该教材。当然,这个现象并非偶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教材。

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郑树棠教授及其团队在该教材的第二版上作了进一步的调整,编写更趋严谨且体现了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高度统一。在充分考虑外语教学的特定要求后,对教学手段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以期顺应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在选材上,兼顾信息性、趣味性和前瞻性,做到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语言文化、伦理道德、信息技术、社会焦点问题等各个方面,这对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人文素质和文化意识都大有裨益。此外,作为一套与现代信息技术密不可分的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结合课本、光盘和网络等不同载体,为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育和学习提供了多层次、多渠道且人性化的服务。

针对外语教学的特点和英语教材的编撰原则,庄智象和束定芳在《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1996)一书中明确表示:“任何一套英语教材都应遵守五大基本原则,即系统原则,交际原则,认知原则,文化原则和情感原则。”[1]在这五大原则中,文化原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所谓的文化原则是指“外语语言材料要尽量选择典型的代表目的语主流文化的各种题材和风格文章和段落。”[1]事实上,《新视野大学英语》尤其是读写教程,在选材上确实选取了大量体现英美文化的文章,其课文绝大部分选自20世纪 90年代出版的英美报刊或书籍。当然,为了能够体现当代的西方文化主流,也选取了部分新近问世的作品。然而,《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难免过度地强调了西方文化,尤其表达了对美国文化的热衷,而将我国本土文化束之高阁的做法有些失之偏颇。

1 文化缺失

为了详尽地说明这一情况,以该教材读写教程2为例来阐释。此书共有十个单元且每个单元有两篇表达同一个主题的文章,如表一所示。

表1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章节内容安排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教材读写教程2的 Section A部分的所有文章几乎都以美国文化为背景,丝毫没有涉及任何其他国家的文化,更不用说中国本土文化。这显然在当前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趋势下是不太合适的,也不符合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实际需要。当然,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内一些学者的关注,蒙岚在“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改进大学英语教材——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一文中通过分析认为《新视野大学英语》尤其是读写教程“在选材上有严重的英美文化倾向”[2]。王腊宝教授也指出“英语教材多数还停留在对外国历史文化的介绍与传播阶段,我国本土文化则束之高阁。”[3]他还告诫我们“在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的同时,我国本土文化不应该被边缘化,而应该通过英语传播出去,让它们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崭露头角。”[3]笔者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相信作为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缺失我国文化,必然有其特殊的缘由。

2 反思成因

2.1 外在原因

众所周知,英语的母语使用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不及汉语和西班牙语,但由于上两个世纪英国和美国在文化、经济、政治和科学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以至于如今许多国际场合都使用英语作为沟通的主要媒介。反过来,英语的普及也为英美文化在全球的迅速传播提供了便利。

毫无疑问,作为现如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经济、文化、工业等领域都处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凭借这一优势,美国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产品的倾销。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文化产业壁垒不断被打破,在美国则出现了一批超级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引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见,对于美国文化的推崇是有一定的社会政治根源的。

2.2 内在原因

在我国,最早的英语教学始于19世纪。1862年由清政府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成为培养英语翻译人才的摇篮。事实上,洋务学堂的开设是中国大学外语教学的正式开端。当时,由于我国在经济上与西方相比处于弱势地位,英语则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学习和引进西方科技文化成果的主要工具。自那以后的较长时期内,我国外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其他国家的语言,从而认识和了解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文化,以便帮助他们在国际交往中能更多更好地吸收国外的优秀科学成果和卓越的人文精神,最终为我国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文化和技术服务。基于此,为了保证内容上的原汁原味,《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课文绝大部分选自原版的英美报刊或书籍。当然,英美报刊或书籍中自然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介绍相对较少,我国本土文化自然不例外,更不用说在选材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文章的适用性和难易程度等。

殊不知,当西方文化以教材为载体大量地进入我国学生的视野后,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文化意识上也不知不觉地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因此,加强我国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刻不容缓。

3 弥补措施

3.1 教材编著者

在编写英语教材时,教材编著者要在选材时适当加入有关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的介绍与分析,引导学生以新的角度审视本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这样的教材就可以使语言学习摆脱单纯地以技能练习为主的枯燥局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成为普及文化的重要手段。

