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书声琅琅

2014-03-22 10:55刁晓婧
教育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一串串范读小手

刁晓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如何做好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使学生真正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成为了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当下急需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创设情境,以境导读。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会,把学生带入书面语言所反映的生活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教学《胖乎乎的小手》,我先请同学们来回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平时是怎样对自己说话的,然后再来读以下三句话,爸爸:“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妈妈:“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呀!”奶奶:“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呀!”这样学生将自己的亲身感受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读起来流畅自如,富有情感。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生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功能,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入朗读角色。如《月光曲》一课,我为学生剪辑了一段能够准确表现月光曲旋律从低到高起伏变化的一段视频,从微波粼粼到波涛汹涌,从旋律舒缓到激昂豪壮,学生在津津有味的欣赏中自然而然地把握住了这首乐曲的特点,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相信此刻同学们都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能把你们的这些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学生听其乐,生其情,每个人都读得很准确、很到位。

二、品析词句,以品悟读。

(1)词语品析,指导朗读。在课文中,有一些词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理解和揣摩这些词语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如《燕子专列》第五段,我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和品味“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等词语,体会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这样一种普通的小动物是多么的善待、友好与关爱。

(2)词语比较,指导朗读。朗读教学中,通过换词、删词等方法,不但能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还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读出情、读出味。如《葡萄沟》一课中,借助课件把“一大串一大串”换成“一串串一串串”,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出“一大串一大串”既能说明葡萄大又能说明葡萄多,而“一串串一串串”只能说明葡萄多不能说明葡萄大,起到了“随风潜入夜”的作用。

三、巧用范读,以范示讀

(1)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教师通过融情于声,和谐婉转的朗读,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自然的、娓娓动听的声音,直观地再现作品的神韵意境,创设出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唤起学生强烈的美感,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可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读时给学生以种种提示与暗示。

(2)学生范读,指导朗读。充分利用一部分语感较强的学生进行范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对范读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肯定、一种奖励,能促使其更认真地学;另一方面对听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和比较的机会,会暗暗促使他们练好朗读的决心。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学生的范读,能强化班级中学生之间的竞争心理,使范读的效果得到加强。

猜你喜欢
一串串范读小手
为小手点赞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魔力小手
胖乎乎的小手
小手变变变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精彩片段
泡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