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

2014-03-21 10:10◎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1期
关键词:传授中华文化君子

◎于 漪

于漪,本刊顾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现居上海。责任编校:晓苏

“师者,人之模范也”。什么叫老师,老师就是榜样,是模范。老师是非常特殊的职业,要做老师,你的智慧就要像泉水—样喷涌而出;你的思想言行要能够做别人榜样。这个分量很重。用现在的话说是:德才兼备。

我想,做老师,首先是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不管教什么学科,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华优秀文化有很多方面,但基本精神是“人文精神”。中华文化第一个特点是“尊重人”,“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思潮的影响,对技能技巧非常重视,对“人”这个本体,缺乏深刻的领会。

人为本体、核心,是我们中华文化十分重要的特点,这也就是“人文精神”。

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最忧心的是只看到技能技巧,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这是对孩子的坑害。

中华文化的第二个特征是对人的修养的重视。人成为“君子”是需要“修炼”的。中国的优秀文化就是要重视人的修养。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应有之义,但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融入做人的道理,这是中国教育的特点,中国文化的特点。

作为教师,必须清醒意识到,要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用现在的话说,怎样成为一个不辜负国家期望、不辜负人民嘱托的人民教师。 《易经》 中有两句话很重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运行刚劲雄健,君子应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松懈。第二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厚德才能载物。

21世纪的教育变了没有?不管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教育任务还是没有变。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培养人,有时候我们就是把“人”忘掉了,只看到分数,看到技术技能。知识、技能技巧只是攀登精神世界的阶梯,不是终结的目的,终结的目的是人。当前首先是培养有一颗中国心的人,现代文明人。我们对中华文化有所认识,对事业的价值和意义就会有深刻的领会,就会激发对事业热爱的感情。

我是语文老师,语文与志士仁人联系在一起,我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只有发自肺腑的感情才能感染学生。教学课文《文天祥》,深深感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柱”,“民族气节是民族魂”。人没有脊梁骨就不能站立行走,如同动物;没有精神支柱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口气,就是志气,浩然正气。

三尺讲台,是联系着学生的生命的,你讲什么,教什么,传授什么知识,培养怎样的能力,给予怎样的思想熏陶,给予什么价值观,将来都会反馈给你。现在学习,会影响学生一辈子的生活。所以,我一刻也不敢懈怠,因为我的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的。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中,融合了情感和价值观,培养他学会学习,懂得怎样求知,这是一种立体思维。

什么是成长,教师成长必须与学生一起成长。教育的生命力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教师的真正成长和发展,在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内驱力来自哪里,只有当自己平凡的日常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站得高、看得远,才会看到你的工作是多么的有意义,有价值。休戚与共,血肉相连。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日的国民素质。

猜你喜欢
传授中华文化君子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传授技艺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明星传授“颜控女”选车宝典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