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农村主导产业实施水利富民工程的做法及建议

2014-02-15 09:50叶兴稷
海河水利 2014年1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土保持饮水

叶兴稷

(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局,河北丰宁068350)

围绕农村主导产业实施水利富民工程的做法及建议

叶兴稷

(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局,河北丰宁068350)

丰宁满族自治县把“大水利兴县、小水利富民”作为实施“生态立县、开放强县、旅游兴县、文化活县”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紧密围绕“奶菜果”农村主导产业,创新“山上抓绿化、坡地梯田化、沟道拦淤坝、川地节水化、河流生态化、水源优质化”的丰宁特色农建模式,突出四大重点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县域经济增长助力。

水利;农村;生态改善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市西部,南邻北京市,北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8 765km2,有耕地面积9.31万hm2、林地面积51.81万hm2、牧草地面积10.85万hm2,辖9镇17乡、310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9万人,属农牧交错县、国家级贫困县、京津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1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果

立足基本县情,丰宁把“大水利兴县、小水利富民”作为实施“生态立县、开放强县、旅游兴县、文化活县”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紧密围绕“奶菜果”农村主导产业,创新“山上抓绿化、坡地梯田化、沟道拦淤坝、川地节水化、河流生态化、水源优质化”的丰宁特色农建模式,全年共投入资金1.9亿元,突出四大重点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 020元,较上年增长15.9%。

1.1 突出节水建设重点,力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依托坝上生态农业开发、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牧草料地建设、扶贫开发等国家扶持和民营水利项目,打水源井313眼,铺设地下输水管道15.5万m,配喷灌设备150台套,建水源和节水工程238处,新增和改善农田节水灌溉面积0.25万hm2,以节水为主的农田灌溉面积累计达到2.73万hm2。以水保驾,奶业以“中国有机奶都”为战略定位,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路子,新建十七道沟、云雾山、头道营3个现代牧场,10个养殖小区成功实现牧场化转型,全县新增奶牛8 000头,存栏达到4.4万头,覆盖80个行政村、1 022个农户,实现人均增收726元。蔬菜产业以建设首都绿色有机蔬菜基地为目标,重点建设2个万亩蔬菜示范园和10个蔬菜示范村,通过标准园区打造、大户带动、政策扶持等措施,规模流转土地0.27万hm2,新增蔬菜面积0.39万hm2,总量达到1.11万hm2,覆盖153个行政村、2.2万农户,实现人均增收667元。林果业按照“土地集中流转、基地规模发展、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思路,累计流转土地477.33 hm2,成立合作社20个,入社会员达1 766户;重点启动万亩杏扁基地10个、千亩苹果梨基地10个,共栽植苗木0.27万hm2,其中栽植山杏0.11万hm2、大扁0.06万hm2、苹果梨0.06万hm2、沙棘0.03万hm2。

1.2 突出水土保持治理重点,努力建设生态丰宁

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京冀水源林、千松坝造林、国家拉动内需重点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中,推广“环山水平沟水土保持蓄排工程体系”治理模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0多km2,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30 km2,造林种草2.08万hm2,修乡村道路113 km,水土保持面积累计达到3 802 km2,其中重点小流域治理面积1 696 km2,全县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通过大规模的重点治理、连续治理和生态修复,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7.4%提高到现在的46.23%,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9.1%,坡耕地改造达到80%以上;乔、灌林面积达到17.2万hm2,年均木材蓄积量达到260万m3;山杏、大扁、梨为主的经果林面积达5.4万hm2,不仅使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更为开发水土保持林果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1.3突出河道治理重点,城乡防洪能力明显提高

以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为主,采取整乡推进措施,沿潮河、牤牛河干支流和县城周边修护村护地堤防51km,全县堤防总长度达到563.4 km,除险加固孤石、木匠沟门、红旗营小型水库3座,累计达到5座,占全县中小型水库的62.5%。涌现出凤山产业园区、县城周边、北头营、黄旗、窟窿山等千米以上生态堤防工程12处,县城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洪水标准,重点农村和农田产业园区达到1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1.4 突出饮水安全建设重点,加快基层建设年扶贫攻坚步伐

集中力量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建农村人口饮水工程72处,解决了5.0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基本安全人口达到20.4万人。以基层建设年为主攻方向,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加大对基层建设年贫困村的倾斜力度,实现了基层建设年56个帮扶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有效地保证了贫困地区的人口饮水安全。同时,对全县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情况进行普查,逐一设计、集中施工,解决了65所学校、1.1万名师生的饮用水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齐全、水质不高的饮水安全问题。

2 主要做法

2.1 领导重视,强化农建组织管理

丰宁县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经济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仅2013年以来,就有水利部、海委、河北省水利厅、承德市水务局多位领导亲临丰宁县检查调研指导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发展工作,做出很多重要指示。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小康建设进程的长期性、战略性任务予以高度重视,调整充实县农建领导小组,从4个方面强化组织管理。

