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恒久 天地芳华——细赏《古韵壶》造型及功用鉴赏

2014-02-12 18:51鲍雯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10期
关键词:壶嘴壶把紫砂壶

鲍雯君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1、前言

陶的故都源远流长,得天独厚的紫砂文化,催生出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当这把红艳艳的、质感细滑的《古韵壶》呈现在眼前时,不禁怀中一热,来自远古的归属与文化的领悟震撼人心。

2、《古韵壶》造型及功用鉴赏

世界好壶千万种,人们各有所爱,那荡气凌然的肃穆之风,那包容万物的博大情感,都在一把壶中,渐渐地洋溢开来。如果你悉心品味,定能愈发地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无需言语,无需刻画,总能情不自禁地走进这《古韵壶》的天地佳境里。

真正的紫砂壶艺,不是单纯的模仿创意,而是敢为突破的创造。有了一个华丽的主题,作品更是气度不凡。此壶,壶口广,壶身圆,口与身完美结合。笔者精选细腻的紫砂材质,以精湛的技艺、不俗的造型、震撼我们的心灵,而这一切,凝聚在了一把《古韵壶》上。壶身以方归圆,方圆相济,整体观之,美不胜收。壶嘴、壶把亦是方圆相济,飘逸中凝固着古典之美,壶钮为灵动的桥形,使整件作品在稳重中带着动感的旋律。

据记载,紫砂壶早在北宋初期就逐步开始崛起,至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成陶火温在1100℃~1200℃,质地致密,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缓慢不致烫手,即使冷热骤变,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壶泡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能保茶真髓。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紫砂壶早就不再是一器,壶可行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它与儒家、道家、释家文化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如果说,酒文化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茶文化具有现实主义的基调,那么,紫砂文化具有什么特征呢?紫砂文化胸怀广阔,从来不走极端;紫砂文化海纳百川,坚持兼容并蓄。所以,无论是儒家的弟子,还是道家的信徒;无论是出家的僧人,还是还俗的居士,都可以在紫砂壶的世界里,找到情感寄托和精神家园。

作品整体朴素高雅,胎色红润,温和而热烈,壶身光滑如玉,完美无瑕,惹人爱不释手,折射出光影,也折射出千年古韵。三乳鼎足,短小精致,却稳稳地托起整把壶身。鼎的造型让人瞬间回到了盛行的远古和青铜时期,古风荡漾。一把小小紫砂壶,孑孑天地一瞬间,盈盈回眸,无语胜万言。一把好壶,不仅能触动赏壶人的感官,陶冶把壶人的心智,更能收获无憾的幸福。

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使用上的舒适可以愉悦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也要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地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必须作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顾景舟在《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说:“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是具象的辟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之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较量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或盎或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于从沏茶茗饮的方便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后才始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态度作为出发点,才能中肯地赢得普遍爱好砂艺界的共鸣。”

3、总结

艺术,往往介于似象与非象之间,而这些更让人有互动思维的空间。笔者秉承艺术的执念,她的作品更重于对传统题材的挖掘,在创新思维的火花中,达到美的平衡与统一。《古韵壶》将她的创作精髓展露无遗,精气神被具象,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耳目一新的文字展现,将作品价值无限提升。

[1]《紫砂珍品集》

猜你喜欢
壶嘴壶把紫砂壶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紫玉飘香
——生活中的一点诗意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