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目的语环境中韩国大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

2014-03-29 07:52施伟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偏误舌尖发音

施伟伟

(1.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非目的语环境中韩国大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

施伟伟1,2

(1.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本文以2008至2012年在韩国又松大学中国学部一年级新生第一学期口语考试中搜集到的录音材料为基础,对在非汉语环境中韩国大学生汉语声母习得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整理,探讨了问题出现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非目的语;韩国;汉语声母

笔者于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作为交换教师,由湖州师范学院派驻韩国又松大学从事汉语教学和汉语研究工作,主要承担又松大学中国学部一年级新生的汉语口语和汉语听力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处于汉语环境中和处于非汉语环境中的韩国大学生声母习得过程存在一些细微而重要的差异,而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中都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由此,笔者委托又松大学的韩国教师连续搜集了2009至2012年间一年级韩国大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相关材料。以韩国又松大学中国学部2008至2012年五年间一年级第一学期123位新生口语考试的录音材料为基础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在非汉语目的语环境中,零起点韩国大学生的声母习得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非目的语环境中韩国大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类型及成因

(一)唇齿清擦音f的问题

唇齿轻擦音f在世界各民族语言的语音系统中很常见,一般来说并不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音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但由于韩国语中不存在唇齿清擦音f,所以韩国学生在习得汉语语音f时的问题比较明显。有很多研究讨论过韩国学生在汉语目的语环境中习得汉语唇齿轻擦音f的问题。但根据我们所掌握到的材料,非目的语环境中韩国大学生在习得f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相对复杂一些,习得进程也明显比处于汉语目的语环境中的韩国学生要慢一些。又松大学中国学部一年级新生对f的习得偏误主要表现在发音部位的偏移和发音方法不当两方面。

1.发音部位的偏移:双唇代唇齿

辅音的发音部位主要是指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的部位。韩国语只有19个辅音,有双唇的发音部位而无唇齿音的发音部位。受母语发音部位负迁移的影响,又由于韩国语中汉字音的负面作用,加之成年的韩国大学生发音器官固化,他们习惯使用双唇的发音部位代替唇齿音。

还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矫枉过正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度强调唇齿清擦音f,致使有些韩国大学生在双唇音的朗读过程中也误发成了f。在一年级新生第一学期的口语考试中,我们还发现了目的语语音规则过度泛化的情况。

2.发音方法失当

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是指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中形成阻碍、保持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法。就唇齿清擦音f而言,韩国大学生在发音方法上主要存在以清代浊、以塞代擦两个方面的问题。

(1)以清代浊

现代汉语中的f 是一个清音,即声带不振动的不带音。而韩国学生在发f音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英语等第一外语的影响,习惯用浊擦音v来代替清擦音f,出现典型的第一外语对第二外语的负迁移。而且这种情况在“90”后韩国大学生中比较普遍,在我们所搜集到的唇齿清擦音f的偏误中约占25%左右。由于浊音表现明显,唇齿清擦音f所在的音节给人一种低沉而浑浊的感觉,影响了整体的音质和音感。

(2)以塞代擦

现代汉语中的f是一个擦音,即发音的时候,上齿轻轻地接触下唇,小舌上升关闭鼻腔的通路,从肺部呼出的气流到达口腔后,从上齿和下唇所形成的窄缝中慢慢地摩擦出来。而韩国学生由于受到母语中双唇塞音负向迁移的影响,容易使上齿紧紧地咬住下唇,严丝合缝,气流无法从缝隙中自然摩擦出去,把擦音误发成了塞音。

胡园园在其硕士论文《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语音偏误分析及相关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中说明韩国学生唇齿清擦音f的习得受韩语方言的影响很大。她认为韩国南部和北部地区对汉语f的习得有很大的不同。由于韩国南部如釜山地区的韩国语方言中存在与f类似的发音,所以长期生活在韩国南部的学生与韩国北部如首尔等京畿道地区的学生相比,f的习得情况要好得多。在我们的调查中,没有发现类似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又松大学中国学部的一年级新生大部分来自以大田为中心的忠清北道地区,属于韩国的中部,受韩国南部方言的影响并不明显。

