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一室中,似与陶潜友——从《雪楼诗选》看回族诗人马之龙的慕陶与学陶

2014-03-13 09:42杨学娟
宁夏社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陶潜陶渊明

杨学娟

(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2.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马之龙(1781~1851年)[1]414,字子云,号雪楼居士、雪山居士、雪子,云南丽江人,清代回族作家。关于马之龙之名,据刘寄庵《再赠子云》诗前小序“子云原名龙,今改名景”[2]句及回族诗人沙琛写给马之龙的赠诗《雪山歌赠马生景龙》[3]可知,当时还曾以“景”或“景龙”之名行于世。子云曾因文章针砭时弊,触怒上司而被夺去功名,后回到丽江,隐居于玉龙雪山对面的雪楼,后携带一把红毛剑和一只铁笛开始了“游迹遍齐、楚、吴、越间”的汗漫游,“年六十归寓昆明”[4],终生未娶。道光末年,年逾七十的马之龙再次回到丽江,寻卒。著有《雪楼诗钞》《临池秘钥》《卦极图说》和《阳羡茗壶谱》诸书①,今《云南丛书》初编本辑其诗208首,计两卷,题作《雪楼诗选》。

观《雪楼诗选》,其中或直接提及陶渊明,或用陶之典故,或引陶之诗文,或化用陶诗意境的诗歌有近百首,从中可以明显看出马之龙具有浓重的慕陶情怀与强烈的学陶意愿,体现了子云对陶渊明的仰慕及对其文学创作的自觉接受与学习。

慕陶之人

马之龙的的慕陶情怀主要表现为与世俗的决绝及对陶渊明品格和生活方式的仰慕与追求等方面。

1.与世俗的决绝。其实陶渊明与马之龙年轻时对仕途都曾有所觊觎并为之努力过。陶渊明曾自称“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也曾先后任江州祭酒,入桓玄幕,任镇军、建威参军,彭泽县令等。但终是不肯游刃于“尘网”而归老田园,“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饮酒》之十二),永绝尘埃,心远世俗。马之龙亦“少慧,嗜学,试辄前茅……喜谈天下古今利病,思有以匡济于世”[5]2699,曾在提学试经之日慨然写下千余言的《去官邪锄鸩毒论》附于试卷之上,提学甚为惊诧,取消其秀才资格。从此,与科举绝缘的马之龙回到丽江,深居于玉龙雪山对面的雪楼过起了隐居生活,成为无可奈何的“被隐居者”。归隐后的马之龙虽然于此后的人生中时常如他在《奉酬刘寄庵先生西洋刀歌》中所说的“恨无边城功,致身青云早”那般深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但终究与仕途无缘,于是寄情山水,饮酒赋诗,心如死灰,“绝口时事,即诗文中亦绝不道及”[5]2699,而且诗人的这种态度非常坚决,“朝朝暮暮雪楼上,人间得失何足云”(《玉龙山白云歌》),“我得面山居,山灵时相贶。无月亦晶莹,非秋恒飒爽。乐此不下楼,身世两相忘”(《雪楼》)。他把自己的身心安顿在平静澄澈的玉龙山对面的雪楼里,此后无论是漫游他乡,还是回归故里,这里都是他心灵宁静的港湾,他不再去挂念人间的得失,将自己与世俗彻底分割开来。

