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创造的快乐

2014-02-26 03:52魏亚丽
实践新课程 2013年12期
关键词:旋律创造性想象力

魏亚丽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陶冶学生性情、滋养学生心灵的一副良药。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的培养,在这方面,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作能力,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质,是当前音乐教育中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地将学生心目中“高深莫测”的音乐创作带入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造的意识、勇于创造的能力,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创造在音乐课堂中放飞。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怎样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创造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创造的快乐放飞

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 音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体验到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与创造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

1.让孩子“乐”于表演

学生天生爱模仿和表演,也善于表演。当学生熟悉和理解一首歌后,我总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让学生用身段、手势、眼神、表情来自我表演,有时根据歌曲的意境,让学生试着发挥想象来表演歌曲中的角色,可以是童话和生活的角色,也可以是虚拟的角色。为了增添气氛,我要求学生自制道具,来进行创造性表演。如教第十一册《读书郎》时,我让学生自愿分组,每小组准备一个与读书郎有关的节目。十五分钟过后,学生上台表演:一个组表演小品(读书郎与私塾先生),读书郎自带了道具即书包;一个小组表演舞蹈;一个小组表演打击乐,等等。

发挥想象,表现自己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创作愿望得以实现,我也在组织和参与中分享学生的成功与快乐,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2.让学生“乐”于色、画

音乐和绘画是一对姐妹艺术,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心中总是描绘着一副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而图画与色彩是血肉相连的。我常常在欣赏和听歌曲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一副画,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如我们欣赏第九册《踏雪寻梅》时,学生们根据老师准备的材料,一组学生用蜡油来制造梅花,一组学生用各种颜色的纸片剪贴梅花,一组学生用色块挥洒,一组同学勾画简笔画,等等。

艺术是相通的,歌曲、音乐欣赏完了,一副副幼稚、美丽、夸张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图案诞生了,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溶为一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二、遨游创作的天地,体验成就感

好奇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特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去亲自体会、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抓住瞬息就去的机遇对学生进行创作的辅导。

1.自制乐器,自编节奏

记得一堂音乐课,根据旋律打击节奏,有一个男生用竖笛拍打椅子,发出嗵嗵的声音,几个男生听到了,也学起样来,教室里充满了嗵嗵嗵的声音。表演完毕,这几个男生不安地看着我,准备接受我的批评。他们想不到我会表扬他们,我说,刚才有几个同学发现了一种打击乐的声音,椅子是家具不禁打,我们能不能用其他又小又漂亮又好听的东西自制乐器来打击呢?学生听后纷纷发表意见,我当即拿出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器,请学生们观察后自己做一件打击乐器。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在课余时间制作,随之我再和学生一起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上课时击打“乐器”,体验打击乐的自由开放的节奏。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自编歌词,自创旋律

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创造性音乐学习活动入手。我常常采用自编歌词和自编旋律的形式,如我让五年级学生自编《欢乐颂》歌词,大家歌词编得很幼稚好玩。有一个学生这样编的:“蓝天高高、草儿青青,太阳公公在微笑。妈妈欢笑、爸爸点头,我的心情真愉快。我们大家,一起来呀!又吃蛋糕又喝水。”我采取表扬为主的方式,这样一来,能保护大家创编的积极性。放学后,就有几个同学自编了其他的歌词让我点评。

音乐是流动的,几个音符通过不同的组合,带给我们的则是缤纷斑斓的听觉享受。小学生自编旋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令人兴奋的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

三、在发散性思维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就是要学生由已知去探求未知的思维方法。

1.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以小学五年级欣赏教材《童年》一课为例,按照一贯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初听、分段听、复听等,让学生从中感受旋律的内在表现及意境,学生往往很难把握欣赏内容的含义。如果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另一角度去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展示祖国海南岛美丽的风光,再以听与视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按不同的音乐意境通过投影显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联想,把欣赏曲中的主人公——海霞苦难的童年用语言编排,再有声有色地讲给大家,这样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很快地抓住了乐曲的思想内涵。

2.抓好基础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比如,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音乐中的二拍子,并通过走路,体会到了二拍子音乐的特点,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想:不用走路,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体会到二拍子的特点呢?学生会给老师做出多种有二拍子特点的动作。再如,当学生已经了解了3/4拍号的含义,老师就可引导学生根据拍号的要求和已掌握的音符知识,自己编出不同节奏的四三拍的“小节”,并让学生从中选出2~4节编出流畅的终止感较强的节奏谱。音乐创作学习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活动的机会,这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令人兴奋的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

总之,音乐创造力是发展人的创造思维和能力的重要课题,它将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是创造型人才的直接培养者,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它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使学生展开想象,让创造的翅膀在课堂中飞扬!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第一中心校)

责编/齐鲁青

猜你喜欢
旋律创造性想象力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想象力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