(二)舌尖后音zh、ch、sh的问题

1.发音部位的偏移:舌叶音代替舌尖后音

在韩国学生的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舌尖后音的习得一般是最大的难点。由于韩国语中不存在舌尖后辅音,韩国大学生习得zh、ch、sh时最典型的偏误就是以韩国语中的舌叶音代替汉语的舌尖后音,发音部位的偏移现象比较严重。

所谓汉语的舌尖后音,就是舌尖轻轻翘起,靠拢或者接近硬腭前部,也就是上齿龈后突出的那条棱的内后侧发音。而韩国语中无舌尖后音,最接近舌尖后音的发音部位是舌叶音。所谓舌叶音,即舌冠—齿龈后音,也就是舌头前部平展着向上抬起,与齿龈后(齿龈桥之后、硬腭之前)部位形成一条粗线条状的接触带,从而节制气流。由于韩国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又缺乏汉语目的语强有力的输入刺激,韩国学生在发舌尖后音zh、ch、sh时普遍存在用舌叶音代替舌尖后音的情况,也就是整体的发音部位靠前,与舌尖前音z、c、s的距离很近,很多时候界限难以区分,致使汉语的舌尖前音、舌尖后音与韩国语的舌叶音混为一谈。

2.发音方法失当

(1)擦音过度用力

汉语的舌尖后音sh是一个擦音,即舌尖翘起,接近硬腭前部,靠拢上齿龈后硬腭棱的内后侧发音,从肺部呼出的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形成的窄缝中慢慢地摩擦出来。根据我们的观察,非目的语环境中的韩国大学生由于发音部位整体偏移的影响,在擦音sh的发音上也出现了舌尖与硬腭前部紧紧靠拢,舌尖肌肉用力过度而致使气流难以摩擦出来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一年级新生中表现得比高年级学生要明显得多。

(2)混淆送气、不送气

韩国语中也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对立。按说韩国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zh与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ch的难度并不大,但据我们口语考试实际得出的结果,由于舌尖后音涉及的发音区别性特征较多,其在非汉语目的语环境中对送气和不送气的辨别能力远远弱于在中国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的辨别能力。尤其是在舌尖后送气音与不送气音连读的时候,如“支持”“长征”等音节,这种情况表现得异常明显。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非目的语环境中有效输入刺激不够、发音方法不熟练、辨音能力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强化等不利条件所致。

(三)舌尖后浊擦音r的问题

在我们所搜集到的材料中,舌尖后浊擦音r是声母中偏误率最高的,占总体的40%以上,可谓是非目的语环境中韩国大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的“重灾区”。由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独特性,舌尖后浊擦音r是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声母的普遍难点和薄弱环节,但在非目的语环境中的韩国大学生习得r的发音偏误中,偏误的类型有所不同。受到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负迁移的双重影响,主要存在着发音部位偏移、发音方法失当、声韵连读偏移三个方面的问题:

1.发音部位偏移

(1)偏移为闪音

韩国语中有闪音,闪音的发音部位与舌尖后音比较接近。闪音发音时舌尖轻轻接近上齿龈,小舌上升,关闭鼻腔的通路。从肺部呼出的气流到达口腔,舌尖轻弹一下发音。由于母语负迁移根深蒂固的影响,韩国大学生在习得汉语舌尖后浊擦音r时,会不自觉地用母语中的闪音来代替舌尖后音,经常使得舌尖后音呈现出舌尖快速弹动一次的偏误表现。这种情况不仅在又松大学一年级新生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高年级学生的汉语舌尖后浊擦音r的发音中也略有表现,在无意识的自由谈话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我们认为这是韩国大学生在朗读中有意识地自我监控的结果。