2.仰慕陶渊明的高洁品性并努力追寻这种品格。因怀有对社会的担当,不忍目睹鸦片日渐戕害国人而作文抨击腐治的行为与陶渊明在不折腰事权贵上的相似性,对此时人亦有肯定。与马之龙唱和往来的五华书院讲席刘大绅在其《再赠子云》一诗中曾这样赞扬马之龙:“昨日知是诗人耳,今日知是奇男子。朝得头巾暮弃之,何处茂才肯如此。小儿人云亦云云,循例致身附青云。独从矮屋论世事,霹雳一声天上闻。要驱孤兔膏钺斧,亦令蛟龙作霖雨。物情喜愠从来殊,愈表蕡策委泥土。声价远在天地间,一琴一笛辞乡关。”[2]此诗对马之龙不同于人云亦云、循例致身、依附高官的“小儿”,敢于“朝得头巾暮弃之”的行为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和评价。失去了身入魏阙的途径,马之龙便开始了人在江湖的一生,现实人生的经历,霎时拉近了他与陶渊明的距离,他把陶渊明视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灵魂安慰。他在《点苍歌赠赵紫笈沙雪湖》写到:“玉龙山客寻山到,萧萧白发共歌啸。万事莫如擎一杯,仰天不顾旁人笑。君不见富春渚严陵钓,又不见柴桑里陶潜傲。”诗中末句以归隐田园的陶潜自许,流露出对陶渊明桀骜性情的仰慕。他开始有意强调和强化对于自我品性的树立。《游雪山》中他在首句便明确地表明了自己对品性追求的态度是“立品须立最高品,登山须登最高顶”。马之龙不仅在语言和行动上注重气节和品格追求,他还在诗歌中通过描写和刻画具有高贵品性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这一追求,如《寻梅》中写梅花:“霜风落群木,雪中开一枝。岁寒少此物,天地荒无姿。”群芳皆落,天地无姿,唯有梅花傲寒斗霜,绽放于岁寒的枝头,这正是林逋《山园小梅》中“众芳摇落独萱妍”的特性和品质。又如《黄山寺松》:“不远黄山路,时寻晚寺钟。来携半轮月,坐对一株松。叶每当春病,阴能仿雪浓。”作者月夜静对黄山寺的一株松树,不禁发出了慨叹“知君有高节,弗愿大夫封”,借松树不存祈誉来比喻自己宁肯保持高节,也绝不追慕名利。

3.对陶渊明生活的仰慕。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虽然也有乞食的尴尬,但总体上来说我们从他的诗文中感受到的是脱去了束缚而融入自然的一种诗意,一种由“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等各个场景所构成的悠闲平淡、诗酒为伴、鸟语花香的生活画卷。马之龙对这样的一种诗意生活心向往之,在《对菊》中他这样写道:“相对已忘言,相欢时有酒。悠然一室中,似与陶潜友。”诗中勾勒了他自己的生活——悠然世外,独室而处,对菊有感,欲言已忘,时逢欢愉,以酒助兴,让他引以为豪的是这样一种超然物外,有酒为伴,与菊相对,诗意哲理的隐居生活。正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状态,他觉得这让他一下子超越了时代的界限而“似与陶潜友”了。

养真是陶渊明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陶潜曾说:“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作为陶渊明的追慕者,马之龙对其“养真”之举也甚感兴趣,他在《题方友石石芝园图》中说:“芝园何处是,景物最清新。日涉已成趣,门关可养真。云林隐啼鸟,风水动潜鳞。相与竟游赏,徒为画里人。”在马之龙看来,石芝园“云林隐啼鸟,风水动潜鳞”的景致最为清新,自己置身其中,仿佛如在画里,这样的画面已是日涉成趣,门关即可养真。他的《僧楼自专》亦道:“皓首真难得,芳樽可满斟。滇池春日霁,雪岭白云深。欲得陶园菊,时闻梵呗音。”虽然身处僧楼,耳闻梵音,目睹雪岭,但对于马之龙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得“真”,尽管得“真”很难,以至于在“皓首”时依然致力于此,可他仍要“芳樽”“满斟”,像得陶园菊那样来养真。

学陶之诗

马之龙在诗歌的创作中自觉地将陶渊明的诗文作为一种审美范式而刻意地接受与学习,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

1.引用、化用陶渊明的诗文。从马之龙的诗歌来看,引用和化用陶渊明的诗文是他学陶的主要途径。《日暮》末句的“徙倚秋月明,归来衣沾露”,明显化用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楼居》“盈樽有酒露为液,挂壁有琴沐作弦。偶然得句自怡悦,青天不羡乘鹤仙”的“盈樽有酒”源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有酒盈樽”句;《留别亲旧四首》“云出非有心,云归岂无意”,《周中秋兴四首》其二“琵琶亭自千秋在,松菊园从竟日关。又是斜阳催解缆,输他飞鸟倦知还”化用《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而来;《检刘寄庵先生寄诗怅然有怀》中的“安得侍清吟,篱边共采菊”与《七日又送蘅塘》的“但见飞鸟还,行人何处住”两句明显具有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及“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影子;《题方友石石芝园图》中的“芝园何处是,景物最清新。日涉已成趣,门关可养真”与《哭刘寄庵先生》“青山何日许埋骨,归去来兮雪山里”亦是化用《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而来。另如《雪山杂咏六首·白云窝》中“结屋白云间,白云自来去”,《芝山杂咏九首》之《石窟》与《一枝庵》中的“一坐三十年,寒风生瘦骨”和“抚松看竹时,幽径落花片”等句子皆为引用或者化用陶诗而来。

