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框式介词的隐现规律考察

2014-03-13 09:42
宁夏社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方位词论元句首

王 磊

(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2.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611731)

一、介词隐现情况的分类

介词的隐现是现代汉语语法的显著特点,它是“显现”和“隐含”的合称。介词的使用和其他虚词一样并非绝对,有一定弹性:既有强制性的一面,也有灵活性的一面。于是介词出现和不出现被分别归为了显性和隐形这两个相对的语法范畴,即“显现”和“隐含”。介词隐现的情况可以分为三种:必现(或多现)、必隐(或多隐)以及可隐可现。

介词必隐的情况并不多见,它与必现这种情况一起突出体现了介词使用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多是受到句法、语义等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句法是显性因素,而语义是深层因素。相对的,介词可隐可现不会对句子表达产生影响,也不会改变句子的句法语义结构,这体现的是介词使用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也并非完全随意或无迹可寻,约束它的往往是语用、语篇、个人说话风格以及不同个体使用的倾向性等因素,主观性很强。介词的隐现只是语言表象,但它却是句法、语义、语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因素来自不同层面,因此在制约过程中必然会有所交叉。

二、框式介词的隐现规律探讨

国内汉语学界对框式介词的细致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对框式介词隐现情况的考察及规律和机制的探寻也是近年才逐渐兴起。作为“前置词+介引成分+后置词”这样一个特殊结构,框式介词必然牵涉到前、后置词各自的隐现特点。但由于它们各自有着丰富的数量和种类,当两者搭配构成框架,共同介引某一成分时,必然会呈现十分繁复和困难的研究局面。综观这些年对框式介词隐现情况的考察,不难发现它们都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其一,大部分只针对某一特定框式介词隐现问题进行研究;其二,基于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入性等原因,对框式介词隐现问题的考察多出现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其三,少数文章只从框式介词的前置词切入,而多数都尝试分析前、后置词各自的隐现特征和机制。

关于前置词的隐现,汉语中讨论得最多最深入的莫过于“在”了。郭熙分别从语音变化、动词的音节以及动词的语体三方面讨论了动词后的“在”隐去的条件。[1]储泽祥主要从“在”的涵盖义及其篇章连接作用来考察了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情况。[2]张宏胜从汉维对比和对外汉语的角度对汉语介词“在”位于句首时的隐现形式作了细致描写。[3]此外,张谊生从语义角度、搭配关系和句法位置三方面概括论述了介词隐现的规律。他认为,凡后面还有方位词的介词短语,前面的介词一般都能省。张谊生的论述虽较为全面,但不够具体深入,也过于笼统。[4]储泽祥后来又继续完善了自己的研究,这次主要从“在”位于小句中的不同位置来考察其隐现情况。[5]

除“在”之外,也不乏一些对其他前置词隐现问题研究的成果。陈信春就曾考察“对+NP”中“对”的隐现问题。他认为制约“对”隐现的因素,一是该结构同相关成分间的语义关系,二是结构中“NP”的性质,三是结构所处的句法位置。[6]其他方面,有林莉铭的“与话题相关的介词‘对’的隐现”[7]以及王可可的“《左传》介词‘于’的隐现问题研究”[8]等文章在探讨前置介词的隐现情况。此外,还有个别笼统地讨论前置词隐现情况的文章,如马小成等的“‘介词+方位词’作状语时介词隐现情况的历史考察”。[9]

由于汉语长期缺乏对后置词这一概念的认同,后置词的隐现问题研究远远少于前置词,并且其中大部分研究是关于方位词的,这并不能概括整个后置词的种类。虽然不能涵盖后置词的所有类别,但方位词的隐现研究往往是在框式介词这一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例如储泽祥详细探讨了汉语“在+方位短语”里方位词的隐现机制,他认为该框架中方位词的隐现主要取决于被介引NP的属性和特征、方位词所起的作用、参照物和目的物的空间关系等。[10]

