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2014-02-11 21:17张振玉
图书馆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联网智慧图书馆

张振玉

(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44)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已经获得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物联网也迅速壮大起来,这就为智慧图书馆的提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已然成为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模式。因此,加强对智慧图书馆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在此笔者仅就智慧图书馆的内涵、特点进行阐释,并展望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1 智慧图书馆的产生及其定义

1.1 智慧图书馆的产生

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的环境下产生的。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已经被正式提出,并迅速发展壮大、波及全球。“智慧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和具体实践最早出现在欧美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中,尤其是大学图书馆。例如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加拿大渥太华的一些图书馆和博物馆等。直到2005年,我国逐步开始注意并重视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和实践。例如,上海图书馆、台北图书馆都是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先驱。2010年,严栋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1]一文中明确提出: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时代,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将会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出现在社会中。2011年以来,董晓霞、王世伟等人也相继发表文章,开始大规模地对智慧图书馆加以研究。

纵观全世界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难发现,全世界的智慧图书馆研究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多数研究成果还不成熟,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目前,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等并没有对“智慧图书馆”这一词条的权威解释,这也间接表明了这一研究的成熟度和影响力仍有欠缺。

1.2 智慧图书馆的定义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对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仍处于起步时期,因此图书馆界并没有对“智慧图书馆”做出科学、明确、统一的界定。只在一些学者的论文中,能够看到对“智慧图书馆”的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的描述。例如,从智能建筑的角度上看:智慧图书馆能够采用高科技智能技术把图书馆建设成现代化的智能建筑。从智能计算的角度上看:把物联网、云计算、图书馆、智慧化设备并列组合起来就是智慧图书馆,能够实现图书馆的智慧化管理以及服务。从数字图书馆的角度上看:智慧图书馆是一种能够提供更加富有智慧性、更富人性化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从感知的角度上看:部分学者认为,智慧化的感知与智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综合起来就组成了智慧图书馆[2]。

笔者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和自己的思考、实践,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比数字图书馆更加高级的一种图书馆服务及管理模式,它能够借助物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智慧化的便捷服务;它以绿色发展、惠及万民为宗旨,以高效、互联、便捷为特征,既重视高新科技的应用又重视用户的根本需求,既重视对文献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又重视用户的互动参与,以此来实现图书馆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2 智慧图书馆的特点

揭开数字化、智能化等表面特征,能够挖掘到智慧图书馆的内在特质,即互联、高效和便捷。这三大特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中,互联是智慧图书馆的基石,为高效和便捷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这也是它区别于数字图书馆和复合型图书馆的关键所在;高效是智慧图书馆的精髓,是确保智慧图书馆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便捷是智慧图书馆的根本追求,也是智慧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完美体现。

2.1 互联性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今非昔比。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必然要以互联性为依托和基础。其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

2.1.1 对图书馆中人、物的全面感知。所谓全面感知就是在数字化、智能化等基础上实现感知信息的全面覆盖,即把各种文献信息和读者、馆员的信息互联在一起。例如,挪威的汽车图书馆利用全面感知技术,实现了馆员和读者的互动,提供文献资料借阅、音乐欣赏等多姿多彩的服务。2012年5月,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上,上海图书馆与盛大文学合作,借助互联网把“网络文学”引入公共图书馆中,方便了广大读者的数字化阅读[3]。

2.1.2 跨越时空的立体互联。这种立体互联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是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的立体互联;从小的方面来看,可以是跨部门、跨楼层、跨桌椅的立体互联;当然还包括三网的互联、人机的互联等。以图书馆座位预订信息管理为例,201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的江宁图书馆开始使用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座位显示屏预选座位,像在电影院选座一样,不仅缓解了图书馆座位的供需矛盾,还真正实现了人、物的立体互联。

2.1.3 信息的共享和协同。这种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是一种勇敢的创新,它必须要突破机制、体制的重重障碍。以图书馆读者诚信网的建设为例,各图书馆之间可以像银行一样,建立个人诚信信息管理系统,然后进行同城、全省乃至全国的信息联网,并在智慧图书馆深度协同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图书馆读者诚信网的建设。

2.2 高效性

作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实现服务和管理的高效率是极为重要的。高效性是智慧图书馆的宗旨和保障,它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2.2.1 灵敏和便捷。高效率的图书馆对服务和管理的反映、处理自然是灵敏的。随着我国大型图书馆数量的增多,智慧图书馆的开发和使用对提高全国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是非常有效的。它能够整合各种分散的要素,能够在千变万化的动态情况下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促进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升级。

