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意象主义对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

2014-03-29 07:25姚坤明
大庆社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意象派朦胧诗现代主义

姚坤明,李 健,

(1.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2.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意象主义现代主义的开端,也是跨越19世纪和20世纪的一种诗歌派别。20世纪初先锋派在文学领域开始出现,许多现代诗派也以“先锋派”的姿态出现在文学舞台上。意象派则是20世纪诗派中最为活跃的流派之一。意象主义的出现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和现代主义一样,既具有东方诗歌的特征,也有着西方诗歌所特有的魅力。从意象主义的起源来看,由于意象主义的代表人物深受东方诗学和哲学的影响,因此其东方色彩则更加浓厚,来自于东方诗学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中国古典诗和日本俳句。这种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诗歌形式让欧美很多诗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因此对欧美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象主义诗歌也对中国诗歌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美国意象主义对中国五四时期诗歌的影响

在中国五四时期出现了新的文学倾向,现代主义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国诗人冲破了封建主义文学思想的束缚,思想变得空前开放,大量吸收现代主义思潮,对西方文化中的传统思想以及现代观念一并吸收进来,这时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以及现代主义的诗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学流派不断涌现,也不断汲取现代主义思想,在当时西方文坛上盛行的意象主义对当时的中国现代主义的影响就变得尤为突出。

蒋山青就把现代派界定为意象派,认为中国的意象派是“继承着象征主义却加入感觉主义而独树一帜。”[1]要了解意象派的重要地位,可以从孙玉石先生关于意象主义的论述中看出当时意象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外国的艺术渊源来看,现代派诗人群系的诗人们,在广泛接触和介绍的前提下……属于宽泛意义上的现代主义的诗歌潮流,都主要是经过30年代现代派诗人之手,介绍到中国诗坛的,并对这个诗人群系的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

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主义主要吸收了后期象征主义、意象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思潮。这种现代主义是以艾略特为代表的,即中国的古典诗歌对于美国的意象派诗人的影响。中国五四时期的现代主义就找到了意象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美学观点上的契合点,形成了五四时期中国现代诗歌的中西方融合的特色。这时的现代主义注意了感情抒发的客观性、意象呈现的准确性,诗歌的语言表达做到了简洁、含蓄,语言的特色平实、流畅,这些特点与美国意象主义的创作原则恰好相吻合。可见意象主义对中国五四时期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美国意象主义的研究

文学的发展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时期,总是影响着文学观念的更新。到了19世纪末,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亡国之痛,并试图解决当时中国所出现的重重危机,但是他们也清楚地知道,少数知识分子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因此,他们不断地提出自己的救国方案,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启蒙运动开始兴起,改良派的变革涉及多方面,其中语言和文学的改革成了一项重要内容。自此白话文开始占据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那时候提出了言文一直的主张,力求消除口头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差别。这种语言改革自然会导致文学形式上的差别,人们开始认识到旧的文学形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于自由表达民主思想具有阻碍作用,“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充分表现”。[3]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精神与情感,文学的形式迫切需要变革,这种变革是为了摆脱旧的文学形式的束缚,新的文学形式已经被迫切需要,这就是当时所说的通俗文学。这时候出现了新诗运动,为了摆脱旧的诗歌形式的束缚,当时的很多倡导新诗运动的诗人开始接受西方的诗学思想,这时候美国的意象主义开始被中国新诗人所关注。

一些留美文学青年,包括闻一多、胡适等人开始把意象主义介绍到中国。胡适是最先把意象主义介绍给中国的作家。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恰逢意象主义运动的巅峰时期,意象主义的主张和创作都令他非常感兴趣。1916年12月,胡适写了这样一则日记,他把《纽约时报书评》关于意象主义的评论剪录在他的日记中,还批注了这则评论:“此派主张与我所主张多有相似之处”[4]。所谓他的主张就是《文学改革刍议》中他所提到的“八不主义”。这所谓的“八不主义”与意象派宣言中六项原则有异曲同工之效。后来胡适又发表《谈新诗》,这是一篇可以被称为是新诗运动纲领性文章,胡适把意象派精髓加以阐述,形成了20世纪20年代的新诗理论。

胡适不仅提出了新诗理论,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创作实践,从1917年开始,胡适开始在《新青年》发表新诗。1920年他的《尝试集》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作品接受了意象主义的思想,运用以意象传达诗情,如《湖上》:

水上一个萤火

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在这首诗中,胡适就是运用所谓的具体的写法,运用直接处理事物的方法、具体的景物来体现诗人和挚友的情感。胡适的新诗特点:思想运达直接,意象构成清晰,语言使用简练,并能把诗中所直接描述的意象与情感相互融为一体。这种写作手法,恰好与庞德定义的意象相吻合。在庞德看来:“意象是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的理智和情感的情结。正是这样一个‘情结’的呈现同时给予一种突然解放的感觉:那种我们从时间和空间局限中摆脱出来的自由感觉,那种我们在阅读伟大的艺术作品时经历到的成长的感觉。”[5]

