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的研究

2014-03-22 10:55许晨
教育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想象力素质教育数学

许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减负”从口号、呼吁迅速、全面地成为教育改革的现实。“减负”、减什么?就教育层面来说,减的是学生由“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带来的过重课业,加的是学生整体素质,也可以说减的是量,增的是质。

素质教育确切的说是一种思想和主张,而不应该是一种模式,笔者认为,凡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法都是好的。是值得我们学生和借鉴的。下面就结合小学数学教法来谈谈素质教育。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数学创新的必要条件。比如,教学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循环小数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等等知识点,无不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在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人民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分配率时有这样一道题:计算(3/25x1/6+3/7x3/25)x42,多数学生会按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逆结合来使用,结果会令人十分振奋;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要改变以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默默看,教师忙忙碌碌地进行操作演示的被动学习模式。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注意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下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这无疑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既是教育目标,也是达到学习目标和成就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感兴趣,自然就会专注于此事物,多方进行思考,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地去分析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星期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办成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指导他们动手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的,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譬如,在认识几何图形、三角形时,可以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红领巾、三角板、小队旗的形状导入新课,请学生在本子上画一画,说一说。学生通过动手画可以得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在教学统计图时,可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统计图,加深对统计图的理解和认识。

为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在钉子板上,围成多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图形,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不仅情绪高涨、兴趣毅然,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对有关图形认识的兴趣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地从不同角度去领会、感知、理解并逐步加深对有关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从而使他们体验到了教学的魅力,更加热爱数学学科。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

目前中小学教材中,习题基本上是为看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以死记硬背潜主动参与,以机械方式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缺乏独立创新的能力,而要适应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所提出的更新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实践和不断提高、创新的精神。

我在六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曾经上过这样一节练习课,确切地说应该是一节讨论课,我在黑板上写出一道题目:

下面各题中,每四个数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把其中多余的一个找出来。

(1)3,9,18,27,81

(2)2.4.6.7.10

学生们踊跃举手,不少人脸上露出不肖一顾的神色,我从中请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这两道题的答案分别是“18.7”。

“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吗?”我进一步提问。

学生回答:“因为第一题中:

3=3,9=3x3,27=3x3x3,81=3x3x3x3

即他们都可以写成若干个3的积的形式。只要18比能。第二题中2=2,4=2+2,6=2+2+2,10=2+2+2+2+2,即扰民都能写成若干个2的和的形式,只有7不能。所以这两个题的达纳分别是18,7”。

“说的对”我立即给予肯定同时又稍作补充,“第2”题选7的理由还可以说的更简单一些2、4、8、10都是偶数,而7是奇数。

当时,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并不想做太多的补充,准备接着板书今天要重点讲解的第二题目。就在我转身时突然发现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把手似举非举的放在了课桌了。

我的心一动。于是就问他:“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

“我,我老师我想对刚才的题目谈一点自己不同的看法。行吗?”这位不善言谈的同学小声说。

“说吧”我身笑着注视着这位学生。

在我的鼓励下,他终于说出他选第一题中的3作答案。

“那么,你能说一下为什么吗?”

“是因为9、18、27、81这四个数,它们个位上的数的和都是9.,只有3不是”。

学生们惊讶望着这位同学,随后目光齐刷刷地转移到看我身上,那目光中充满看疑问,我听到这位学生的回答也不由一愣,对呀,这不也是一种规律吗?!我一下意识到这位学生在这里拥有了创新精神,禁不住脱口表扬了他,“你不但比以前胆子大了许多,而且脑子也更灵活了,你刚才说的非常有道理,连我也没有想到。同学们,你们要学习他这种敢想敢说的精神!”许是我对他的表扬激发了更多的学生,一阵议论声之后又有几个同学举手。………教室里的讲座还在继续,下课铃声却早已响过。

尽管我这节课没有完场逾预期的教学任务,也没有过多的展示自己的才能牡丹这节数学课外活动课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教学成功与否不能用讲了多少题目来比较,不能用是否看到老师的聪明才智来衡量,相反的我看到了学生的智慧,在这时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室里有一种浓浓的交流氛围、创新精神。而这切只与一道数学题有关,这是教师在课堂上民主以及鼓励激发看学生的交流与创新,在交流过程中,我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让他们自主的、主动地开展数学活动,在请那些同學回答问题时,我也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差异。从时间观念上讲,这节课真正把时间还给了学生。

然而,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吗?事实上,许文胜常常被视为一张白纸,任由老师涂抹,或者被看做容器由老师满堂灌,题海战术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这种教学使人们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看到了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聪明才智,这种行为主义的教学观是造就了许多高分学生,而高分者未必高能。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深入掌握知识,并增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还应注意保持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分配,坚持校内外,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的学习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使他们在课外仍有独立的学习和探索时间。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为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想象力素质教育数学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想象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也谈素质教育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