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疑病症1例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2014-03-26 15:57孙俊芳集宁师范学院幼师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小华程序性来访者

孙俊芳 (集宁师范学院幼师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012000)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指患者对自身感觉或躯体征象作出不切实际的病态解释,致使整个心身被由此产生的疑虑、烦恼和恐惧所占据的一种神经症,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反复就医,虽然经过反复医学检查阴性,以及医生解释和保证没有相应疾病,也不能消除患者认为已患病的先占观念,常伴有焦虑或抑郁,工作、学习和家务能力下降,病程在6个月以上。

元认知干预技术是通过让来访者了解心理问题形成的机制,理解其潜意识中条件性情绪反应自动运行的过程[1],调整其原有的认知观念,在放松训练过程中用暗示技术把情感组织者和新设计的一套程序性知识输入其大脑,从而有效地控制其不适应性行为。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被试来访者小华 (化名),女,内蒙古自治区某大学大二学生。自诉2012年12月下旬,一次猛然站起后,觉得心慌、呼吸困难,由于过度紧张,胳膊和腿也随后发麻。快要期末考试了,因为躯体症状严重办了缓考手续,来年开学补考。家长带其去所在城市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检查,医生的诊断结果为心肌炎,嘱咐其杜绝一切剧烈运动,并且对其实施了药物治疗。在寒假期间,症状稍有缓解,但仍然频繁地感受到心慌、呼吸困难。开学前去另一所医院检查,医生诊断身体健康,来访者返校上学,可是症状却更加严重了。受疾病的困扰无法上学,请假回家治疗,后经多家医院诊断无任何器质性疾病,遂被转诊到心理咨询处,心理医生对其的诊断结果是焦虑症和抑郁症,并服用了3个疗程的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从第2个疗程起小华感到自己的状态有好转,第3个疗程结束时正值放暑假,感觉自己基本恢复健康了,自行停药,但是心慌和呼吸困难这些躯体症状一直没有消除,体质量增加将近20斤。2013年8月份开学后,小华的症状更加严重,向老师和家长提出休学,且要求找心理咨询师治疗。在其生病的这半年多里,小华自诉害怕晚上,怕天黑,怕自己睡着再也醒不过来,见不到亲人。每天早晨起床时症状最严重,平时害怕听到与心脏有关的疾病或者听到有同龄人去世了,其对死亡的恐惧感非常强烈。

患者曾在初一时,自己胃疼呕吐,看见邻居阿姨怀孕后呕吐,以为自己也怀孕了,每天盯着自己的肚子,非常害怕 (此时尚无月经来潮),焦虑半年多,自愈。高中时大腿上出现生长纹,并且周围有红色的血点,怀疑自己患了紫癜,担心半年多,未就医,自愈。2012年4至6月,连续3次亲身经历死神的临近,小华从小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多,奶奶患有冠心病,眼见奶奶由于情绪太激动发病,送到医院抢救;小表妹误食大剂量的药后,接二连三转院抢救;舅妈高血压,生孩子时被下病危通知书。

1.2 干预过程

1.2.1 认知干预 在第1次咨询诊断时,给小华详细分析了疑病症形成的心理机制。小华童年时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很长,奶奶的心脏方面有些疾病,她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多,2012年奶奶情绪过于激动导致送往医院抢救,她对此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加上另外两起面临死亡危险的事件,小华对死亡产生了恐惧。当小华偶然出现心悸、气短的躯体表现后,马上想到是心脏方面出问题了,开始想象一些可怕的结果,使其焦虑情绪迅速升高,在焦虑状态下,更加关注自己的躯体症状,进一步想象一些灾难性的后果,焦虑情绪更加严重。早期治疗时医生的检查结果心肌炎,更是使小华对自己的心脏疾病深信不疑。让小华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不要过分担心其躯体症状,这些躯体反应只是是他觉得痛苦,但是没有危险,也不可怕。只要把焦虑情绪降低了,其躯体反应就减弱,当焦虑情绪消失了,其躯体症状也会消失。当躯体症状出现时把它视作笼子里的老虎,并不可怕,马上把注意力转移,控制自己不要想象灾难性的结果,以免焦虑升高,恶性循环。

1.2.2 临床暗示技术干预 与小华共同选择了几个她感到焦虑的情景和事件,针对这些情况为其设计了一系列的程序性知识。当被试的身体放松后,把设计好的程序性知识和情感组织者输入其大脑,反复对其进行训练,在大脑中建立起新的程序性知识,代替旧的程序性知识,并达到自动运行的程度[2]。

1.2.3 其他辅助技术干预 通过肌肉的不断绷紧放松,能促进自身内源性激素的分泌,使人体验到情绪的放松,平静,愉快[3]。通过深呼吸,胸腹腔中相应的肌肉因为得到锻炼而变得舒展,因而获得轻松感受。为使临床干预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向小华输入积极的程序性知识的同时,还要输入肌肉放松和深呼吸这样的小程序性知识。让他遇到刺激情境时,如果又出现焦虑情绪,能自觉地用这些方法进行自我调节,控制情绪。

1.2.4 对来访者的生活、学习、性格等方面的指导 让其能正确认识疾病和死亡,不要上网查各种疾病,免得给自己消极暗示。每天把时间充分利用在学习上,忙碌起来,避免闲下来胡思乱想,无事生非。纠正自己偏执、多疑的性格等等。

2 结果

2.1 心理测量结果

治疗前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来访者进行测试,测试分数依次为73、56分,属于重度焦虑、轻度抑郁。不使用任何药物,通过心理干预技术进行为期7d放松训练,治疗后其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的测试分数为45、42分,均降到正常范围,来访者的焦虑、抑郁和躯体症状已经基本消除。

2.2 被试自我评价

小华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身体舒服,心情愉快,不再害怕天黑后一个人在校园里走,一个人独处时不害怕死亡,明白自己的躯体症状是由焦虑引起的。能够专心地学习。

2.3 咨询师评价

心理干预之后,小华比以前更自信开朗,热爱学习且学习效率高,偶尔出现躯体反应,自己会使用小程序放松方法进行调节,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掌握了防复发技术。

2.4 回访结果

在咨询结束1个月后,回访了来访者,来访者称其不再怀疑自己得了心脏方面的疾病,躯体症状偶尔还会出现,但是不焦虑,不害怕,自己能够利用掌握的技术原理和知识进行自我干预,学习和生活一切正常。

3 体会

经过7次心理干预,每次1.5h,小华不适的躯体症状已基本消除,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不再担心自己会突然心肌炎发病,窒息而死。社会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该来访者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第一,准确地分析小华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建立了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第二,使用情感组织者技术,使小华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治好。第三,使用肌肉放松训练和深呼吸,使其全身肌肉放松,很快地缓解、消除躯体上的不适应。

该个案的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干预的时间较短,被试者掌握了防复发的技术,能够进行自我调整,有效预防复发。因此,元认知干预技术适合在该类症状的治疗过程中进行普遍推广。

[1]魏晓旭,金洪源,刘宇艳.1例大学生学校恐惧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20-122.

[2]金洪源,刘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战略新一代技术开发 [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126.

[3]金洪源,王爱民 .条件化情绪反应干预技术在情绪障碍治疗中的效果 [R].北京: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2008:

猜你喜欢
小华程序性来访者
遇见小华妈妈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卖 兔
两大法系背景下宪法程序性比较及其启示——以宪法权利保障程序为例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想吃滴答果的慢吞吞小姐
程序性细胞坏死及其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