到20世纪30年代,以写作心理分析小说而著称的小说家施蛰存开始对意象派诗歌进行翻译,他利用《现代》把美国意象派诗人的作品介绍到了中国。《美国三女流诗抄》是他翻译的著名意象派诗人作品。

《现代》诗刊在1934年刊出邵洵美关于意象派的历史和理论的文章《现代美国诗坛概况》,并在文章中把浪漫主义创作中的空泛与意象派所提倡的简明意象加以论证,提出诗歌“要动作更自由,要声音更准确,要光亮更透明。……这个运动的最大的意义,是在充分表现了幻想在诗里面的重要;理想是理智的,而幻想则是灵感的。……去呈现一种意象,我们不是一群画家,但是我们相信诗应当把特点准确显示出来,不应当去注意那些空虚的普通情形,无论它怎样的壮丽和响亮。”[6]

三、美国意象主义影响中国朦胧诗研究

美国的意象主义对于中国五四时期的诗人影响很大,当时很多诗人开始关注美国的意象主义,也试图用意象主义思想来影响着中国的诗歌创作,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在中国的诗歌创作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在20世纪80年代,以意象为特征的朦胧诗开始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并成为了中国新诗的主流。

意象派的基础理论是直觉主义。柏格森哲学认为直觉是洞悉事物独特性的良好手段,理性只能表达事物的实用性。作为艺术家要追求对于事物独特性的表达,只能通过直觉,用语言作为手段。意象主义者主张以简洁的意象取代一切,意象表达所能解释的外部世界,用视觉把事物自然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对于古典主义的严谨,意象主义一向持反对的态度;而对于浪漫主义华丽的表达形式,意象主义者也持有否定态度。在诗歌表达中,意象主义者的感受和情绪从来都不被阐明和描述,而是隐藏于被诗人刻画出来的具体的意象背后,由读者自己玩味。对于意象主义者来说,诗的灵魂是意象,诗的本体也是意象。意象主义漠视现实主义认为的文学该是实际事物再现的说法,也无视浪漫主义主观情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使命的说法。意象主义从来不对它所表达的做任何一点说明,庞德的《在地铁车站》是典型的意象诗歌: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飞白译)

在这首诗中,幽灵一般显现的脸,与黑色枝条上的无数花瓣之间是一个意象叠加于另一个意象之上,意象诗歌是对于刹那间所产生的直觉的捕捉。诗人走出地铁站内,地铁车站内是阴暗的,但是一张又一张美丽的脸却不断地出现,这是诗人的直觉,人的脸和树枝上的花瓣是重复的叠加,这是一种直觉的体现,而不是把人的脸比喻成花瓣,如果理解成了一种比喻,就有悖于意象派诗歌的表达了。

《意象派的六大信条》把浮夸的诗风清除了诗坛,这种创作思想得到了中国诗人的的关注,这些诗歌创作原则为20世纪70至80年代的中国诗坛的诗歌创作指明了方向。意象派在语言上的使用,注意对于普通人口语化的语言的使用,在行文过程中不要修饰语,主张清晰、凝练的风格,这是诗的宣告,以普通、简洁的词汇,用细节呈现的方式构建意象,这就是当时在中国诗坛上占有突出地位的朦胧诗。朦胧诗是对于传统诗歌创作的颠覆,朦胧诗人摒弃传统的说明性抒情的方式,构建无关连意象,在诗歌中不再有传统的描写性叙述,这种巨大的诗歌变革使很多熟悉传统诗歌技艺的诗人们感到茫然,但是却出现了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新的诗人。顾城就是这样具有颠覆思想的诗人的代表,他的《一代人》成了朦胧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作: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黑夜——眼睛——光明是这首诗的意象。这3个意象间是相互叠加的,互相之间相互滋养,这样,这首诗的意象就不再孤立,而是在互相增加了丰富的内涵。这首诗的背景是黑夜,而当黑色的眼睛这一意象出现的时候,这黑夜就灵动起来,不再是漆黑死寂的夜空,而是有了可以找寻光明的眼睛,这样在读者的脑子里构建起了一个充满了灵动的夜空。由黑夜铸造的眼睛里面是满含悲伤的,而这悲伤即将在寻找光明中终结,这是这首诗中意象的内涵。在这首诗中真实的意象只有一个,那就是黑色的眼睛,黑夜和光明都是虚指意象,这个意象是全诗的整体意象,是构成全诗具有立体感的画面的核心。

这首诗的主题是用题目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代人”是诗歌的内在,诗中提到了我,可是这个我已经不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意象,是在动乱年代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的化身,这可以说是一种象征,一个时代的象征。因为这一代人经受过动乱的苦难,他们就更渴望光明。这首诗把这一代人对于美好未来的渴望的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另一位著名的朦胧诗作者北岛也写过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生活》。这是一首非常独特的诗歌,这是一首独字诗,通篇只有一个字“网”。这首诗一经发表,就震撼了整个诗坛,人们无法接受“网”这个意象的独特之处,其实诗歌的题目“生活”已经对“网”这个简单的意象,做了非常充分的补充。这就让我们看到了意象派所影响的朦胧诗的特点,朦胧诗喜欢用意象或是叠加起来的意象组合来表达深刻的意义。