(1)强化目标管理。把农建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乡镇,制定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考核细则,实行全方位目标管理。

(2)严格项目管理。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坝上生态农业开发、退耕还林、人口饮水安全等国家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分别组建项目办公室和工程建设处,按着国家项目基建程序要求进行管理。

(3)突出督导落实。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农建重点项目工地调研督导,四大班子组织联查,业务部门对主管项目实行动态检查,在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上督导把关,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序进行。

(4)注重宣传发动。年内在及时上报农建动态信息的同时,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及展牌、标语广告牌等多种形式,宣传农田水利建设,在社会上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调动群众主动参与农建的积极性。

2.2 科学规划,明确农建长远目标

立足于农业大县实际,县委、县政府长期坚持“沿边防护林、坝上农田牧场防风固沙、沿坝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潮滦河流域农田节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中小河流治理”六大工程体系总体规划布局,年内又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水利发展“十二五”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奶业发展实施方案》《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制定“十二五”水利七大体系发展战略,强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造富民强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2.3 依托项目,开辟多元投入渠道

在解决县财力不足与农建资金需求的矛盾中,从4个方面广辟资金投入渠道,推动农建规模开展。

(1)加大县财政投入。在县财力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提取10%用于农建,仅2013年就投资770多万元,投入到喇嘛山水库、凤山产业园区、引水入城、林果经济等水利工程建设。

(2)寻求域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京津风沙源治理、国家拉动内需水土保持、坝上生态农业开发、京冀水源林、国家公益林、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稻改旱、扶贫开发等国家和域外扶助项目,年内投入资金1.47亿元,形成了丰宁县稳定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主渠道。

(3)广泛吸引社会投入。制定减免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农资直补政策,实行土地流转、反租倒包机制,吸引缘天然、平安高科、万佳丰、丰鑫实业、荣达农业等企业投入资金2 400万元,实施全国首家航天蔬菜育种基地项目,新建和扩大奶业、蔬菜产业、林果产业基地,形成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4)鼓励农民投入。实施小水富民政策,引导农民投资投劳1 217万元,修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设施农业。

2.4 发挥长效,活化工程管护机制

为了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果长效发挥,先后制定施行了《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土保持条例》《小型水利工程转换经营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节水化进程的意见》《禁牧封育工作管理办法》等地方政策法规,组建了县生态环境保护禁牧执法大队,加大了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实施《基层水利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方案》,以原有5个水利基层站为基础,出台了全县共设10个区域片站和26个乡镇站的基层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新增全额编制61名,落实了水管体制改革和基层服务体系经费。在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建设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还在两个方面明确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在用水方面,注重设施的产权落实,成立了六间房等村用水者协会,民主管水、节约用水,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维护保养井、渠、喷灌等水利设施,使之延长使用寿命;全县参与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农户达2.6万户,投入管理人员3.9万人,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有生力量。在水保工程管护方面,继续实施“特殊林权证”制度,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不治无主山、不造无主林,国家补助工程款直接落实到购买荒山户,使大批农民在生态建设中就业。

3 结语

在今后的工作中,丰宁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承德市委提出的“全力打造星罗棋布、互联贯通的网络式水资源利用体系”的建设要求,以“拦住天上水、截住地表水、增加地下水、改善水环境”为目标,从5个方面开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局面。

(1)建设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体系。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到2020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基本得到遏制,水源涵养能力显著提升,全县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

(2)建设农业节水工程体系。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富民工程,2020年实现全县农业人口人均一亩旱涝保收农田。顾全为京津供水大局,以喷、滴灌为主,完善坝上和潮河、牤牛河“一区两带”农业节水灌溉网络,助推“奶菜果”农村主导产业健康发展。

(3)建设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大力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到2020年,县城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重点村镇达到10年以上一遇。健全防汛应急响应机制和水文气象监测网络,加大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应对特大干旱、连旱和突发性水安全事件的能力。

(4)建设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7座水库除险加固,增加蓄水能力,谋划实施喇嘛山、汤河水库等蓄水工程,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的流域水网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战略水源。

(5)建设水生态环境工程体系。实施县城潮河橡胶坝群和引水入城扩建工程,形成完整的县城水景观体系。建设黄土梁水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在重点乡镇修建连拱闸、塘坝等蓄水工程,到2020年全县水工程蓄水量达到1.5亿m3,为建设山水园林中等城市、打造文化旅游与绿色产业高度融合的国际旅游名县提供有力水保障。

TV213.9

C

1004-7328(2014)01-0022-03

10.3969/j.issn.1004-7328.2014.01.007

2013-10-30

叶兴稷(1979-),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饮水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简易饮水鸟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水土保持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