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2014-03-29 07:5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白流苏张爱玲小说

赵 艳

(中共东辽县委党校,吉林 辽源 136600)

试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赵 艳

(中共东辽县委党校,吉林 辽源 136600)

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非常独特,她用一种浓郁的悲剧色彩描绘了一个个情爱婚姻的虚无感、人的孤独感以及命运的不可抗拒感。本文从主题思想、选材以及表现手法三个层面阐述张爱玲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和魅力。

张爱玲;艺术风格;悲剧色彩;语言艺术

张爱玲的小说浸透着对爱恨情仇、无妄人性、苍凉人生的书写,失落感、沧桑感、孤寂感无所不在,由此展现出作者对生存、生命的深切感悟和理性认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主题思想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张爱玲的小说呈现出来的始终是一种哀婉、苍凉、淡漠的风格,表现了情爱婚姻的虚无感、人的孤独感以及命运的不可抗拒感。她的小说潜在的情感基调表现为一种浓郁的悲剧意识,以一种女性特有的执着和敏感,追问并探寻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以孤独、空虚、苍白、无力的面孔演绎了一个个“传奇”。在她的小说中,现实的冰冷、残酷,人性的冷酷、丑陋无处不在,这与张爱玲的身世背景密不可分。她于1920年出生在上海,生长在乱世,亲身感受到了父亲和母亲双方家族的没落与瓦解。她父亲和母亲的婚姻早早破裂,而父亲宁愿自己抽鸦片、娶姨太太、买洋车,也不愿意为她和她弟弟的教育多花一分钱。父亲再婚,又对她毒打,使她逃离了父亲的家,来到母亲身边。然而母亲也在为自己的生存发愁,长期的分离造成母女间的拘谨,乃至紧张。这使张爱玲过早地洞悉了人性残忍的一面:人人都忙于自己的生存,无法为别人作一点点的牺牲。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大多苍白、渺小、无知,没有高尚的情操与质朴敦厚的性格。如在《金锁记》中,一个平常人家的女子——曹七巧,因为哥嫂贪财,被嫁入大户人家,做了一个残疾人的妻子,在旧式家庭中消磨了青春,从而丧失了一生做人的意义与尊严。在张爱玲之前,几乎从未有哪个中国作家能够将女性心理渲染到如此令人战栗的程度。在小说《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仅存“一刹那的彻底了解”,白流苏跟他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经济上的安全”。家庭关系的冰冷、物欲的倾轧使得白流苏的周遭世界冰冷不堪。《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原想“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可结果是“她对这里的生活已经上瘾了”。一个单纯女子终于陷入自信破灭、人格丧失的泥淖中,不啻为一幕“染于淤泥”的悲剧。

张爱玲展示了生命中的孤独漂泊感,显示了人类与命运之间的对抗及最后的失败。现实生活中,人类难免遭遇各种缺憾,也必然要面对无处逃遁的生存缺憾,这是一种“存在性的伤痛”。张爱玲的创作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孤独主题,情感婚恋中的寡情、虚无描写,现实世界的冰冷、落寞,揭示了悲剧的深刻内涵。

二、以言情为主要体裁

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张爱玲小说的一条主要线索,她以冷静淡漠的口吻讲述了一个个情感故事。她曾经说:“我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朴素,也更放恣的。”她的小说主要表述了男女之间的细微感情,但她又不像其他作家那样把男女之间的感情提升到一种理想浪漫的境界来肯定,她所要表现的不是超凡脱俗的恋爱,而恰恰是最凡俗的。在她看来,这样才是人生最真实的。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主要写的是一个中产阶级的男人如何在与女人的关系中无法把握自己而最终放弃的故事。男主人公佟振保面对王娇蕊、孟烟鹂等女子游移不定,于是无论白玫瑰还是红玫瑰都无可挽回地在情感的陷落中慢慢凋谢,红玫瑰没有完成自己的热烈,白玫瑰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纯洁。张爱玲要告诉我们的是:人无法超越自己的肉身,而凭借肉身建立的男女关系又无法消泯鸿沟、隔阂,反而使双方更加疏离。《倾城之恋》主要描写旧香港一户没落贵族家庭的小姐白流苏所经历的曲折爱情故事。正当她要陷在泥淖里时,一件突然震动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使她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在整篇小说中,白流苏用尽心思,与范柳原捉迷藏,目的却只有一个——要范柳原娶她。在这个小说中,张爱玲以即将沦陷的香港作为背景题材,刻画出一段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希冀以此找到人与人之间的爱情真谛。

三、独特的表现手法

张爱玲从小就熟读中国旧诗文,而她的母亲又很早把她带入西洋艺术、音乐、文字的世界,她的文字技巧实得力于此。她小说中的语言娴熟、精湛,富有独特的创造力,读来让人难以忘怀。

(一)比喻手法的独特

张爱玲非常善于运用比喻手法,将表面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巧妙地关联在一起,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比如“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让人不禁一读三叹,抚掌称妙。再如“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把女人臂膀的洁白美丽比喻成热气腾腾的牛奶,绝妙至极。张爱玲却用这种看似浅显却生动具体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了乔琪色迷心窍、蠢蠢欲动的形象,既新鲜贴切,又不落俗套。张爱玲的比喻手法不但让读者难以忘怀、回味无穷,更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想象空间与语言表现力。

(二)独特的开头和结尾

张爱玲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非常独特。如《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开头,她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克荔门婷兴奋地告诉我这一段故事的时候,我已在图书馆阅读马卡德耐爵士出使中国谒见乾隆的记载……”她用这种听故事的方法,将时间退回到了很久前安白登悲惨遭遇的时刻。张爱玲的小说结尾也都很有特点,那就是她从不下一个死的结论,从不给人物的后事作一个总结,而是留给读者一定的空间和余地去思考、去想象。例如《色戒》的结尾:“喧笑声中,他悄然走了出去。”《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结尾:“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变了个好人。”这两篇小说的结尾都只有一句话,却非常经典,包含的内容、深意留给人们很多的想象空间。

总之,张爱玲的小说几乎都在描绘她所熟悉的上海租界内旧家庭的一切。她眼中看到的是旧世界满眼的荒凉,所以她笔下阴暗的故事背景都一样:旧的黑影,老的荒凉,从开始到结束,即是从没希望走到没希望。她的故事里没有爱,没有温暖,甚至没有人间的味道。这就是一个平凡真实的才女塑造出的一道神秘凄艳的风景。

[1]张爱玲.我的天才梦[C]∥张爱玲作品集.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2]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C]∥于青,金宏达.张爱玲研究资料.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

[3]赵阳.张爱玲文学作品精选[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4]赵莉.浅析张爱玲小说音乐中的老上海情结[J].时代文学, 2011(8).

2014-04-29

赵 艳(1974- ),女,吉林辽源人,中共东辽县委党校讲师,从事法制文化研究。

I206.6

A

2095-7602(2014)05-0111-02

猜你喜欢
白流苏张爱玲小说
九月雨
浅谈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书写—以范柳原和白流苏为例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倾城之恋
——张爱玲认为的真正的爱情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张爱玲在路上
我和你一直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