以新视野教材为例,其读写教程4的第4单元的Section A The Telecommunications Revolution,在讲述电信革命的同时就分别讨论了俄罗斯、中国、匈牙利、泰国等国家在追赶高速发展的电信业上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此外,该单元的课后练习题部分的选词填空题也描述了网络给在我国四川经营小生意的李先生带来的便利和隐患。笔者认为借助一个热点问题,将中西方文化联系起来是一个好的尝试。如果能在以后的教材当中加大这一设置的比例将会有利于引起共鸣,从而进一步缩小文化差异。

3.2 教师

针对大学英语教材中我国本土文化缺失这一现象,英语教师应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一经毕业,大学生就要走向社会,如果在校园里没有机会接触用英语表达的中国文化,这些大学生就不会用英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文化,无法对世界不同文化进行深刻的比较和反思,更不用说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传播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就需要努力将中国文化带回到自己的课堂当中。

新视野读写教程2的第1单元的Section A Time-conscious Americans,主要讲述的是美国人的时间观念。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部分引入时间观念这一话题,并尝试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和美国人的相对比。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这样的问题,“如果你的好朋友邀请你晚上七点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你什么时候去比较合适呢?”学生通常都会说“既然是好朋友的宴会,那肯定要早点去帮忙的。”教师就可以说:“这也是一般中国人的做法,而美国人则不同,他们一般会晚到五分钟左右,为的是给那个好朋友足够的时间去准备。”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可以顺其自然的加入我国的时间文化,还可以引出课文的主题,并提升话题的可操纵性,毕竟大多数学生还是对我国的时间观念还是比较了解的。

3.3 学生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具有自觉维护本土文化的意识。因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大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英、汉语两种媒介,来培养自己的本土文化意识。大学生可以通过借助现代化的手段来收听或收看广播与电视里的英文节目来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兴趣。目前,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通过收听收看,学生既可以增长本土文化知识,又可以提高英语水平,可谓一箭双雕。此外,阅读英文报刊杂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报刊杂志上大多刊登的都是最新的消息,所用的词汇也是最现代且最实用的,所以阅读国内英文报刊应该成为现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近年来国内英文报刊上常出现的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如中国梦(China dream);厉行节约,反对浪费(Practice economy against waste);百雀羚(Pechoin)等,都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让他们尽快掌握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词汇的英文表达,从而在今后的国际交流中更好地扮演起本土文化宣传大使的角色。

总之,在英语逐步成为国际性语言的今天,用英语来表达我国的文化特色已经成为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的途径。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仅仅了解西方文化是远远不够的,熟悉和掌握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并能运用英语准确地表达出来是我们加深国际交流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对大学生本土文化意识的培养,而配套的英语教材也应该在内容上加大对本土文化的宣讲力度。此外,大学英语教师的本土文化素养及将本土文化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技能也有待提高,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自觉培养自身的民族文化意识,从而更好地帮助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

[1] 庄智象, 束定芳.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 蒙岚.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改进大学英语教材——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7).

[3] 陶丽, 王腊宝. 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需求分析与反思[J]. 外语学刊, 2013(6).

[4] 郑树棠等.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5] 郑树棠,等.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6] 冯燕. 从培养交际能力角度论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J]. 社会纵横, 2012(3).

[7] 王继慧. 大学英语教材中西方文化因子呈现状况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2版)为例[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4).

Discussion on the loss of native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Taking 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as an example

LI Pan-p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Henan, China 466001)

As a window of popularizing western culture, it is fine for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 to lay particular stress on Anglo-American culture in the content, while ignoring native culture is lack of consideration. Based on the culture principle of composing English textbooks, this paper takes 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as an example, trying to find the cause of the lack of the local culture in English textbook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 western culture; native culture; culture principle

10.3969/j.issn.2095-7661.2014.02.033】

H319

A

2095-7661(2014)02-0124-04

2014-04-21

李攀攀(1983-),女,河南周口人,周口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新视野教程英语教材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走进波士顿,开拓新视野
挽碧制作教程
后冥王星时代“新视野”要去哪儿?
高效渲染教程
“新视野”邂逅冥王星
“新视野”号抵达太阳系新大陆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