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结核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4-03-23 03:11王鹏张忠顺杨妍陈岗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 2014年7期
关键词:肉芽肿腮腺抗结核

王鹏 张忠顺 杨妍 陈岗 肖和平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腮腺结核在我国亦有多例报道[1-3]。但是相关报道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回顾分析。腮腺结核本身缺乏特征性表现,常不伴随结核中毒症状,临床表现孤立,常无其他系统结核病灶并存,在临床腮腺结核与肿瘤鉴别困难。笔者通过报道1例病理诊断明确的腮腺结核,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病例报告

患者,女,57岁,农民。2012年4月因“右侧腮腺肿块10余年,加重伴发热2个月”就诊于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患者10年前(2002年)无明显诱因右耳前下方出现黄豆大小肿物,质地中等,活动度好,未予以重视。2年前(2010年)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右侧腮腺占位,可能为恶性肿瘤。行右侧腮腺浅叶切除术。手术病理提示“腮腺肉芽肿性炎”。患者未进一步治疗。患者入我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肿胀伴疼痛、吞咽困难、乏力、手颤抖,当地医院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给予强的松治疗,起始剂量20 mg/d,每周减量5 mg,治疗1个月;治疗后患者颈部肿痛好转,右侧腮腺肿块急剧增大伴轻度疼痛,伴发热,午后热,38 ℃~39 ℃;患者为进一步治疗,于2012年4月入住我院。病程中无乏力、盗汗、纳差、消瘦、慢性咯痰等病史。且无结核病患者接触史。入院进行体格检查:右侧腮腺肿块6 cm×7 cm,质地坚韧,活动度差,无触痛感,表面皮肤温度正常,无瘘道形成。右颈部及右颌下方可触及4枚肿大淋巴结,质地坚韧,活动度好,无触痛感,左侧腮腺及左侧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检查正常。入院检查血红细胞沉降率35 mm/1 h,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PPD皮肤试验22 mm×22 mm,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特异性A抗原[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32个,特异性B抗原[培养分泌蛋白(CFP-10)]25个。胸部X线摄影(简称“胸片”)提示:左肺下叶条索影,陈旧性结核病灶不能除外(图1)。患者2年前(2010年)腮腺浅叶切除病理标本送我院病理科会诊:肉芽肿性炎症伴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阳性,诊断腮腺结核(图2,3)。治疗先给予INH、RFP、EMB、PZA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给予INH、RFP、EMB抗结核治疗9个月,患者右侧腮腺肿胀明显吸收好转。患者停止抗结核药物治疗至今已经6个月,至今仍在随访中,未见复发。

图1 患者,女,57岁,诊断右侧腮腺结核。胸片正位片显示左肺下叶条索影;R:右侧

图2 患者,女,57岁,诊断右侧腮腺结核。腮腺浅叶切除病理标本显微镜下见较多干酪样坏死(HE ×100)

图3 患者,女,57岁,诊断右侧腮腺结核。腮腺浅叶切除病理标本显微镜下见成团的类上皮细胞(HE ×400)

文献复习

笔者通过PubMed数据库以“parotid gland tuberculosis”为关键词检索2005—2013年间语言为英文的文献共33篇。入选标准是可以找到详细原文资料的病例报告,且排除儿童结核病患者。33篇文献中病例报告21篇,其中1篇为儿童结核病,3篇无法找到原文,入选的病例报告英文文献17篇[4-20],共计20例患者。

笔者通过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以“腮腺”与“结核”为关键词检索2005—2013年间文献36篇。入选标准是可以找到详细原文资料(含患者详细原始数据)的病例报告,且排除儿童结核病患者。36篇中病例报告文献11篇[21-31],涉及患者15例(排除1例为儿童),入选中文文献报道的患者14例。

入选英文文献报告的患者20例,中文文献报告的患者14例,结合我院患者1例,共35例患者相关资料见表1。临床特征:腮腺结核多见于成年人,好发年龄在15~65岁之间(33/35),男22例,女13例,左侧腮腺结核16例,右侧腮腺结核16例,双侧腮腺结核3例。发病病程在20 d至20年,有结核病患者接触史2例(2/35),有肺结核或肺外结核的可疑表现6例(6/35),合并腮腺Warthin瘤3例(3/35)。HIV或HIV感染者2例(2/35),既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者2例(2/35)。临床可见腮腺进行性、无痛性肿大34例(34/35),不规则发热2例(2/35),伴龋齿、牙痛、张口困难症状2例(2/35),盗汗、乏力、消瘦、纳差等结核中毒症状不明显34例(34/35);肿大腮腺直径多在3~5 cm(18/21),最小直径为2 cm×0.8 cm,最大直径为6 cm×7 cm;7例有瘘道形成(7/35),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6例(6/13)。