2.用陶之典。由于陶渊明本人及作品对中国古代文人与文学影响之深远,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形成了许多来自陶渊明作品中的典故。如“三径”本出于东汉赵岐的《三辅决录》“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三径不出,唯羊仲、求仲从之游”[6]80,后来陶渊明把它引入自己的《归去来兮辞》,《雪楼诗选》中“三径”分别在《夜》《客里一轮月》《访东村故人》等诗中出现了3次。由此而引申开来的“高径”(《游雪山》)、“幽径”(《芝山杂咏九首·一枝庵》)、“荒径”(《从寄庵先生游山至潭西旧庐侧归》)、“竹径”(《别寄庵先生》《斋中对雪山怀刘寄庵先生戴古村》)、“山径”(《玉泉杂诗八首·南磵》)等“径”字在《雪楼诗选》中共计出现24次。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抚孤松而盘桓”的“盘桓”马之龙在《寻梅》《北林集咏十首·吉瓦寺》等诗中运用,“乐琴书以消忧”的“琴书”出现在子云的《旅寓》中。除此外,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吾庐”、《命子》中的“幽人”、《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中的“养真”、《桃花源记》中的“避秦时乱”等典故分别在马之龙的《读查别驾夫妇同评韩诗读本》《访戴古村》《题方友石石芝园图》《春日舟发镇远》等诗中各出现1次。除直接出自陶渊明诗文的典故之外,马之龙的诗歌里还悄然地融入了与陶渊明有关的典故,如《雪楼诗选·师山寺月下》所用“素琴”之典,就出自《宋书·陶潜传》:“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7]2288也见诸《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8]2463另如马之龙在他的《僧楼自寿》中所说的“陶园菊”亦属与陶渊明有关的典故。

3.诗歌意象的选择与意境的创设上接近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文中某些带有他本人情感寄托、品格追求的意象经过代代文人的传承而具有了典型性,有些甚至成为他本人的化身,如酒、鸟、菊、柳、云,等等。

陶渊明“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在他作品中单是以酒名篇者便有《饮酒》《述酒》《止酒》等。其他如《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停云》“有酒有酒,闲饮东窗”;《连雨独饮》“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答庞参军》“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凡此种种写酒的诗句,比比皆是。对于在品格和生活方式上崇尚陶渊明的马之龙来说,同样对酒钟爱有加,他的诗选中有24处直接写到“酒”,另如涉及“倾樽”、“倾杯”、“擎杯”、“醉”、“饮”、“盏”、“酌”、“觞”、“酣”、“醪”等与酒相关的意象也颇为壮观。

陶渊明的笔下另一个比较普遍的是鸟意象,在他的笔下有“日暮犹独飞”的失群之鸟(《饮酒》其四),有羁于牢中之鸟(《归园田居》其一),有日夕佳气中归巢之鸟(《饮酒》其五),有息于庭柯之鸟(《停云》),有倦飞而知还的鸟(《归去来兮辞》),这些情态丰富的鸟可谓陶渊明自我的化身。在马之龙的《诗选》中含有鸟意象的作品共计10首,但在情态的丰富性与艺术手法的精湛程度上远不及陶渊明。如《柳塘》写春日的柳塘边洒满了落日余晖,“鱼鸟自相亲”,令人不忍归去。《雪楼独饮》写自己独自在雪楼上饮酒,楼静云闲,山水空阔,高栖于枝头的鸟的几声叫声打破了这种宁静。当然有的作品中塑造的鸟意象有值得耐人寻味之处,如《芝山杂咏九首·一枝庵》“亦是鹪鹩鸟,深林借一枝。山中无伴侣,片月自相随”,借《庄子·逍遥游》中所描写的鹪鹩来表明自己的渴求仅仅是一个安身之处。《银杏树》“雪山有鸟半空下”描绘了自己这只从雪山而来的鸟儿“无枝可依”的迷茫。另如《七日又送蘅塘》“天教五日欢,今日人竟去。但见飞鸟还,行人何处住”。这虽是一首送别诗,但写与友人们欢娱五日之后,朋友各自而去,唯他没有归所,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依。