(2)偏移为边音

舌尖中音l的发音部位与舌尖后音r较为接近。l在世界语言中普遍存在,而且难度并不大。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汉语声母习得过程中,韩国学生普遍认为l音比较容易掌握,于是在r的习得过程中,很自然就出现了l代替r的情况。这是典型的目的语负迁移,即主要是目的语中容易习得的项目对不易习得的语音项目的负向迁移的结果。

2.发音方法失当

(1)浊音误为清音

汉语中舌尖后清擦音sh与舌尖后浊擦音r的区别只有声带不振动与振动的差别。在舌尖后音的习得序列中,我们也发现了有9例学生误把r发成sh的情况,而把sh发成r的情况则没有见到。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r在发音特征上比sh复杂,需要振动声带,而sh则不用。由于目的语中容易习得的语音对难习得语音的负向迁移,r的偏误比例自然比sh的偏误比例要高得多。

(2)擦音误为塞擦音

r是舌尖后浊擦音,即发r的时候,舌尖翘起,接近硬腭前部,中间需要留出一条窄缝,气流慢慢从窄缝中摩擦出来,同时振动声带,发出浊音。而zh、ch是舌尖后塞擦音,在形成阻碍阶段是塞音状态,舌尖需要紧紧地靠拢硬腭前部,而在解除阻碍的时候是擦音状态,即舌尖需要轻轻前移,使得舌尖和硬腭前部之间出现一条窄缝,气流再从窄缝中摩擦发音。由于相对来说zh、ch的习得难度小于r,加之目的语中容易习得的语音对不容易习得的语音的负向迁移,韩国学生有时候把r发得像不送气的zh,有时候像送气的ch,有时候又介于zh与ch之间,出现了把浊擦音误发为清塞擦音的情况。

3.声韵连读偏误

在又松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口语考试中,我们还发现r的偏误中存在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即r和开头度较大的开口呼韵母相拼时受韵母的影响而较易发生连读偏误,而和开口度较小的齐齿呼韵母相拼时这样的偏误则要少得多。如在“让座”、“然而”音节上问题较为严重,而在“日子”、“生日”等音节中偏误不明显。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开口呼元音韵母开口度的强大影响所致。众所周知,r是一个舌尖后音。发r时,舌尖要轻轻翘起,接近硬腭前部。而发开口度比较大的韵母如开口呼韵母时,又必须把舌尖放下,使口腔的共鸣腔变为最大。许多学生由于舌尖后音r的发音部位不够熟练,发开口呼韵母时发音节奏掌握不当,在发辅音时舌尖过早下垂,气流就早早地从舌头的两边和两颊的缝隙中出来,于是r就误发成了l。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韩国学生明明觉得自己发的是r,而听者却觉得全都是l的主要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声韵发音节奏。在具体的汉语语音教学中,我们摸索出的规律是:为了让零起点的韩国大学生在非目的语的环境中更好地掌握r的发音,教师需要在语音教学的最初阶段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牢固地掌握r的发音技巧,再练习与齐齿呼相拼,然后进一步练习与合口呼相拼,最后练习与开头呼相拼。在练习r与开口呼相拼的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的等级序列:要先和开口度较小的e相拼,再和开口度较大的a相拼;在练习与a音相拼时,先练习与前元音an相拼,再和开口度较大的央元音a相拼,最后和开口度最大、最响亮的ang相拼。

二、非目的语环境中韩国大学生汉语声母教学策略

1.扩大汉语语音输入,增加多重感知线索

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是一个在母语之上重建一个新的目的语语言系统的过程。重建一个语言系统,即是重建目的语中音义结合的对应体系。在重建的过程中,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作为语言符号系统的能指形式,在对应关系的最初确立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语音问题不是标准不标准的细枝末节问题,而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进程的关键问题。