三、框式介词隐现的制约因素

现代汉语框式介词的隐现时而具有强制性,时而具有选择性,究竟有哪些因素和条件在制约它呢?最根本的当属语义层面的制约,这也是变化得以产生的基础;句法层面既会受到个层面的影响,同时也能对其他层面形成反制约,它是显性因素;而音节层面的影响只有在句法结构允许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作用。由于这些因素十分复杂且来自于不同的层面,因而它们相互联系或相互交叉,很难截然分开。简言之,框式介词的前、后置词部分最终在实际句子中是否出现,其规律不是绝对的,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句法制约。对于框式介词的隐现来说,句法是语言结构表层显性的制约因素,它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框式介词在句中所处的句法位置。这一因素对框式介词的隐现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居于句首的框架中的介词最容易被隐含,而居于句中(主语之后谓语之前)的框式介词倾向于显现。当方所类框式介词标识时间、处所、源点、终点以及范围等论元时,前置词“在、从、自”经常省略。例如:

(1)(自从)“阿波罗”11号登月以来,先后几次采集到几百千克的各种月球岩石样品。

(2)(在)首届青少年运动会上,一颗耀眼的新星冉冉升起。

某些置于句首时能隐去的框式介词,在位于句中时,隐去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例如下两例中的框式介词都不能隐省:

(3)海底含燧石的沉积物从侏罗纪以来都有发现,但主要出现在始新世末以前的地层中。

(4)有的人可能会说,待到地球毁灭时,人类已经能在其他地球上生存了。

而由准助词作后置词构成的框式介词,如“就……而论”、“对于……来说”、“针对……而言”等,置于句首时也可以省略掉前置词,如例(5)和(6)。然而当这类框式介词位于句中时,前置词不能隐去,如例(7)。

(5)就他的才华和战功(而论),上将我不敢讲,应该可以升到中将。

(6)对于/针对大多数群众(来说/而言),这种诗歌还是很晦涩的。

(7)但是变异是针对什么而言的呢?

第二,框式介词宾语,即所介引对象的内部构成和复杂程度。一般来讲,宾语越复杂,介词越需要出现,因为作为修饰语的框式结构与谓语动词的距离较远,这时需要依靠介词来标注主从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反,如果所介引对象比较简单,那么介词较容易省略,例如:

(8)这比过去几年中,强调“拜拜要用黑松”、“庆宴要用黑松”,来得有效多了。

(9)为了适应上中下三根修行人的爱好和便利不同习气的人迅速入门起见,兹择禅、净、密三宗中最简单、最迅速、最方便的修习方法。

上两例的框式介词本身都具有隐现的可能性,若介引的成分相对简单,它们的后置词通常都可隐,有时甚至可隐去前置词,如“为了方便起见”和“方便起见”,前置词隐去而意义不变。然而在例句中由于它们介引的成分过长,结构过于复杂,因而距离谓语动词较远,若隐去介词,就会直接导致主从关系不够明确。

第三,句中其他成分的制约。很多框式介词短语在充当句首状语时,为表时间、处所、条件和范围等意义,往往在前置词前加上一些副词或连词,修饰语和前置词联系十分紧密,这时的框式介词是不能隐去的。框式介词词组前面的修饰成分,包括如“就、正、只、才、又、仅仅、刚刚、恰恰”这样的副词,或“但、倘”这样的连词。凡有这样的成分修饰,框式介词都不能隐去,例如:

(10)仅仅就听过的音乐而言,我都可以做一个教授了。

(11)由于精神崩溃而造成的心灵创伤,不管这似乎是多么奇怪,恰恰像肉体的创伤一样,在渐渐愈合。

(12)倘因时机未成熟或由于别的缘故而遭致失败,那不是什么“历史性的错误”,而是历史性的悲剧。

(13)正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们终于返回了宿营地。

第四,框式介词本身的层次划分。在对框式介词内部层次的划分和介词隐现的强制性这两个问题上,陈昌来[11]和刘丹青[12]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如果框式介词后部是方位词,那么介词处在外层,方位词或名词处在内层;而如果框式介词后部是准助词,那么准助词位于外层,介词处于内层。外层的往往是自由的,即可隐可现的;而内层的往往是强制的,即必现的。换言之,从层次角度来说,框式介词后部是方位词时,前置词可隐;而框式介词后部是准助词时,后置词往往可隐。例如:

(14)(从)复校以来,已有几千人从高等航校毕业。

(15)作为中小城市的一市之长(来说),他们分管的工作各有侧重点。

第五,句子结构的复杂程度。句子结构越复杂,述谓动词所带的相关成分越多,越需要用介词来显示和标记语义成分的性质,显示出各成分与述谓动词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个制约因素也适用于框式介词。

(16)为了省钱,她同亚明一道租了一间很简陋的平房在市郊。

2.语义制约。介词的语义功能就是赋予间接论元,标记述语动词与体词性成分之间的论元角色关系。从语义的角度,框式介词的隐省,就是介词不能够或者不需要发挥赋元作用的情况。这种语义的制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部分后置词的赋元特征。框式介词中的部分后置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担赋元的任务,例如某些方所类后置词、表起讫义的后置词“起”和“为止”、表比喻或比较义的后置词“似的”和“一样”,以及表动机义的后置词“起见”等。当介词的赋元作用被后置词分担时,就造成了语义冗余,这时前、后置词至少有一端能够省略而成为单纯的PreP或者PostP,例如:

(17)在悬崖峭壁上,画着许多任务,色彩土红,鲜艳夺目。(标识处所)

(18)到目前为止,已有140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工作。(标识终点)

(19)他像没听见似的,手扶着枪,平静地看了看。(标识方式)

(20)为了谨慎起见,我还特意走访了有关部门。(标识目的)

上述各例框式介词中,后置词都具有赋元特征,前置词或后置词随意隐现某一个,句子都是成立的。

其次,框式介词所介引对象的语义特征。框式介词是否隐现跟它所介引对象的语义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语义成分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由框式介词介引,但在特殊情况下又不能用之来介引。例如,某些框式介词的宾语具有较为固定的论元角色,如时间论元、处所论元等,这样的论元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用介词来标识。境事介词中表所在时间和处所的介词,如“在”、“当”容易被省略;而表起点、经由点、方向的介词,如“从”、“由”不易被省略。在关事介词中,所介引的对象容易成为话题的,介词容易省略,否则不易省略:如表范围、方面的介词容易省略,而表对象、条件的介词不易省略。这也同介词宾语论元角色是否固定有关,例如:

(21)当你身体不好的时候,他来了,嘘寒问暖。

(22)在树梢上有一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3)从现在南京的中山门到孝陵卫,四周筑有皇墙,长达四十五里。

(24)由地球上运去,显然是很不经济的。

前两例中,框式介词介引的是时间或处所论元,前置词往往可以隐去,隐去后框式介词的标识功能就全部转移到了后置词身上,并不影响句子意义的表达。而标识经由和起点的框式介词,如后两例,前置词往往不能隐,否则意义不够准确,不能明确标识论元角色。

3.语用制约。当句法、语义因素对框式介词的隐现不构成强制性制约时,语用因素可以起到决定作用。不用介词在语用上是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的,但语用因素对框式介词隐现的制约还需要在语段、甚至是语篇中进行考察,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语体的影响。书面语中处于句首的框式介词,在口语中大多能有隐省的情况出现,例如:

(25)(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是再做一个文件备份吧。

(26)除了新客人(以外),投洽会依然受到不少老朋友的青睐。

其次,框式介词所承担的多种语用功能。当框式介词的话题标记、衔接连贯、篇章管界、分类对比列举等语用功能无法用其他手段代替的时候,框式介词不能省,例如:

(27)单就科研能力而言,她已经具备教授资格。

(28)就在那个村子里,我完完全全地醉倒了,醉倒在酽酽的老白干里,醉倒在稠稠的乡情中。

例(27)中的“就……而言”具有选择或限定某种话题的意味;而(28)中的“在……里”后面统辖了几个分句的内容并限定了这几个分句的处所,体现了框式介词的管界功能,这些句子当中,框式介词都不能隐省。

从语篇角度来看,框式介词还有分类、列举或排比的功能。有时受上文的影响,下文中的同形框式介词可以只保留前置词或后置词中的某一个,同时管辖多个对象,例如:

(29)为了要适应念佛时的环境和心境起见,为了要适应念佛人的根器起见,所以念法便有种种不同,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作用。

(30)他们是为公共汽车票,为房租,为学费而发愁。

他们是为公共汽车票,房租,学费而发愁。

例(29)中,为了保持一种平行结构,框式介词不能省。而例(30)中,前置词“为”出现一次和出现三次,句子都成立,如何选择只由说话人的个人喜好,语气或是语用目的所决定。

4.其他制约。除上述三方面制约外,还有一些因素也能影响框式介词的隐含,例如音节制约。当被介引成分是单音节词时,即便位于句首,前置词也必现。如:

(31)从古以来,北极光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32)对此而言,推行企业股份化当以存在对巨额投资的需要为前提。

同样地,韵律制约也是框式介词,尤其是后置方位词隐现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根据韵律的和谐性,若被介引NP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那么在韵律上对前、后置词的隐现都不会产生强制性影响,如“在河堤上”和“在他住的小区里”,“在”、“上”和“里”的隐现都自由。但如果NP和方位词的配置是“1+1”的话,方位词不能隐,而此时前置词虽然可隐,但隐去后可能会引起意义的改变。如“在院里”和“从地上”,方位词一定不能隐,“在院”和“从地”都不符合语法。虽然隐去前置词后的“院里”和“地上”成立,但“地上”只表具体位置,而不表这种空间关系的类型,也就是前置词“从”所表达的一种趋向性,或是时间发生前的一种位置。

四、结束语

框式介词是前置词与后置词的临时性句法组合,作为“Prep.+NP+Postp.”这样一个特殊结构,它的隐现必然牵涉到前置词以及后置词各自的隐现特点。通过对不同框式介词隐现情况的考察可以清楚看到,这些隐现情况虽然只是语言表象,但却受到了来自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层面的共同制约。其中句法是显性因素,语义是深层因素,而语用因素是以句法和语义因素对框式介词的隐现起不到强制性作用的时候才会发挥作用。前、后置词在框式介词中是否出现以及以何种方式出现,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郭熙.汉语介词研究述评[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1).

[2]储泽祥.“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J].汉语学习,1996(4).

[3]张宏胜.汉语介词“在”位于句首时的隐现形式描写[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6(3).

[4]张谊生,张斌.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储泽祥.汉语空间短语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陈信春.“到 +NP”的“到”的隐现[J].河南大学学报,1995(1).

[7]林莉铭.与话题相关的介词“对”的隐现[J].宜宾学院学报,2008(7).

[8]王可可.《左传》介词“于”的隐现问题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2).

[9]马小成,鲍红霞,李云云.“介词+方位词”作状语时介词隐现情况的历史考察[J].法制与社会,2008(14).

[10]储泽祥.汉语“在+方位短语”里方位词的隐现机制[J].中国语文,2004(1).

[11]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2]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猜你喜欢
方位词论元句首
有讲究的方位词
动物们的聚会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基于语料库的俄汉“怀疑”语义客体论元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汉语方位词研究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离合词扩展式的句法成因
基于依存树距离识别论元的语义角色标注系统
基于北京大学中文网库的语义角色分类
浅谈倒装句高考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