除此而外像“菊”、“柳”、“松”、“篱”等带有陶之味的意象也频频出现在马之龙的诗歌中,而且数量也相当可观,其中“松”和“竹”分别出现22次和39次。当然我们可以统计出这些意象在马之龙作品中的数量,但文学审美的影响却是无法量化的,我们只能从这些意象的量的累加上窥得陶渊明在马之龙心目中的地位及意义。

马之龙的诗歌在意境上也有努力追步陶渊明的痕迹。例如,“旅寓在深巷,山城似远村。老梅开雪径,高卧闭柴门。不易琴书静,何妨市井喧。相知还有月,一夜照庭轩”(《旅寓》)。这首诗的意境刻画了马之龙旅居寓所之孤深、清幽、闲雅的意境,但细细读来明显地感受到是将陶渊明几首诗歌的意境融为一体,“旅寓在深巷,山城似远村”两句源自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暧暧远人村”(《归园田居》其一),“老梅开雪径,高卧闭柴门”又分别是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中“寒草被荒蹊”与“长吟掩柴门”两句意境的摹写。而陶渊明名作《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经马之龙的熔炼加工之后凝结成了自己的“不易琴书静,何妨市井喧”。

又如马之龙在《春日舟发镇远》所描绘的“夹岸千家列,中岩一水开。桃花修竹里,可是避秦来”的意境源自《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中那个与世隔绝的桃源。马之龙《访戴古村》中写自己的抱影幽居,与客空斋品茗、谈诗论文的高雅闲适之境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陶渊明的《答庞参军》。此外,子云在《访山人》中写到与山人“便呼杯酒至,共坐夕阳斜。愿与为邻住,山中只两家”的场景与陶渊明《移居》其二里“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所刻画的诗人同邻里之间把酒倾谈的画面如出一辙。

马之龙慕陶之情怀与学陶之情真是显而易见的,总体而言,他的诗歌风格与陶渊明比较一致,多表现自然景物,语言朴质,风格淡然。当然,子云的隐居是迫不得已,因为他没有了出仕的机会,所以有些反映山林景物、花鸟鱼虫的作品不乏刻意为之之嫌,如《五日山阁独坐》虽然写到了眼前皑皑白雪与灼灼榴花的圣洁和美艳,但“洞庭虽阔不容鲸”,“为文空忆贾生笔”两句明显透出自己空负才华却不被重用的苦闷。相反,对于陶渊明来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微笑”[9]21,他的诗文自然就有了一种和谐天然的美。不过,对于一位少数民族作家来说,马之龙的人品和诗作在当时就为林则徐等人所推重,也受到了刘大绅、沙琛等文人的推崇,作品风格独特,艺术水平高,在中国回族文学史上自有其一席之地。

注释:

①齐学裘《见闻续笔》卷一,清光緖二年天空海阔之居刻本载:马之龙还著有《心经印疏》。

[1]朱昌平,吴建伟.中国回族文学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2][清]刘大绅.寄庵诗文钞·诗钞续附卷三[M].民国《云南丛书》本.

[3][清]沙琛.点苍山人诗钞,卷五[M].民国《云南丛书》本.

[4][清]齐学裘.见闻续笔,卷一[M].清光緖二年(1876)天空海阔之居刻本.

[5][清]赵藩.马子云先生传.李伟,吴建伟.回族文献丛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汉]赵岐.三辅决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7][梁]沈约.宋书·列传第五十三·隐逸·陶潜[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唐]房玄龄,等.晋书·列传六十四·隐逸传·陶潜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9][清]梁启超.陶渊明·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

猜你喜欢
陶潜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陶渊明的小脾气
素心人陶渊明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平民品格
开卷有益
《陶渊明 饮酒》
几闻陶潜
陶潜辞官隐情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