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但不失掉自我的大国

2014-03-21 22:58王正绪
领导文萃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东欧中欧大国

王正绪

中国正在和欧洲等地区和国家构建的稠密的双边、多边机制网络,可以最有效地帮助中国成为这样一个专注本地,但在全球范围积极活动的大国

已过去的2013年是中国外交成果非常丰硕的一年。单就欧洲来讲,李克强总理在这一年内两访欧洲,积极推进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事实上,欧洲正在成为中国外交大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中欧之间在国际政治中不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双方不视对方为战略威胁,双方之间也没有领土或历史争端。在国内,中欧发展合作关系具有良好的民意基础,欧洲的较先进的科技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良好的社会秩序等,都是中国民众所欣赏的;而欧洲国家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上所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中国民众的肯定。

而中欧在经济上良好的互补性,更为中欧合作提供了现实的条件。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为欧洲各国的商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而中国巨大的国内储蓄和外汇储备,可以为欧洲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制造业、金融市场等方面,提供巨大的投资。

中国对欧洲的经贸合作,近年来基本形成了一个两层结构。一方面,中东欧由于地理位置、经济结构等因素,成为中国进入欧洲的桥头堡。中国积极为中东欧国家的基础设施改造提供投资和技术,同时不少中资企业在中东欧国家设厂,作为面向整个欧洲尤其是欧盟市场的生产基地。希腊等南欧国家,也基本属于中国欧洲经贸战略的这个层次。

地理位置也使中东欧成为了中国近年来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其中高速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个重点。可以说,中东欧的确已经成为中国的“大周边”外交战略内容。

另一方面,对于地理位置较远,经济结构相对更先进的西欧,中国一方面也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升级的投资(如英国的重大机场设施的扩建和升级、核电站建设等),但在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的合作上,侧重点则和在中东南欧有较大差别。西欧国家的高端制造业,对当前中国积极追求产业进步的努力,实现低碳、高效、可持续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

近年来中国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取得的外交进展说明,未来十年到三十年间,将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介入程度和影响力持续增加的时期。对于中国和世界各国来说,在这一过程中都需要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究竟是一个本地性的大国还是一个全球大国?

在中国国内的争论,主要是要界定中国走向世界的目标:中国是要成为一个和美国平起平坐,在世界各地区都和美国平分秋色的国家吗?还是中国依然专心国内事务,尽管中国在自己所处的东亚地区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归根到底,中国对国际和全球事务的参与最终只是为了国内建设和本区域(及东亚)的和平与稳定服务。

对国际社会来讲,如果中国是一个全球大国,那么全球各个地方,都会期待中国来提供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例如,巴以冲突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内乱,就需要中国参与、主导。相反,如果中国只是一个本地的大国,那么中国虽然会和所有地区和国家发展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但中国不会以域外强权(即来自该地区之外的强权)或全球霸权的身份,为别国的国内治理或其他地区的区域治理提供公共产品。例如,在未来美国在中东地区逐步降低自己的介入程度的情况下,中国虽然会加大和中东地区在经贸、能源、投资方面的合作,但中国不应该在这些国家的国内问题(如内战)和区域内问题(如巴以和平、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区域内主要国家之间的争端)上承担角色。

应该说,在中国国内,随着中国经济、军事能力的增加,一些人对中国的全球目标( global ambition)有一定程度的冲动,期望中国能最终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甚至于取代美国的全球霸权。这一种思路是中国在未来十到三十年内必须避免的。

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定位,应该只是一个具有全球网络的本地大国。也就是说,中国发展、建设的重点应该在国内,但是中国应该积极地和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互利互惠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参与世界和其他地区的合作,终归还是要服务于国内发展的需要。

可以说,中国正在与欧洲等地区和国家构建的、稠密的双边、多边机制网络,可以最有效地帮助中国成为这样一个专注本地,但在全球范围积极活动的大国。这些网络一方面使中国和世界所有地区、国家都形成一定的合作机制,中国能够参与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也会惠及世界各地。另一方面,这些机制都立足于局部范围内的合作,而不以解决全球性的治理议题为目标和责任。中国和这些机制的其他参与方的关系将是平等互利的关系,而不是作为一个域外强权以这些机制来参与和影响他们本国和本地区的事务。

这样一个全球存在但不失掉自我的大国,应该是未来中国国际战略的目标。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猜你喜欢
中东欧中欧大国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建筑师行迹中欧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
中东欧政治体制转轨20年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