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读为本”

2014-03-22 10:55王丽红
教育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以读为本语文阅读教学

王丽红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因为阅读教学的质量与语文运用能力有直接关系。因此,要以读为本。读,就是要阅读文章的整体感知,读出内涵,读出个性,读出精彩。因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以读为本;语文阅读;教学

一、“读”引领,以博其“趣”

文言文语言精辟洗练,晓畅准确,而又神形兼备。流传至今的文言作品,都是经岁月“过滤”的典范文献。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经得起推敲,耐人回味。但是,很多老师却认为它晦涩难懂,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这是成人认知的一种误区。实际上对于儿童来说,阅读之初,他们并没有文言比白话难读的成见,他们完全可以像阅读现代白话文一样自然而然地进入文言文阅读中。在教学中,我们只要做到“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引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即可。而意趣丛生的范读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由于于老师自己对课文早就烂熟于心,所以“当范读的时候,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范读中,教师或巧盼,或蹙眉,或举手,或投足,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之乐趣;教师语言中那独特的节奏、音韵、停顿,更是让学生领略到文言文之意趣,从而对文言文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正所谓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其实,文言文同古诗文有相近之处,教学时教师的范读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在大量的、反复的朗读中,读出语感来,在日积月累中产生对句读的感觉。教师的范读就是最直接的教学范本。

二、“读”中有“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文章的精髓都是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书读不好就感受不到其中包含的气韵与见识。那么,如何做到“读”占鳌头呢?首先,朗读是眼耳口鼻并用的活动,将“死”的文字变成有声艺术,学生通过有声艺术把对文章的感悟表现出来,并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悟。一篇课文的阅读阶段分为感知、精读和诵读,相对应的是感知、领悟与表达。自读感知排在第一位,学生要想感知文章就要做到“读”中有“量”。“死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话说的就是读书贵在自悟。然而许多教师却不敢相信学生会在读书中感悟到深刻的哲理和意蕴。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主,将读书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阅读、多领悟,教师只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就好。

三、“读”中悟,重在“巧”

阅读不能停留在自悟之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咀嚼文字或动脑筋,养成揣摩比较的习惯。自古以来便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说,“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文章意境,感知文章情感。教学应该在“读”上下工夫,充分发掘“读”的重要性。新课标指出,在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并巩固读、听、说、写等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阶段,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掌握文章大意之上,要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精读作为阅读教学的第二步,是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来了解文章内容,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从而提升阅读效率。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情节,并将所要探求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这也正是分析、理解思路的具体表现。由于课文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学生自读悟出来的,但这只是初步的感知文本而非揣摩。这时就需要感悟文字内蕴,体会文字的情感。学生在“读”中悟,重在一个“巧”字,也可以说成是适时的引导。毕竟学生的感知力有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加以指导和点拨,让学生揣摩文本布局、品味佳句好词,在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同时感悟作者立意的独到之处。而教师的点拨要以学生的领悟为基点。

四、“读”想象,妙“趣”横生

“对古诗词的学习重在读,读中构建意象,反复地搞解释是没有意思的。”同样的,文言文教学也要把握一个教学的根本———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文言文的教学重在采用丰富多样的诵读形式,让儿童在充满情趣的诵读中、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不知不觉读通、读熟直至能背下来。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诵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情趣。

五、诵读的基调在于“情”

“读”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中“读”占据的比重很大,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及欣赏能力是“读”的重点。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也要让学生“读”得明白,“读”出一种情感来表达内心的触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读明白了自然就有收获了。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就是在完成学生、作者及文章之间的对话,走向一个精神融合的过程。教师的讲解和感悟往往是引起这项融合的联系点。一篇文章中的情感是通过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只有学生展开想象才能“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读”出真谛,达到“读”中的美妙境界。语文教材精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宝藏。

语文阅读是一个长时间的学习过程,离不开正确的方法指导。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该用有效的引导、激励,让学生充满解读知识的欲望,从而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与教学质量比翼双飞。

参考文献:

[1]王玲. 激发兴趣 以读为本——谈阅读教学方式[J]. 黑河教育,2013,03:42.

[2]王潔.阅读教学,以读为本[J]. 新课程学习(下),2013.

[3]辛春华.在阅读教学 “以读为本”[J].新课程(上),2013.

猜你喜欢
以读为本语文阅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以读为本 关注生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对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