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承

2014-03-22 10:55辛玉华陈庆英
教育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人文文化

辛玉华 陈庆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发面的基本能力。可见课程标准的理念包含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提出是社会的需求、社会进步的表现。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无论在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制上都开辟了新的视野。着眼于语文素质,重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特别强调张扬人文精神;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强调全球视野、科学精神和现代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总之,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有许多优秀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例如我们听名师讲课,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连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哪怕有一个学生没读完,老师也会耐心地等待他读完,甚至把话筒对着他,把他们的朗读声扩出来予以鼓励。这真正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好课会让学生受益一生。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现和人生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许多人就是因为一堂好的课,而激发了他一生的追求。

好的课还是教师生命力的载体和再现,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并与教师课堂教学现实实现融合,而使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如果要用一句話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回想自己,在课堂上让学生读书时,常常是少数学生还没读完,我就拍手叫停了,这些学生就只得放下书来,就是有个别学生读兴正浓,想坚持把书读完,也在周围学生“善意”的提醒下闭嘴了。两相对比,真是令人汗颜!

我带的是低年级语文,虽然我学过儿童心理学,也了解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我们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想方设法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虽然也能采用一些方法,如游戏呀、运用多媒体呀,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常常简单化,单一化,往往用教师的权威强制学生参与学习。就拿名师讲的课来说,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我想,教师多动一下脑筋,学生就多一份收获,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是干脑力劳动的,如果不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如果不动脑为学生做好服务,我们真的将愧对教师这一称号了。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充分尊重学生。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少年儿童是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群体,是民族文化繁荣兴盛的希望。然而,现在的少年儿童却处在一个西方文化盛行、民族文化凋零的环境中,对米老鼠、奥特曼耳熟能详,对传统文化却了解甚少。在近几年中日韩等国举办的几次儿童集体活动中,与日韩儿童相比,我国少年儿童屡屡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缺乏毅力等等劣习,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优秀品质荡然无存,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等优良传统踪迹不见,反映出在少年儿童中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危机四伏中,只有重视和强化小学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承,才能在民族文化的建设、民族精神的培育、传统优秀思想与文化的弘扬等方面有所作为,从根本与长远上推动中华文化成为多元文化中强劲的一元。

如今世界的眼球已转向了东方。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少是讲和谐礼让、和衷共济的,如各国人民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就会减少隔阂,增进友谊。但是我们自己对本国的文化都缺少了解,怎么去说服别人呢?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因素。我们广大教师要在注重人文教育的同时,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历史使命,让中华民族堂堂正正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人文文化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谁远谁近?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