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影响下的发展型教学评价观

2014-03-22 10:55郭玉洁
教育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评价过程发展

郭玉洁

摘要:新課程改革标准强调教学评价应注重其教育价值,核心是以学论教、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而不是区分教师水平的高低,学生的优劣。本文从发展性的角度,通过教学评价观的体现、发展型教学评价观的优势以及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影响这三方面,突出了发展型教学评价观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教学评价观;发展型

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关注与理解的差异造成他们教学评价观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方式。这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判断。只有用发展的眼光,改变以往教学评价目的单一、方式死板、主体局限的状况,才能使教学评价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 发展型教学评价观的体现

教学评价观是指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基础上,以教学的价值观为标准,对教学作出较全面、客观、科学的衡量和判断。[1]发展型教学评价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目的多层化

以往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区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专业素质的优劣,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好坏。这忽略了师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将他们看作是“刺激--反应--强化”实验过程中的研究对象,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甄选和比较。没有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发展型教学评价观要体现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通过以学评教,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对师生教学过程有以下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多通过上级、或者同级听课后点评来区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或者组织教师定期进行专业测试来判定教师专业性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区分学生能力的高低。

发展型教学评价观强调,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方式不仅可通过听、评课,专业性测试,还可以通过访谈、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教师的专业基础和对学科建设的想法。创建一种宽松式、开放式、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传统对于学生的评价为终结性评价,将评价标准定位在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的分数上,这是一种误导。[2]发展型教学评价不单只关注考试成绩,还可以通过建立学习档案卡,将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其他学科兴趣成果等都作为评价内容,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同样了解他们怎样学习。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发展型教学评价观是将教师看作能够独立参与教学评价活动的个体,并且具有评价的发言权。摒弃以往教师和学生只能作为被评价对象,不能实际参与教学评价。现代心理学认为,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始性机制。[3]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后,他们才会有意识、有兴趣地去参与教学活动。评价便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管理者、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获得更多的资源帮助自我,尤其是新手教师的成长。

二 发展型教学评价观的优势

(一)以学论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发展型教学评价观中,评价学生的目的和作用不在于判断学生知识技术的掌握程度,或者为了选拔优等生。而在于发现和识别每个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现有状况,帮助他们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全面发展。正如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他认为人的智力包括言语——语言、音乐——节奏、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动觉、自知——自省、交往——交流这七种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智力。[4]这七种智力分管人类的各个领域,彼此没有轻重、好坏之分。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发展型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环境中去观察学生,以学生学习的过程,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关注教师的专业性成长

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发展型教学评价通过听、评课,测试,访谈,问卷等形式开展,让教师及时了解自身教学工作的优缺点。避免了只有上级评价而带来的局限性。笔者在一所省属重点中学数学教研组评课活动中切身感受到,同级之间的评价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梳理课程内容、纠正课程细节,还能使新手教师在评课的过程中汲取老教师的经验,通过对课程环节的评价,完善新手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教师通过反馈进行自我反思,对教学方式作出改良。

(三)帮助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发展型教学评价不仅对教学起着调节、控制、指导和推动作用,而且有很强的导向性。[5]在传统教学评价观的影响下,教师对学生“满堂灌”,以成绩论成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只关注学习结果、忽略学习过程。

三 发展型教学评价观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发展型教学评价观的影响,将评价标准的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证研究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在确保教学目标可操作性的同时注意从中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发展顺序和认知特点。在处理学生反馈时,注意学生知识盲点的范围和形成原因。

对于教师,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渊博的知识面对于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必不可少。这就要求自我反思的同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师教学优势完全渗透在每一节课堂中。

参考文献:

[1] 朱传荣,王涛.传统教学评价观与现代教学评价观比较研究[J].哈尔滨师专学报,1988,(3).

[2] 王华女.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观及其实现策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11(24).

[3] 卢立涛,梁威,沈茜.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反思与改进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2.06

猜你喜欢
评价过程发展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区域发展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图说共享发展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