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关键在于运用

2014-03-22 10:55麦开敏
教育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词语

麦开敏

摘要:目前的语文教学备受关注,焦点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集中起来就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笔者认为,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关键在于多加运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言运用

近几年来,广东省语文中考题都会有一道连词成段的题目,要求学生在四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或三个写一段话。学生的答题情况令人担忧。例如:2013年中考第一大题第4小题: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描写端午节或中秋节的情境。A组:洋溢、热闹、张灯结彩、兴高采烈齐心协力、欢声笑语;B组:不仅……而且……一边……一边……。考生出现的较为典型的错误有牵强附会,词不达意,中心不明确等。如:“我不仅端午节过得兴高采烈,而且中秋节也过得欢声笑语,我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吃着粽子”,“ 我家中秋节不仅张灯结彩,而且齐心协力,一边兴高采烈,一边欢声笑语”等。

在作文方面,我们的学生除了没有生活体验,没有新鲜题材可写之外,更大的问题就是语言贫乏。例如,2013年中考作文题“有一个地方,那儿,写满了友谊、感动和期盼,充满了关爱、欢乐和温馨;那儿,有鲜花和掌声,有失落和泪水;那儿,我们邂逅了美丽,学会了坚韧……。那儿,留下了你怎样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那儿,___________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题材可以采用以前写过的任何一篇作文题材,应该说是“千锤百炼”了吧,可是,中考上了“一类卷”的却极少,原因何在?大多是因为语言,有的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有的立意不明确,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有的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一篇作文读下来,没有一个可圈可点的句子,全都是平平淡淡,泛泛而谈,读起来让人困倦,提不起一点兴致。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不得不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由于中考现代文阅读只考课外的,于是,课本里的现代文常常受忽略,被一带而过,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教师大多数是让学生自行解决,至于解决得如何,也没有落实检查。即使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教了,也只是教字词的读法,责任心较强的教师还会让学生写一两遍,或者默写一两遍,如此而已。在初中语文老师看来,生字词已经不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极少老师会下功夫教学生运用这些生字词。于是,学生就停留在认识的水平,对于生字词的音和形如何,本意和扩展意怎么样,如何运用,都是一问三不知。以上在中考连词成段的题目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考生对指定的词语的意思理解不透切,未能对所写出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通过关联词有机地连贯起来,因此造成牵强附会,句子不连贯等现象。这样必将导致学生在连词成段的题目上丢分。更难堪的事情是,学生本身词汇缺乏,写作文时,他们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无法用好的文字表达内心所想的、想说的,即使能憋出来的几句话,也是平平凡凡,雍容平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其中谈到的“工具性”,就是强调我们要培养学生语文的运用能力,运用能力体现在哪?体现在听、说、读、写上,最见功底的当然是写作了。早几年,甚至有人提出高考就写一篇文章来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

选词造句,是人们写好文章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旺靡、字无玷也;句之清矣,字不妄也。”刘勰这段话阐明了字词、句、段、篇的关系。也可看出词语准确运用是文章立意之本。如果词语都不能准确运用,即使他的思想深邃,有独到的见解,也如“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万丈高楼平地起,词语是建好文章大厦的基石。词选好了,才能准确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写出让人过目难忘的精彩篇章。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打好这个基础呢?我认為,就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运用。

进入初中阶段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大多数基本的生活词汇,但这并不能说他们就完全掌握了现代汉语,即使认识了所有的汉字,如果不会运用,也只是一个两脚字典,在一些常用词汇的运用上还会闹笑话,更不用说把我们美丽的现代汉语变成让人赏心悦目的文学作品了。因此,我们在教课文时,发现了富有生命力的生词,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读、写,并能造句,最好是造一段话,在这个造句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模仿、尝试,并通过学生们相互交流,多次反复,使之习惯成自然。这样一个流程下来,这个词语就会很快进入学生的语言词汇系统,成为他的一部分,在以后的说话和作文过程中,他就会不自觉地用上它。如果我们三年能够坚持做下来,学生的词汇量不想大增都不可能了。这些生动新鲜的词汇逐渐“入侵”作文阵地,以前的那些普通词汇自然就让路了,学生的作文语言能不改观吗?

这种做法也适用于文言文教学。文言词汇似乎有些尘土味,但它并不是完全失去生命力的。对于那些在现代汉语尤其是成语中还有生命力的文言词汇,要让学生来个古今联系,使他们觉得学了文言词汇有用。对于有些看来已过时的文言词汇,也必须让学生掌握,如果死记硬背,学生会心生厌恶,更主要的是没有效果。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他们运用。可以在文言文课堂上偶尔用文言文对话,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都用文言文,学生会觉得有趣,学得也会很主动。还可以做些小游戏,让学生将某句现代文翻译成文言文。这样,学生就会将文言词汇用活,能够举一反三。例如,一句最简单的话“我是不是要学习”,该如何翻译成文言文?学生就必须调动他们的所有储蓄,“我” 有多少种说法?哪个词是“是不是”的意思?古文中的“要”和“学习”怎么说?一句话译下来,他们已自觉复习了许多文言词汇了。

一句话,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光记单词是不行的,必须理解并级并积极地去运用它,使之成为自己语言系统中一个活生生的精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M]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词语
文言文阅读专练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