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探讨

2014-02-18 08:21叶蕾许刚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10期
关键词:螺杆菌幽门消化道

叶蕾许刚

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大学山东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6医院,山东济南 250000

糖尿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探讨

叶蕾1许刚2

1.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大学山东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6医院,山东济南 250000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76.36%,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易感染幽门螺杆菌,且相比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胃肠道反应。

糖尿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

相关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可以引起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而且它还影响到胰岛素抵抗功能,增加糖尿病疾病发生概率[1]。为探讨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选取该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比较,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该次实验前1个月未接受任何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治疗,排除消化道溃疡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史、精神异常等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52例,年龄在36~82岁之间,平均年龄(54.2±2.0)岁,病程在2~25年之间,平均病程(6.8±2.1)年。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1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10例糖尿病患者与120例志愿者均利用14C尿素酶呼气实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指导患者(志愿者)空腹漱口后服用1粒14C胶囊,25分钟(该期间只是静坐)后通过专用呼气瓶收集患者(志愿者)呼出的气体。然后往瓶子内加入4.5毫升的闪烁液,最后经由专业液闪测仪检测14C放射性活度,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对于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来说,行奥美拉唑(20毫克,1天2次)、克拉霉素(250毫克,1天2次)、甲硝锉(400毫克,1天2次)等治疗。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检测各项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测,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84例(84/110,76.36%),其中有消化道症状68例(68/84,80.95%);幽门螺杆菌阴性者26例(26/110,23.64%),其中有消化道症状14例(14/26,53.85%),组间消化道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54例(54/120,45%),幽门螺杆菌阴性者66例(66/ 120,55%)。两组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10例糖尿病患者及120例志愿者幽门杆菌感染检测情况比较[n(%)]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作为一种对胃黏膜影响的格兰阴性螺旋形致病菌,易引发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我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所占比例在20%~90%之间。幽门螺杆菌主要是通过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或间质受体(黏蛋白、黏多糖及脂多糖等受体)结合黏附在胃黏膜上,而糖尿病患者可以发生非酶促黏蛋白糖基化反应,导致患者胃黏膜内唾液蛋白值上升,加快幽门螺杆菌黏附胃黏膜。另外,多年临床实践表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更易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患者体内血清胃泌素、胆囊收缩素水平上升,而胃窦部生长抑素却呈现下降特点,改变了患者胃肠运动、肌电活动等规律性特点,进而出现胃肠道反应。为此给予患者抗生素、抑酸剂及铋剂等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结果发现患者腹胀、恶心等胃肠道反应明显缓解[2]。

张平利等人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126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给予奥美拉唑等药物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治103例,根治率为81%,且103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上腹疼痛、烧心感、厌食、恶心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可降低胃肠道反应。该研究将110例糖尿病患者与120例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进行对照试验,其中110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76.36%,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84例糖尿病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80.95%,比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中消化道症状发生率高27.10%。为此治疗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时,要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减少胃肠道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汪妍,章菲菲,董勤.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1(6):1054.

[2]张荔群,张鸣清.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胃轻瘫临床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2009(4):413-414.

[3]张平利,周爱香,赵捷.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14):92.

R753

A

1672-4062(2014)05(b)-0027-01

2014-02-20)

叶蕾(1980.11-),女,2003年毕业于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主治医师,在职研究生。

许刚,男,主任医生,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螺杆菌幽门消化道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猪的消化道营养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嘴和消化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