输入大于输出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普遍原则。而这一原则在非目的语环境的汉语语音教学中变得尤为紧要和突出。由于身处韩语的母语环境之中,听说汉语的机会比国内的韩国学生要少得多。又松大学所在的大田市的汉语学习氛围并不浓厚,相比于首尔和京畿道地区要逊色许多。因此,对于汉语语音感知的经验,绝大部分学生依靠课堂上的有限输入,回到家中也只能依赖课文录音和相当有限的语音资料,习得速度比较慢,出现偏误的几率也比较高。要让学生有正确的输出,首先要有大量准确无误的输入。因此,加大正确的汉语语音输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在又松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汉语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地扩大正确的汉语语音输入。即使是在一年级新生的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严格限制韩语和英语的使用频率;同时利用又松大学丰富的中国留学生资源,促进韩国大学生和中国留学生结对学习,组成汉语韩语小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尽力挖掘身边的汉语资源为我们所用;此外,我们也针对韩国大学生在汉语语音习得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在录制相应的课文录音和课后练习录音时加以示范。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语音档案,明确指出其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是发音部位的偏移还是发音方法的不当,应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有效纠正等等。要求每位学生在一年级第一个学期每天有半小时以上的汉语听说训练时间,并定期检查学生听读的效果,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

当然,加大语音输入也要注意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无目的的泛听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根据我们在又松大学中国学部的教学实践,在演示汉语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时,单纯地借助课本上的发音部位图是远远不够的。而利用电脑来演示汉语语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动态变化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在演示的过程中辅以大量发音练习的反复刺激,为学生练习发音增加多重记忆线索,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化枯燥为生动,丰富语音教学形式

语音教学在整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是比较枯燥乏味的环节,韩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汉语语音难学、难纠正的负面情绪。我们接触到的韩国大学生多为“90后”,畏难情绪非常突出,学习汉语语音的动力明显不足。作为汉语的物质外壳,语音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音习得迟迟得不到改善,不仅会影响学生汉语整体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而且会成为制约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最大短板。

因此,改变语音的训练方式刻不容缓。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渡过发音瓶颈期,我们设计了很多形式活泼的训练方法来促进学生开口练习汉语发音,如绕口令、纠错游戏、美文朗诵、演讲比赛、角色扮演、话剧演出等等,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增加学生语音训练的机会,切实有效地让每一个学生在语音练习上都得到锻炼,帮助学生克服汉语语音枯燥难学的刻板印象。

3.宁枉毋纵,严把语音关

与欧美学生相比,韩国大学生性格大多比较沉稳内敛,一旦发现自己的发音存在问题,可能从此很少在课堂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长此以往,问题积重难返,后患无穷。据观察,韩国男生的主体意识极强,一旦在发音上出现问题,与女生相比更加不愿意主动纠正。

鉴于此种情况,在非目的语的教学环境中,从一开始就要秉承“宁枉毋纵”的理念,从最初的语音教学阶段开始,在f、zh、ch、sh、r上要争取人人过关、个个通过,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引导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纠正,交流语音练习的心得体会,而不是互相嘲笑,日积月累即能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三、结语

在韩国学生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汉语辅音声母由于数量不多,与韩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对应,相对于韵母、声调来说要稍容易一些,出现偏误的数量相对要少得多。但由于处于非目的语的环境中,又松大学中国学部一年级新生在汉语声母习得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相应的发音部位偏移和发音方法失当等声母偏误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对韩汉语教学尤其是非目的语环境中的对韩汉语教学和汉语的国别化教学有所裨益。

[1]程棠.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3).

[2]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

[3]鲁健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大理学院院报,2010(5).

[4]石锋.汉语语音教学笔记[J].南开语言学刊,2007(1).

[5]王蕴佳.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J].汉语学习,2003(2).

[6]许光烈.语音对比语对外汉语语音教学[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7]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韩]禹嘉英.韩汉辅音对比及对汉语语音教学的启示[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1.

[9]赵元任.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0]周小兵,王功平.近三十年汉语作为二语的语音习得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10(1).

2014-05-17

湖州师范学院教改项目。

施伟伟(1981- ),女,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G642.0

A

2095-7602(2014)05-0145-05

猜你喜欢
偏误舌尖发音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Playing with h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