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永伴我教学

2014-03-22 10:55魏静
教育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童心孩子教师

魏静

摘要:我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小学教师,三尺讲台就是我毕生最华丽的舞台,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教育事业!爱着我那可爱的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是我读到最美的语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明眸是我写出的最迷人的诗歌,一颗颗纯真洁净的童心是我灵魂深处涓涓的细流……

关键词:教师;童心;孩子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也,心之初也。”童心似花,童心是诗,童心如梦,人生的许多快乐都是童心给予的,多一份童心,就会多一份快乐。孩童时代,天真幼稚构成了他们的活泼、勇敢、顽皮;好奇使他们施展出异想天开的翅膀;幻想使他们在神奇的童话王国获取无穷的精神财富。童心是“入之初,性本善”的源起,童心亦即赤子之心。童心就是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就做什么。童心就是以赤子之心度他人之腹,童心就是没有阴谋、没有算计,童心,天真无邪。我们每个人都曾拥有童心,享受童心带给我们的快乐。那么,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让童心在我们的生命中保持得长久一些。

教师身处孩子的世界,更需有一颗童心与孩子的心相映。作为教师,不可总是高高在上,不可端着一副“传道解惑”的架式,要“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教师的童心,应该是完全真实的、未加琢磨的童心;教师的童趣,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完全纯粹的童趣。蹲下来跟孩子对话,就是走出成人的自负、自大跟孩子交心,那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一种情怀。

那么,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怎么体现童心呢?

在低年级语文的平常的教学中,要把自己放到和学生同等的高度,时刻要提醒自己:我是一个小学生,我就是一个孩子。首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解读文本。我们知道: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固然要以专业的眼光,以一个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审视教材,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但从我们的教学对象来说,我们更不应忽视用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以孩子的视角和生活去解读课文。

一、用童心的视角捕捉语言。我们小学课文中的语言大多都能接近儿童。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文本的语言有三个层次:一是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式语言,学生能听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式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的语言;三是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式语言,这样的语言典范、优美、蕴涵丰富的思想和语言的表达艺术,具有言语智慧,但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才能逐渐体悟到。

二、用童心的感受体验情感。现在课文的选用十分重视人文色彩。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是:所选的文章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撥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情趣盎然。小学语文教材中以“露”笔叙事写景,状物写人,以“含”笔抒情写理的范例是很多的,我们教师既要善于体味“露”笔的情感,又要善于挖掘“含”着的情感。

三、用童心的眼光链接生活。要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斓,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教材中很多的课文是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的,比如,《柳树醒了》是表现儿童的生活的,《两只鸟蛋》是反映儿童的心愿的,还有更多的课文中充满了童真、童趣、童思。

四、用童心的思维思考问题。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如果只用成人的眼光读,就会把课文读得深,如果常常将自己当作一个儿童,揣摩自己的阅读过程,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好奇的问题,沿着这些问题,你往往会有许多独到的发现,与此同时,便可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

五、用童心拉近师生之情。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如果投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同甘苦、共体验,就会有学生与老师就会产生心里的共鸣。与爱的分享。我真的感谢今年的“六一”文艺汇演,让我真正全面地接触到了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举止,了解了大部分学生闪光的一面。那天从接到通知开始,便马上有学生说愿意参加这次活动,或许受到感染,学生在排练的时候也特别的能吃苦。都想为学班级争得荣誉,把一种集体荣誉感体现到了极点,把师生的关系拉到零距离!我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请况,征求学生及老师的意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已经是他们中一员了,这时你距离成功的教师就越来越近了。

六、用童心开启孩子心灵的大门。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一直到25多年,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他说:“我,是一个长大的儿童。是童心给了我教育的智慧。”教师要有一颗童心。童心,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天真无邪的,他们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会用自己的观点处理事情。拥有一颗童心,教师才会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他们站在同一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才会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与孩子产生思想共鸣。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信任你。“亲其师,信其道”,当你与孩子的心灵融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进入教育的最佳境界。

童心,是教师保持激情与梦想的灵丹妙药。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她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各异、思想活跃的生命。作为一名教师可能受各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或萎靡,或悲观,如果我们带着这种心态面对我们的孩子,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对他们的成长势必造成负面影响。教师拥有一颗童心,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会自觉抛弃一切世俗杂念,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所做,乐孩子所了,永远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对未来充满激情与幻想,这正是教育所需要的。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只有这样,你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猜你喜欢
童心孩子教师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