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句法结构隐性意义看英汉语言间的文化差异

2014-03-29 07:5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句法结构显性汉语言

郑 权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2)

从句法结构隐性意义看英汉语言间的文化差异

郑 权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2)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思维工具。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价值观和哲学观通过该民族的语言表现出来。句法结构隐性意义的差别是英汉语言间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深入研究本民族语言与他民族语言的句法结构,揭示句法结构的隐性意义是洞察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途径,对准确把握民族文化内涵具有深远意义。

句法结构;显性意义;隐性意义;文化差异

一、英汉语言的句法结构隐性意义

英语是一种屈折语,而汉语是一种孤立语。英语句法偏于显性意义结构,汉语句法偏于隐性意义结构。不同的句法表达方式使英汉语言的句法结构显隐性意义体现出一些不同。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子重形,汉语句子重意;英语是静态型语言,汉语是动态型语言;英语句法结构纵向深入,汉语句法结构横向展开。这些差异导致两种语言的显性、隐性意义之间的关系产生变化。

(一)重形与重意

在句法结构方面,英语和汉语句式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重形与重意的对比。英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细节分析,强调形式分析和规则制约,反映在句子结构中是英语句重形式,结构紧凑、固定;汉文化的思维方式是整体综合,全局把握,不强求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反映在句子结构中就是汉语句子注重意义,结构松弛,形散而神聚。英语句子注重形式联系,靠词形变化组句,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往往是统一的;汉语句子则注重达意,靠词序看词在句中的作用及句子的意思,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大部分是对立的。如:Behind the mountains there are people to be found.(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英语句子用复合句和关联词表达意义,注重句形,句式固定;汉语则重在达意,不拘泥于稳定的句式。汉语的句式灵活多变,使句法结构的显隐性意义往往是对立的,句子内涵丰富。

(二)静态与动态

英语是一种静态性的语言结构,动作意义借助动词的形式变化来表达;汉语则偏向动态,多用动词和助词表达动作意义,因而动词使用频率较高。英语中谓语动词受严格的主谓关系限制,一个简单句或分句大多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汉语在谓语动词上则没有严格规定,一个句子中常出现几个谓语动词。如:He went school quickly, taking out a book from his bag to read.(他很快回到学校,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书来读。)

英语句子谓语动词均由动词分词和不定式等动词形态充当;汉语则由多个动词按每个动作的时间先后顺序并列组合成句。汉语动词形态缺乏变化,但动词的活用现象十分丰富,体现出句法结构多样的隐性意义。

(三)纵向与横向

英语中词汇的形态变化丰富,可运用词汇的不同形式表达语法关系。连词语和从句非常丰富,句子结构复杂、纵横交错。英语句子往往以一套由主、谓、宾构成的句子主干作为核心框架,向外延伸与扩展,附上各种从句结构,句子结构犹如树枝与树干,成纵向深入形,句子的隐形意义一目了然。而汉语词汇缺少形态变化,因此汉语句依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句中的语法关系,语序取决于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句子的内容是一节一节展开的,句式是横向线性排列展开的,某一语意或意群往往靠一系列的线性句法单位逐步展开叙述,隐性意义需逐层分析。如:The autumn leaves were floating in measure down to the ground, recovering the lake, where we used to swim like children, under the sun was there to shine.(秋叶翻飞,飘落一地。我们曾经孩子般戏水畅游过的小湖盖满落叶,在太阳下闪着光。)

英语原句包含主谓句、where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纵向不断深入,一气呵成;汉语则为两个分句,按顺序展开,横向排列,一目了然。

二、句法结构隐性意义所体现出的英汉语言间的文化差异

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还受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的制约和影响。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文化影响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英语重形式,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往往是一致的;汉语重意义,显隐性意义常有差别。这些差别又体现出英汉语言间的文化差异。

从句法结构来看,英语句子的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通常是统一的。这是由于英语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条件,形成了其独有的民族心理状态。社会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差异使西方人表达立足于简单明了、结构严谨。长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使人与自然相分离,使英语句法结构倾向于显性意义。而汉语句子的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通常是对立的。这是由于中国自古就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期的封建社会形态使中国文化在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使汉语注重达意,内容相对隐晦深刻。汉语的句法结构隐性意义丰富,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很大。

句法结构显、隐性意义也体现出英汉民族价值观差异。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表现为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谦虚谨慎与个人奋斗。西方价值观取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注重个人利益,鼓励个性发展,往往将个人利益作为奋斗的动力,民主、自由、人权是社会发展的指南。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韬光养晦作为处世经典,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基本准则。“中庸”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个人的行为指南,这直接影响汉语的表达方式。

三、结语

句法结构的显性关系与隐性关系是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深入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语言的内部结构和深层意义,解决语言句法结构的种种问题。由于民族区域生态环境、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这种文化个性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结构差异。揭示句法结构隐性意义是深入研究英汉语言结构、理解英汉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差异的重要基础。

[1]胡晓研.语言学概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孙福兰,宁宁.从中西方思维方式看法汉句法结构差异[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9(1):63-66.

[4]吴彩霞.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J].湘潭工学院学报,2002(1):28-30.

[5]吴竞存,梁伯枢.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6]唐秀伟.汉语歧义现象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3):59-61.

[7]董杰锋.汉语语法学史概要[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8]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9]李艳,郑江莲.英汉句法结构的对比与翻译[J].延安大学学报,2007(2):114-116.

2014-05-15

郑 权(1985-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助教,硕士,从事语言学研究。

H0

A

2095-7602(2014)05-0087-02

猜你喜欢
句法结构显性汉语言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解读
《基本句法结构:无特征句法》评介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家族发作性睡病伴性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