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反应的预防措施

2014-03-26 15:57李娟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湖北荆州434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种者三角肌乙肝疫苗

李娟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湖北 荆州434000)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 (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坏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全球均有分布,但我国是HBV感染率较高的国家。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因乙肝相关肝病而死亡,其中50%死于肝细胞癌(HCC),而后者绝大多数与HBV感染有关。成人感染者中有5%转为慢性乙肝,其中有5%~20%会发展为肝硬化[1]。乙肝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乙肝疫苗的研发成功和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乙肝的发病率,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唯一可以预防人类肝癌的方法。但疫苗是把双刃剑,既有接种后对特定疾病的主动保护,也会产生较低水平的不良反应。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重组乙肝疫苗的儿童和成人,所有接种者体温<37℃,经接种门诊医师排除禁忌证,家长或受种者本人在详细阅读知情同意书签字后接种。共接种6743针次,其中儿童4482针次,成人2261针次。

1.2 疫苗简介

重组乙肝疫苗由重组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经纯化,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外观为乳白色混悬液体,可因沉淀而分层,易摇散。我院使用的重组乙肝疫苗有:10ug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10ug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20ug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60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疫苗均在有效期内使用。10ug和20ug基础免疫程序为3针,分别在第0、1、6月接种。60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只需接种1针。用法用量: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0ug剂量疫苗 (1.0ml悬液)用于成人和15岁以上青少年接种,10ug剂量疫苗 (0.5ml悬液)用于15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接种,新生儿第1针在出生后24h内注射。

1.3 结果

重组乙肝疫苗共接种6743针次,其中第1针次均无接种反应,第2针次出现接种反应8例,第3针次出现接种反应21例。29例均为接种部位红肿热痛,愈后均好。

2 讨论

2.1 规范接种门诊,提供优质服务

接种门诊应保持宽敞明亮、通风保暖,每天做好室内清洁,并用消毒液或紫外线灯管消毒。按照登记、咨询、候诊、体检、接种、休息等不同的功能进行分区,确保接种工作的有序进行。

2.2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严格掌握禁忌证

接种登记时询问受种者健康状况,有无过敏史 (如哮喘、荨麻疹等和药物过敏史);是否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是否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及有无感冒、发热;有无严重心、肝、肾疾病和结核病。告知如有以上禁忌证者不得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如接种第1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注射第2针。由受种者家长或本人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签字后方可接种。

2.3 严格执行冷链管理,确保疫苗质量

每天上午和下午记录冰箱温度及运转情况,重组乙肝疫苗须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贮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疫苗的效价。不得冻结,如发生冻结应予以废弃。疫苗接种前应充分摇匀,如发现有摇不散的块状物、疫苗容器有裂纹、标签不清或过期失效者;疫苗容器开启后放置时间过长者,均不得使用。疫苗的存放应按有效期的先后进行排列,近有效期的要安排先使用。

2.4 正确接种疫苗,减少接种反应发生

疫苗从冰箱取出后放置2~3min,这样可以减轻冷对局部肌肉组织的刺激。抽取重组乙肝疫苗前,应充分摇匀疫苗混悬液,防止氢氧化铝佐剂下沉注入肌肉组织而吸收不良引起硬结。选择好接种部位,以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进行肌内注射,避开瘢痕、硬结和皮肤有病变处,用75%酒精棉签由内向外呈螺旋式消毒皮肤待干后立即接种,禁止用2%碘酊消毒。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深部肌肉注射,进针的深度不能少于针头的2/3,深部肌肉血管丰富,利于药物吸收。对于新生儿应用左手捏起三角肌进行注射。再次接种时最好左右臂交替进行,切忌在同一侧反复接种,避免局部出现硬结影响吸收效果。

2.5 接种后注意事项及反应的处理

告知家长或受种者接种后对其进行观察,30min后没有出现异常反应方可离开。接种当天最好不要洗澡,特别是不能参加剧烈运动或游戏,成人不能喝酒,要注意休息,多喝开水。接种部位要保持清洁,不要随便搔抓,睡觉时防止挤压。如出现红肿硬结,直径<15mm,一般不需作任何处理;直径15~30mm,用干净毛巾早期冷敷,后期热敷,每天2~3次,每次10~15min;直径>30mm,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同时定期对接种人员开展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熟练掌握精湛技术,可减少接种反应的发生。

[1]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 [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2,2(1):11-16.

猜你喜欢
种者三角肌乙肝疫苗
“互联网+”多模式健康教育在新冠疫苗接种服务中的应用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如何减少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处置?中疾控专家给出建议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预防性护理对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价值评价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如果接种了涉案疫苗,要补种吗
儿童三角肌挛缩症:3.0 T高场强MRI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