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种植类课型教学方法之探索

2014-02-26 07:14何振华
教育观察 2014年36期
关键词:凤仙花日记科学

何振华

(嵊州市城南小学,浙江嵊州,312400)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教育的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科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它有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种植我们的植物》这种课进行课外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有关植物的内容贯穿始终,但教学(以凤仙花种植的教学为例)却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第一,种植活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信心十足地种植凤仙花,有的学生受到家长的干扰没有展开种植,还有的学生因管理不当而导致凤仙花中途夭折等,种植活动开展得不是很顺利。第二,携带植物上学不方便。学生离学校远近不同,让他们都每星期带两次凤仙花来校确实存在困难。虽然我们也尝试将学生的植物统一放置在校内一角,但由于植物缺少主人的精心照料而生长不佳。第三,植物生长与教学内容脱节。凤仙花的生长常常跟不上课时的安排,如果采取跳跃性的教学又会扰乱学生的学习思路。

种植植物是一个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它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为克服以上困难,我们可为学生创设继续探究的条件,开辟有效的教学途径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一、科学阅读,点燃探究火种

科学阅读可引导学生从教材、课外书、互联网、生活实践中搜集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后延伸性的探究,这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一)查阅科普类资料——开启探索之窗

科学阅读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科技读书活动,推动学生积极阅读科普类书籍,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摘抄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植物》这个单元时,可以让学生去阅读《植物王国》一书,让学生在书中寻找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因书中的描述比较翔实,学生可以学到更为广泛的植物知识。

(二)查阅互联网资料——深究科学之源

科学阅读还可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以获得更多、更新、更形象的科学信息。笔者班上有这样一位爱深究的女孩,她在网上了解了月季花的种植方法后,自己进行了尝试并写下了观察日记:

前些天,我在花盆里插入一枝没有根的月季花。过了几天,那枝没有根的月季花竟然活了,还长出了一小片绿色的嫩芽!我感到非常奇怪,这样一根月季枝条怎么会发出芽来呢?我好奇地把它拔了出来,呀!它居然长出了几根细细的、短短的须根……

互联网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为他们继续探究、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开辟了空间。

二、实践种植,续写课堂精彩

种植是学生乐于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科学课应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开展力所能及的种植活动。在教学中,当遇到凤仙花中途夭折的情况时,我们及时让学生种植另一种植物,同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种植活动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例如,在本学期开展的“种植凤仙花”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的凤仙花因管理不当而中途夭折,他马上转移目标,改种太阳花。在接下去的时间里,他同样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并且与其他同学交流。这不但丰富了我们种植的植物品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如“凤仙花的培育方法”“虫病的防治”等的知识,让学生将所学技术带回家,与家长交流、探讨。为能开展好课后活动,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指导,还可以根据需要开展班级种植技术经验交流会,邀请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三、“行行摄摄”,复演生命历程

由于环境的局限,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对大自然的许多事物都缺乏认识。科学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打破这些局限,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困难。如在教学《植物的生长变化》的最后一课中有让学生回忆凤仙花生长过程的环节,由于历时较长,大部分学生可能已经遗忘,那不妨在种植的过程中,让学生“行行摄摄”一回,让他们借助数码相机拍摄凤仙花在“种子—发芽—小苗—生长—蓓蕾—开花—结果—枯死”中的每一个环节。课前教师将这些照片收集起来,制成幻灯片供大家分享。

摄影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而且,它还使教学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的口头讲解,让学生真正成为了科学探究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四、撰写日记,凝聚智慧结晶

在课外种植实践活动中,长时间地对植物进行养护、观察和记录,能够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负责任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坚持撰写观察日记,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优良品质,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下科学探究的烙印。

(一)引导学生写下饱含童趣的观察日记

在教学了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实验(一)》后,有学生这样写道:

今天放学回到家后,我兴奋地拿出科学学具袋,精心挑选了饱满的绿豆,然后将它们浸泡在水中。第二天一大早,我跑去看望小绿豆,呀!它们都像吹足了气的小皮球,鼓鼓的。瞧!每颗绿豆的绿色外套都裂开了,露出了白白的小肚皮,好似一位孕妇。我准备将它们放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中,首先在杯子里面装满湿润的纸巾,然后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抱”进去,它们像一个个小宝宝,安详地睡在软床上做美梦哩!傍晚,它们小肚子上的胚芽已经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好奇地探出小脑袋。就这样,小豆豆住进了我的房间,成了我家的一员,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我真心希望它们和我一起快乐成长。

(二)教会学生制作标本等记录方法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通过“采集、解剖、压平、阴干”等程序来制作花的标本,然后将标本有序地粘贴到日记本上进行保存,以探究有关花的科学知识。

撰写观察日记,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全面提升科学素养。观察日记也是师生交流的有效载体,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种新颖的作业形式,每一篇观察日记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结晶,体现着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的种植类课不能以下课铃作为课堂的终点,不能把学生局限于教室内,要让学生在课堂外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这样,科学课堂才有“科学味”,科学课程才会更加精彩纷呈。

[1] 郝京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2] 陈菊,徐学福.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夏红梅.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小学科学课外活动[J].科学课,2011(6).

猜你喜欢
凤仙花日记科学
入骨三分凤仙花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蒙药凤仙花的显微鉴别
成长日记
科学拔牙
饮料瓶中的凤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