意象主义受到直觉主义的影响,因此在创作中包含着意象主义的直觉意识。诗歌意象是长期酝酿却又一触即发的产物,诗歌的意象更加强调瞬间把握奇妙感觉。诗人展现给读者的意象是鲜明的,但是作为诗歌的读者必须有能力分辨出这些意象是实指还是虚指的问题。《幻象》这首诗的意象是很明确的,但是我们在读这首诗时要弄清楚意象究竟是实有,还只是诗人幻象之物?这首诗中的那只甲虫不好武断其真假,但既然是“幻象”,那就是一个诗的幻象。因此,诗人抓住转瞬即逝的幻象,它藏身在“石荷花下”,很难抓住。这就是意象派诗歌的灵感骤至,对于刹那情景的捕捉。

体现这一特征的朦胧诗是顾城的《远和近》: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对于瞬间感觉的捕捉表现最好的一首诗。顾城的诗灵巧于意象的捕捉,把复杂的情感置于灵巧、新奇、明朗的意象表达层面。这首诗中有你、我、云这样3个角色,这些角色都是一种美好,如云一样自由,远和近加入意象之中使得这种美好的感觉变得复杂。“你”“我”之间远近关系,这是一种隔膜式情绪的展露,并有孤独情绪随之产生。

从以上对于中国朦胧诗与意象诗比较可以看出,美国意象诗与朦胧诗的相似之处颇多,从意象主义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中国的古典文化影响的影子;而从中国朦胧诗的诞生和演变的过程可以看出美国意象主义的作用。美国意象派诗歌与中国朦胧诗由于受其民族特色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首先,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兴起的原因使得意象主义和朦胧诗有其独特的特色。20世纪初期,意象派开始在美国兴起。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的改变,这时候美国的意象主义以反浪漫主义的姿态出现。但19世纪末,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开始消退,那些赤裸的说教和华丽词汇的堆积已经被摒弃,越来越多的诗人和作家开始对于现有的文学流派感到不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很多青年人处于彷徨迷茫中,在这种情况下,意象主义作为当时诗人们认为极其恰当的形式在美国诗坛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朦胧诗是中国“文革”期间兴起的一种文学潮流,这种文学思想是建立在对于五四时期文学思想的继承的基础上的。这一时期很多诗人对“文化大革命”持有质疑、批判的态度。中国文学上的“朦胧诗”运动就是一种反思,是一种对于过去的社会形态以及社会变革的反思。朦胧诗的崛起是美学思想的复兴:追求个人心灵的挖掘,不屑于除自我感情之外的一切;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选择意象表达,背离传统艺术,注重构建诗歌的情绪。

其次,在主题上,美国意象主义诗歌在形象构思上强调艺术质感。从《地铁车站》(庞德)到《红色手推车》(威廉斯)都在追求出一种单纯之美,这种美是静止的,如同塑像般。从这个角度看朦胧诗是更多地承袭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对于意象的经营更加追求,但朦胧诗人不排斥诗人在诗中流露情感。由于“文化大革命”给这一代朦胧诗人带来了伤痛和感伤,他们一般不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描写生活,而是用象征的手法把主观感受以及内在感情用形象来烘托。10年的“文化大革命”恶梦般浸透了朦胧诗人的伤痛,这导致这些朦胧诗人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具有伸展性和思辨性。

美国意象主义诗歌与中国朦胧诗的比较可以看出,在语言方面:中国朦胧诗人更注重精心选择、认真锤炼,在用词上主张整齐对仗,在诗的意境上表现出一种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特色。同时意境美与旋律美结合,这使朦胧诗更具感染力。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意象成为朦胧诗创作的新的艺术手段,这是一种给人全新的感觉的一种创作形式。比较意象派和朦胧诗不难看出,文化之间是可以相互启迪,并能够相互融合和启发的。朦胧诗并不孤立于文学思潮,它不排斥异域,也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风格和内涵,无论是意象诗还是朦胧诗都是以精彩、新颖、生动的语言来展示丰富的外部世界,以表现诗人的内在情感。

[1]蒋山青.诗论[M].武汉:恩施新湖北日报社.1942.

[2]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67.

[3]胡适.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C].胡适文集二(第2 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34.

[4]胡适.留学日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1071-1073.

[5]张子清.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201.

[6]邵洵美.现代美国诗坛概观[J].现代,1934,5(6).

猜你喜欢
意象派朦胧诗现代主义
选本编撰在朦胧诗建构中的作用研究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唐诗英译(以唐诗意象为丰)
朦胧诗“起点论”考察兼谈其经典化问题
论T.E.休姆与意象派的形成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试论“朦胧诗”的起源、成就和弱点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远和近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
现代主义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