2.2.2 节能和低碳。绿色环保是全世界的共同呼声,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上,必须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我国有个极为鲜明的例子,台北市图书馆的北投分馆就是以“绿色图书馆”为主题进行建设的。它位于居民生活区附近的绿化带中,以木结构为主,确保了冬暖夏凉的良好效果;屋顶使用太阳能集光板收集清洁能源,还专门设计了收集雨水的管道,利用储备的雨水冲刷卫生间等。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2.2.3 整合和集群。智慧图书馆的协同理念和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在方便读者借阅的同时,实现图书馆所有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尤其是整合集群的理念,把一个个独立的图书馆通过互联网整合为一个更大的集体,使不在同一地区的读者用户可以跨馆、跨区使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设备资源,甚至人力资源等。例如,近十几年来,东中西部的图书馆借助网上讲座等模式,实现了各自的特色资源共享,使西部偏远地区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东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和服务,而东部地区的人们也能享受到西部地区极富地域色彩的文献资源。

2.3 便捷性

智慧图书馆不仅技术先进、管理先进,还能培养出智慧型的读者。一切信息科技的进步,都是为方便人类的生活而存在的。基于物联网基础上的智慧图书馆更是如此。

2.3.1 以人为本,惠及全民。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让读者能够就近享受到丰富的文献资源和舒适的学习环境,达到便民、利民、为民的根本目标。其中最完美的体现就是手机图书馆以及掌上图书馆的开通和使用。例如,上海图书馆的手机图书馆经过多次升级,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功能;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掌上国图”独具特色,为读者查阅、下载、印刷各种信息带来极大的便利[4]。

2.3.2 方便快捷,互动互利。智慧图书馆相对于普通图书馆来说,其服务质量更加优化,更趋向于智能化、个性化、人性化、互动式的服务。比如,上海开办世博会期间,上海图书馆和普陀区图书馆共同合作,在世博园内设置了图书自助漂流亭。在它的帮助下,读者可以在网上查询信息、传递文献、预订席位、自助借还书等,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节省了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3 智慧图书馆发展前景及面临的问题

3.1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3.1.1 提供更高端的资源管理和服务。在物联网环境下,读者之间、文献之间、人物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加便捷,这也为智慧图书馆采集、分析数据提供了方便。面对无限增长的海量信息,智慧图书馆能够高效、自动地检索出有用信息,及时为用户提供问题的答案或者解决方案。

3.1.2 提供更广阔的交流维度。借助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智慧图书馆的图书上装有微型的智能感应芯片,在芯片的帮助下,图书可以自主发送信息、表达自己。用户接受信息更加方便,与图书馆和图书的交流空间也被无限扩大了。例如,在书库管理方面,微型智能感应器能够帮助管理员有序地排放书籍,还能在读者检索借阅时,自动报告所在的位置,确保了管理和借阅的轻松、便利。

3.2 智慧图书馆未来发展所要面临的问题

3.2.1 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智慧图书馆的使用使得信息的交互摆脱了时空的限制,读者的借阅也毫无障碍,但是这也不免导致一些安全隐患。比如,珍藏本文献资源的滥用、用户隐私的保护、图书馆安保信息的泄漏等。对于这些安全隐患,必须及早发现并遏制。

3.2.2 政府政策的监督管理问题。由于物联网技术涉及的行业很多,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又基于物联网技术且不成熟,所以政府部门必须要随时关注它的发展,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智慧图书馆的健康运行和绿色发展。尤其是对机密信息和用户隐私的保护,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保护。

3.2.3 操作标准的统一性问题。目前,物联网技术也还没有确立统一的标准,况且它涉及行业、技术十分繁多复杂,标准的制定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因此,智慧图书馆的建立,也就难以遵循统一的行业标准。当前,全世界都已经注意到物联网统一标准的建设问题并开始筹备工作,但是谁也没有找到一个万全之策,所有的工作依然在进行中,故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短期内难以完成。

4 结语

智慧图书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建设项目,代表着数字化图书馆的未来方向。笔者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展开了对其发展前景和未来问题的论述。总之,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在各界的共同和研究努力下,一定会真正实现。

[1]王世伟.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2] 王雪丽.论智慧图书馆的特点、现状及其前景[J].现代情报,2012(5):48-54.

[3] 陈浩.论物联网时代中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及其建设[J].新世纪图书馆,2012(9):183-185.

[4] 胡永月.对智慧图书馆的设计构思及前景展望[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2):102-104.

猜你喜欢
联网智慧图书馆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抢占物联网
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