表1 35例腮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

续表1 35例腮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

续表1 35例腮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

续表1 35例腮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

辅助检查与诊断: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9例(19/22),胸片正常27例(27/30),PPD试验阳性8例(8/9)。初步诊断:疑似腮腺肿瘤16例(16/22),炎症5例(5/22),肉芽肿性病变2例(2/22)。确诊方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10例(10/35),腮腺切除活检术23例(23/35),瘘道坏死物抗酸染色1例(1/35),PPD皮肤试验+腮腺CT诊断1例(1/35)。

治疗:在28例有治疗资料(表1,病例号右上方以“a”标出)的患者中,27例接受了抗结核治疗,病情好转,其中9例有随访记录,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随访期间病情无复发;1例腮腺切除术明确结核病诊断,但未进行抗结核治疗,于术后11个月出现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讨 论

一、病情特点及诊断

1.病情特点:腮腺结核临床表现孤立,多表现为单侧腮腺进行性、无痛性肿大,少数有迁延性不规则低热,多无盗汗、乏力、消瘦、纳差等结核中毒症状,临床易误诊为腮腺肿瘤。病程中存在结核病患者接触史、肺结核或肺外结核的可疑表现、同侧颈部淋巴结增大、合并HIV感染或携带HIV病毒、既往有激素治疗史等,是提示腮腺结核可能的危险因素。

2.多普勒超声及影像学特点:腮腺结核的超声学及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与腮腺结核病理过程及临床表现不同有关。根据其病理过程及临床表现,我国学者曾在1981年将腮腺结核分为:实质型、囊型、瘘管型[3]。Sethi等[4]在2006年根据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报道了3例各具特点的腮腺结核,其实质与我国学者在1981年分型有异曲同工之妙。随着腮腺结核CT学、超声学的进一步研究,腮腺结核临床分型的依据显得更为详实[32-33]。

笔者根据有详细临床表现、腮腺CT、超声学检查资料记载的患者29例(表1,病例号右上方以“b”标出)尝试对腮腺结核进行分型,现分析如下。

1)实质型(12/29):男8例,女4例,病程2个月至1年。临床特征为:淋巴结增大局限、中等硬度,边界清楚,可以活动。增强CT表现为实性均匀强化。多普勒超声提示低回声占位,边界多清晰。

2)囊型(12/29):男7例,女5例,病程3周至20年。临床特征:肿大淋巴结具有囊性感,可波动,穿刺可见脓性液体,当脓液穿透淋巴结包膜或周围腺体包膜,累及腺体组织而发生粘连时,表现为边界不清楚,活动性差,压之有坚韧感,此期易与腮腺恶性肿瘤混淆。增强CT提示中央为低密度区的环形强化带或伴有偏心小囊的实性强化。多普勒超声提示中强度回声实性占位、晚期可见中心坏死液化的无回声区伴囊实性占位。当腺体累及广泛时,多普勒超声提示腺体弥漫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

3)瘘管型(5/29):男4例,女1例,病程3个月至3年。即脓液穿透腮腺包膜、皮肤,形成了长期流稀薄脓液的瘘管。增强CT提示中央为低密度区的环形强化带。多普勒超声可见中心坏死液化的无回声区。

3.病理组织学:是腮腺结核诊断的金标准。腮腺结核病理组织学可提示肉芽肿性病变、合并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阳性。

4.FNAC:FNAC是一种有用的、可靠的检查腮腺结核的方法。相关文献报道其敏感度为81%~100%,特异度为94%~100%[34]。笔者分析35例患者中,接受FNAC检查者18例,通过FNAC确诊者10例。敏感度为55.5%,数值偏低,可能与患者例数较少有一定关系。另外一方面,FNAC取得细胞数目有限,特别是大的腮腺脓肿含坏死成分较多时,FNAC的敏感度会降低。

5.皮肤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入选分析的35例患者中,只有9例进行PPD试验,其中5例是在病理提示结核病诊断后进行的,5例患者PPD试验阳性者4例,均为英文文献报道患者。中文文献报道的患者中,病理明确诊断前进行PPD试验者有4例,其中3例为强阳性,1例为阳性。提示PPD试验在结核病的诊断方面仍具有积极作用,在高感染率的我国,PPD试验强阳性对诊断结核病的意义更大。

6.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入选分析的35例患者中,4例腮腺标本应用了PCR技术进行检测,其中2例阳性,1例可疑阳性,提示PCR可协助腮腺结核诊断。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T-SPOT等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我院诊断1例患者,T-SPOT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异性A抗原(ESAT-6)32个,特异性B抗原(CFP-10)25个。由于完成T-SPOT检测的患者例数有限,其在腮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需要进一步验证。

二、鉴别诊断与误诊原因分析

笔者分析的35例腮腺结核患者,在初步诊断时,14例诊断不明确,11例诊断为腮腺肿瘤,3例诊断为感染性病变,2例诊断为肉芽肿性病变,4例诊断为多形腺瘤,1例诊断为腺淋巴瘤。可见腮腺结核误诊率很高。究其原因,首先与腮腺结核病情特点有关。其临床表现孤立,多无结核中毒症状,在缺乏明确肺结核和(或)肺外结核的背景下,诊断较困难。其次,腮腺结核发病率相对较低,目前报道的患者例数少且分散,未能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鉴别诊断中首先应与腮腺肿瘤相鉴别,鉴别要点为病理组织学检查。其次应注意与肉芽肿性疾病的鉴别。笔者分析35例患者中,病理明确提示为各类肉芽肿性病变31例,其中合并干酪样坏死患者19例。需要强调的是,肉芽肿性病变可见于多种疾病,例如除结核分枝杆菌属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真菌、寄生虫、结节病、韦格纳肉芽肿等。不同的疾病治疗原则不相同,疗效亦不相同。在病理提示肉芽肿改变时,还需要完善标本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35]。在我院诊治的1例患者(即本研究患者),当地医院病理报告仅提示肉芽肿性炎,并且未进一步行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未明确结核诊断,也没有相关治疗;导致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体内结核病灶复燃,病灶扩大。

三、治疗

1.药物规律抗结核治疗效果好,避免了手术等有创性操作的实施:本研究入选的患者中,28例有治疗资料记载(见表1,病例号右上方以“a”标出),其中27例接受了抗结核治疗,1例未接受抗结核治疗,未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为男性,高龄(92岁),于腮腺切除术后11个月出现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接受抗结核治疗的27例患者病情均有好转,其中9例有随访记录,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随访期间病情无复发;在27例患者中,有1例在术后未积极行抗结核治疗,2年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病灶复燃,随后规律抗结核治疗1年,病情好转,随访6个月,病灶无复发。所以早期、联合、规律抗结核治疗对腮腺结核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即使腮腺切除术后,仍需要行规律抗结核治疗。

2.腮腺结核抗结核治疗方案:目前尚未统一。27例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方案、疗程均不相同。药物的选择多为INH、RFP、EMB、PZA等一线抗结核药物。腮腺结核属于肺外结核,根据肺外结核治疗原则,结合患者病情,疗程应在1年或1年以上。

综上所述,腮腺结核作为常孤立出现的结核病灶,缺乏结核中毒常见的症状及体征,需要与腮腺肿瘤、腮腺肉芽肿等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临床医师加强对腮腺结核的认识及警惕,是正确诊断腮腺结核的前提。及早进行PPD试验、FNAC、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等检查,积极完善病理标本抗酸染色,综合使用结核分枝杆菌DNA-PCR、T-SPOT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提高腮腺结核诊断正确率。药物规律抗结核治疗是腮腺结核治疗是关键,即使腮腺切除术后,仍需要规律抗结核治疗。总体腮腺结核预后良好。

[1] 傅良杰,钮晓红. 腮腺结核37例临床治疗分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1, 21(5):349-350.

[2] 周琳,云径平,李慕凯,等. 腮腺结核19 例临床分析. 广东医学, 2002, 23(9):975-976.

[3] 赵文清. 腮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附16例分析). 西安医学院学报, 1981, 2(4):494-496.

[4] Sethi A, Sareen D, Sabherwal A, et al. Primary parotid tuberculosis: varied clinical presentations. Oral Dis, 2006, 12(2):213-215.

[5] Gupta V, Patankar K, Shinde A, et al. Tuberculosis of the parotid gland. Case Rep Radiol, 2012, 2012:278793.

[6] Wu KC, Chen BN. Mycobacterial tuberculosis superimposed on a Warthin tumor. Ear Nose Throat J, 2012, 91(5):E4-6.

[7] Thakur J, Thakur A, Mohindroo N, et al. Bilateral parotid tuberculosis. J Glob Infect Dis, 2011, 3(3):296-299.

[8] Garg R, Verma SK, Mehra S, et al. Parotid tuberculosis. Lung India, 2010, 27(4):253-255.

[9] Mastronikolis NS, Papadas TA, Marangos M, et al. Tuberculosis of the parotid gland. Tuberk Toraks, 2009, 57(1):84-88.

[10] Bagga P, Pandey P, Shahi M, et al. Parotid gland tuberculosis diagnosed on FNAC: a case report. Cytopathology, 2010, 21(2):127-129.

[11] Willenborg KM, Götz F, Klein R, et al. Tuberculosis in the parotid gland in HIV infection. Laryngorhinootologie, 2008,87(6):420-422.

[12] Seeley M, Waterhouse D, Shetty S, et al. Two cases of paro-tid tuberculosis. N Z Med J, 2007, 120(1267):U2869.

[14] Aust W, Bloching M, Holzhausen HJ, et al. Tuberculosis of the parotid gland. HNO, 2008, 56(4):425-428.

[15] Erkan AN, Cakmak O, Kayaselçuk F, et al. Bilateral parotid gland tuberculosis.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06, 263(5):487-489.

[16] Birkent H, Karahatay S, Akcam T, et al. Primary parotid tuberculosis mimicking parotid neoplasm: a case report. J Med Case Rep, 2008, 2:62.

[17] Ulusan M, Abul Y, Bakr S.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infection within a warthin tumor: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N Am J Med Sci, 2013, 5(10):617-619.

[18] Caldart AU, Adriano CF, Caldart AU, et al. Primary tuberculosis of the parotid gland. Braz J Otorhinolaryngol, 2007, 73(5):720.

[19] Patankar SS, Chandorkar SS, Garg A. Parotid gland tuberculosis: a case report. Indian J Surg, 2012, 74(2):179-180.

[20] Tuli BS, Gupta V, Singh H, et al. Primary tuberculosis of parotid gland. 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5, 57(1):82-83.

[21] 杜苏丰, 于丰. 单纯双侧腮腺结核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31):47.

[22] 郑翔, 郭宇红, 崔广庆. 腮腺结核误诊为肿瘤临床分析.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19(2):152-153.

[23] 钱蕴珠, 杨建新, 刘瑾, 等. 腮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伴结核一例.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0, 45(8):512.

[24] 鄢斌成. 单纯腮腺结核3例. 四川医学, 2006, 27(3):326-327.

[25] 卢详婵. 单纯腮腺结核2例.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8, 30(6):1050.

[26] 高媛, 秦军. 视网膜、腮腺结核病1例. 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1):137.

[27] 艾莉. 腮腺区淋巴结结核2例报道. 基层医学论坛, 2006, 10(1):96.

[28] 许菊秀, 黄晓霞, 赵丹, 等. 左腮腺结核1例. 中国防痨杂志, 2009, 31(7):440.

[29] 姜晓丹, 杨占泉, 李光宇. 腮腺结核1 例.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7, 21(1):6.

[30] 努尔艾海麦提·卡迪尔,阿瓦古丽·伊斯拉木. 腮腺结核1例. 中国实用医药, 2010,5(28):186.

[31] 田晓蓓, 韩建国, 王丽. 腮腺腺淋巴瘤-结核联合性病变. 口腔医学研究,2009,25 (6):687.

[32] 施彦华,古丽·阿不都克然木.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23):87.

[33] 罗敏,魏懿,肖家和. 腮腺淋巴结结核病的CT表现.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9, 43(11):1212-1214.

[34] Iserì M, Aydìner O, Celìk L, et al. Tuberculosis of the paro-tid gland. J Laryngol Otol, 2005, 119(4):311-313.

[35] 普布卓玛,罗布卓玛. 扁桃腺结核一例报告.中国防痨杂志,2014,36(6):508.

猜你喜欢
肉芽肿腮腺抗结核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结核肉芽肿形成及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克罗恩病肉芽肿检出率相关因素分析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多层螺旋CT诊断在以多发结节、肿块为特征的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中的意义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SPECT双探头前、后位显像分别测量腮腺功能的比较研究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